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4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宝贝孙女叫人怎么能不稀罕。
  夫妻俩把置产的事敲定下来。
  翌日,郭家祖父一早叫人出去寻个牙人来,给他寻摸几处价格适合的宅院。
  三娘在旁边听见了,好奇地追问道:“阿翁要买宅子吗?”
  郭家祖父笑了笑,没说想把宅子归到三娘名下的事,只说道:“我都致仕了,总住官舍也不太适合,倒不如寻处幽静的宅院安心养老。等宅子定下来了,今年也能接你阿娘她们过来过个年。”
  一开始他们还真没想到这次要在东都待这么久。
  虽说他们平时待在东都也没什么事,大可以回长安看看,可他们年纪也不小了,不太适合来回奔波,所以置办个稍微大点的宅院可以让王氏把小辈带过来小住。
  三娘听后顿时期待起来:“好!”
  虽说她每天都有好多事想做,但还是会时常想念阿娘,每天都要写几句话攒着等人一并送回长安去。
  要是阿娘也能到洛阳玩可就太好啦!
  郭家祖父见她肉眼可见地快活起来,继续笑道:“等城里的宅子置办下来了,我们便去看看能不能去嵩山一带弄个别业。”
  由于李隆基这个皇帝时常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换着住,所以大唐有两个重要隐居地点,一个是终南山,一个是嵩山。
  终南山自不必说,紧挨着长安,环境清幽,交通方便,许多人都爱在那边置办别业,没事赏赏景看看山,有事当天即可直达长安。
  嵩山之于洛阳的意义也差不多,地势开阔,置产不贵,同样拥有当天直达洛阳的便利。
  许多人弃官闲居大多都会选择在这两个地方为自己安个家,逢年过节、探亲访友都要写诗夸夸自己见到的好风景,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别人“我随时可以上岗干活”。
  这倒不是什么功利心作祟,而是许多读书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让他们要以出仕为目标,所有圣贤书都告诉他们应当怀抱经世济民的理想,他们既然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自然大多想要谋求出仕。
  事实上大唐虽然大力推行科举,读书人考上科举后却不是马上就能飞黄腾达,更多的只是辗转各地当个县尉之类的九品芝麻官,得熬过这个基层历练阶段、打通朝中关系,才有机会步步高升。
  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在基层艰苦奋斗,就会暂且弃官隐居,等待良机谋求更好的职位。
  嵩山作为大唐隐居宝地(之一),田庄别业易手十分频繁——毕竟决定结束隐居生活的人要么是飞黄腾达要么是心灰意冷灰准备永远离开这个伤心地,产业大抵都是要卖掉的!
  所以嵩山一带有着相当成熟的买卖产业链,置产非常方便快捷,而且上家大抵是些文化人,交易过程中不容易起矛盾,别业里头说不定还挺雅致。
  郭家祖父就是相中这一点。
  他孙女也是个文化人来着!
  第55章
  郭家祖父辗转当了那么多年地方官, 家底还是攒了一些的,真要买什么好地段的豪华宅邸可能不太容易,想买些地段一般的宅院倒不成问题。
  洛阳这边乃是东都, 圣人时常过来这边长住,宅子买了绝对亏不了。
  接下来几天,三娘都屁颠屁颠地跟着郭家祖父去看宅子。按照郭家祖父的预算, 几处宅邸看着都差不多,大抵和他们在长安的宅院那样临近城门附近,算是都城的外围。
  不过但凡能在家中两京购置房产的,大抵都算得上家底殷实。
  郭家祖孙几个逛了几日, 相中仁风里一处还算开阔的宅子。
  三娘对其中的大书房十分喜爱, 极力拉着郭家祖母一起去看,里头的书虽都被搬走了, 可书架还留着, 一看就叫人很想用书把它填满。
  三娘信誓旦旦地说道:“要是买下来,我就去把朝廷藏书全给抄回来, 把它摆得满满当当。等到大哥他们过来了都能看!”她兴高采烈地规划着该怎么填充这些空荡荡的书架, “还要抄许多兵书,摆满最上面的一行,阿耶长得那么高,一伸手就能拿来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