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4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娘反驳道:“不是傻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贺知章哈哈笑道:“我倒是忘了你把《论语》倒背如流。”
  这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论语》里的话,讲的是子路在外地借宿,早起有守门的人问他:“你来自哪里?”子路说:“来自孔氏。”守门的人说:“就是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吗?”
  这句话用在这里恰好非常适合。
  贺知章揉着三娘脑袋说道:“你觉得这些家伙不是傻子,难道也想当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吗?”
  三娘想起自己从李俨那里听来的“未来”,难道遇到难事就什么都不做了么?难道要等天下大乱,自己和家里人也成了覆巢之卵,只能无助地伤心恸哭?
  三娘道:“反正不是傻子!”
  贺知章只当她是小孩子脾气,笑着应和道:“好好,不是傻子。”
  接下来小半个月,三娘都跑去秘书省蹭书看,不时与王昌龄聊上几句,了解边塞情况与如今的朝局。直至百孙院复课,她才很是不舍地告别秘书省回去跟李俨他们一起读书。
  到了五月底,朝中又添了两个宰相,那便是裴耀卿和李林甫。
  到这里相位算是正式满员了。
  大唐宰相升迁没有固定路子,单看皇帝需不需要你。
  像这次新晋升上来的裴耀卿和李林甫就是两个不同的极端,裴耀卿少年成名,二十岁便入秘书省干活,稳打稳扎干了三十多年,得到相位便显得理所应当。
  相比之下,李林甫的升迁路径就比较直接了,一路凭借宰相、内侍、宫妃的引荐在李隆基面前不断刷印象分,才当了一年的黄门侍郎便被李隆基提上相位。
  升迁得不可谓不快。
  主要还是李隆基觉得李林甫用起来非常顺手。
  而且张九龄最近让他有点不太满意。
  张九龄以前跟在李隆基身边写写诏书打打杂,李隆基也觉得这人很不错,文采非常好,写的东西非常符合他心意。
  可惜好景不长,张九龄当了宰相以后主意就多了,遇事总爱直言进谏。
  李隆基觉得张九龄变了,不再是他喜欢的那个人了,以前的张九龄哪有这么爱说教?他选宰相是想让宰相给自己干活的,而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人。
  他想做什么事还需要他们教吗?
  他当皇帝这么久,比他们更清楚皇帝该怎么当,不需要他们处处给自己找茬。
  他不喜欢太有主意的人。
  像李林甫就很不错,做的每个决定都很符合他的心意。
  他想要的就是这样的宰相。
  第54章
  得知多了两位新宰相, 朝中众人反应各异,大多都是趁着这道任命正热乎着,齐齐登门去烧新宰相的热灶, 那络绎不绝的车马在宰相所住的坊里都造成了不小的拥堵。
  此时的大唐处处都是太平盛世的升平景象,谁都无法想象大唐会有陷入兵荒马乱的一天。
  古时形容乱世有个极巧妙的词叫做“海内鼎沸”,说的是天下宛如鼎中沸腾的水般滚烫翻涌。
  鼎中的水并非一开始就沸腾的, 所以鼎中之人起初并没有什么感觉,哪怕后来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煎熬,人们也并不觉得灾祸会真正降临到自己头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