第六百九十四章《舌尖上的中国》(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舌尖上的中国》
  “这名字有点意思。”程赫看着企划书的名字,不由得暗赞了一声。
  其实他还是有点以外的,央视节目,居然来找他录制一档子新节目的配音,这央视的新节目,是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的节目属于纪录片的一种,而这个纪录片的名字就叫做《舌尖上的中国》。
  很有意思的名字。
  众所周知,纪录片是基本不需要主持人的,但虽然不需要主持人,但纪录片需要有配音解说,也就是旁白这样的工作。
  其实央视自然是有很多自己的配音,但他们感觉这些配音,观众们可能都听腻了,而现在程赫又很火,也了解过程赫也是主播出声,而且也都听过程赫播讲的品三国,所以他们感觉,让程赫来试一试,可能是一种新的体验,所以才发邀请给程赫。
  这节目,其实已经拍摄完成了,历时足足有2年才拍摄完成,到现在,只要最后的配音就可以了。
  而程赫现在看的,正是央视发来的邀请函,虽然已经拍好了,但在程赫还没有正是成为配音之前,自然是不可能给程赫看内容的,最多是程赫去试的时候,放一小段,让程赫试着播讲一下。
  所以现在邀请函,里面其实大概只是写了一些关于节目的内容文字,看程赫是不是感兴趣,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试着配音试一下,要是过关的话,就可以成为《舌尖上的中国》的配音。
  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温饱,还是追思、希冀与传承,所以,这是一部说‘吃’的纪录片,但又不仅仅关于吃。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在法则之外,则是中国人对美食独特、敏锐、深刻的理解。
  《舌尖上的中国》,真实纪录了美食的制作过程,历史,还对于他的来源有了一个追溯,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吃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
  《舌尖上的中国》,将引领你穿越美食的香气,看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传统,甚至人与时间的关系,而贯穿这些关系的,却是流连在我们味蕾上的亲情、人情与乡情的味道。
  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要讲述的东西。
  看玩邀请函中的内容,程赫也是对于这个《舌尖上的中国》充满了兴趣,程赫自己对于吃也是很钟爱的,到现在为止程赫自己也吃了不少好东西,看到有这样一档子纪录片节目,程赫还是很感兴趣的。
  既然来邀请,程赫自己有感兴趣,那自然是要去看一看。
  正好,明天就是周六了,电影的拍摄,也是休息时间了,正好可以去看看情况。
  把事情和bacy一说,bacy也是非常感兴趣,因为bacy自己也是好吃之人,国内其实真正意义上,完全说吃的节目还真是很少,旅游节目之中,可能或多火少会带上一些,就比如程赫和bacy的《侣途》。
  但真正完全说吃的节目那真的是基本上没有的,不过可以遇见,随着吃货的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食物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节目肯定会不断的孕育而生的。
  特别是,只要有人起头开始拍摄这样的节目,那之后跟风的人肯定会不断的跳出来了,这在中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要是第一个拍摄的火了,那跟风的人就越多了,越火,跟风的人越多。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特别坏的事情,毕竟不管在那个行业,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第二天,程赫带着bacy来到了试音的地方。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就是看着视频,来念一段准备好的稿子。
  当然,说是很简单的,其实也不算是简单,你需要念得有感情,有理性,还要有深度,这不仅仅是要求个人自己的声音要有那种感觉,还要说的要有那种感觉,几个条件相加,其实就不是非常简单的。
  不过这对于程赫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毕竟怎么说,程赫也是专业主播出身,这点还是小意思的,其实这考验的主要还是声音条件。
  得到了允许,bacy也可以在程赫试音的时候跟在身边,其实要是一般,虽然只是程赫试音的那么一小段,但其实也不能透入给其他人的,但因为是bacy,显然也就给点面子,不那么讲究了。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胡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