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5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事实上明书科那边确实曾朝三娘抛出过橄榄枝。
  而且不止明经、明书两科,连明算、明法科也都打过她主意,个个都声称可以保送她进对口衙署!
  要不是三娘想先试试难度最高的进士科,她的出路还真不少。
  如今天下读书人都以进士出身为贵,耻不以文章闻达于天下,她的应试机会来之不易,当然想先把最难考的给考了。
  考上了是天大的好事,考不上她也不介意选别的路子,做人得懂得变通嘛。
  实在不行她还可以跟她爹一样考武举去,武状元也是状元来着。
  不过她能光明正大走进科举考场的机会可能就这么一次,所以三娘对待这次考试还是非常认真的。
  别人可以考许多次,可她是凭着这些年积攒的神童名声以及圣人当初的戏言才拿到应试资格,要是她这次没有考上估计就没有第二次了。
  必须全力以赴!
  三娘怀着这样的想法,认真地细读起抄下来的帖经题。
  一般来说,进士科对帖经试的要求没有明经科严格,第一场的十道题里能答通四道题就可以了,三娘却没有松懈,每一道题都认认真真答了过去。
  还把非必答的帖史题都给答完了。
  到下午已经陆续有人交卷,也有人抓耳挠腮舍不得离场,大抵是想坚持到点烛加时才放弃。三娘见有几个人交了卷,便也认真把答卷检查完交了上去。
  考官们直接把交上来的答卷送去给阅卷官们批阅,争取能尽早把第一场的通过名单给列出来。
  第68章
  三娘考完出来, 开始闭门温书。
  大唐进士科更注重诗赋,对帖经的重视还是开元二十五年才提出来的,因为不少朝臣认为进士不习正经、过于轻浮, 许多必读经典都是一问三不知,很没有读书人的样子。
  这才稍微加强了对第一场的看重,不过对进士们的要求依然是十题通四题即可。
  虽然第一场人数众多, 不过全都是默写题,给几个字当提示让你填上出整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没有中间选项。
  这种题目批阅起来非常快, 大抵第三天一大早便能把通过名单放出来。
  今年负责主持春闱的礼部侍郎乃是郇国公韦陟,他十来岁就继承国公之位, 如今也不过才四十多岁, 看起来还相当年轻。他是不负责批阅的,只在阅卷官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踱步过去看上两眼。
  这会儿韦陟吃过朝食, 优哉游哉地来到礼部南院看看底下的人有没有躲懒。不想才走到阅卷处, 便见一群阅卷官正围在一起啧啧称奇地看同一份卷子。
  韦陟心生好奇,不动声色地挤到部属堆里去,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卷子引得他们这般惊叹。
  等到那答卷上的字迹映入眼帘,韦陟也不免感叹一声:好字!
  这手字写得清隽俊拔,只一眼便叫人心生喜爱。
  假以时日说不准能自成一家。
  大唐科举不糊名、不誊录,阅卷官看得见考生名籍, 也欣赏得到考生的字迹。
  大唐能涌现那么多有名的书法家,也有科举颇看重卷面分的原因在。
  你要是写了一手丑字, 那肯定是不能录取你的。毕竟等你考上了让你写公文,你整一手鬼画符上来的话日常工作怎么展开?
  韦陟本人也写得一手好字, 感慨过后便开口询问:“这是谁的卷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