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才有病呢!”明珠趴在他肩头,潮红一张脸绷起来,怒目将他望住,“我身子健朗得很,你休想哄我吃药!”
  “没病你笑什么?”宋知濯侧过身,将半截游鱼氅袖覆在她肩上,捏着她细滑的颊腮,“没听说有人在这种时候还能笑得出来的。我先同你讲个清楚,若我叫你笑出个好歹来,后半辈子你可怨不得天怨不得地,只能怨你自个儿。”
  明珠沉吟着他的话,苦思半晌后,翻了个身,躺得十分规矩,英勇就义地将眼皮阖上,轻撞他一下,“我不笑了我不笑了。”
  伴着瑞金脑的浅香与满室温火,宋知濯再度侧身,可当睇见她唇间还若有似无的笑后,他只得泄出一缕气躺回去,满目无奈地望向帐顶晃悠的熏球,“算了吧,还不是时候,估摸着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类的禅语念多了,还不能适应这红尘俗念。我不跟你计较,体谅你,等你哪天适应了再说。”
  “等”是什么呢?莫如在寒冬里丢下一颗火种,只有零星温意,却能带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期盼。
  盼朝露晨曦、盼柳暗花明,在这样的顽固的等待里,正事儿还是要办。所隔三日,宋知濯换了衣裳去赴与赵合营的约。
  马车在日暮中停在明雅坊的大门前,自有相帮来牵马引路,一路引得宋知濯过厅堂、上小轩。
  透过珍珠帘,隐约可见小轩内黄花梨锦榻上背靠一抹苍色暗龙纹身影,同宋知濯一般年轻的脸上半酲半醒。边上簇拥二名眉骨艳酥的佳人,左捧过一杯,右递上一盏,俱尽数饮下。
  撩得珠帘婆娑后,宋知濯恭敬地拱手行礼,“让殿下久等了,真是罪过。”
  此人正乃皇长孙赵合营,他饧眼一望,立时端坐起来,抬了锦绣朝案上请去,“这么客气做什么,你我原是兄弟,难不成隔了这两年,就与我生疏了不成?快快坐下,我有好多话儿问你。”
  再挥袖,二位佳人已撤出轩厅,他再将宋知濯细瞧来,“我看你与从前无二,想是病已好全了。唉,这三年,我要去探你,你只不让。你是个要强之人,大概是怕在人前伤了体面,故而我也就忍着没去瞧你,如今既然好了,你我兄弟二人又可再把酒闲谈,来,先喝这一杯!”
  一杯入喉,宋知濯搁下白玉樽,同叹一声,“我家里是什么个情况,你也是晓得的,不让你去,没得再惹些麻烦出来。我上回遣人给你送信儿,你收到了吧?”
  “收到了。”赵合营够得一把鎏金六角铜壶,就要斟酒,却被宋知濯夺过,反替他斟。让不过,他便将肘搭在案上,望他一瞬,浅一笑,“你前脚送了信儿来,后脚我便叫人送往寿州。四叔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暗中派兵去了延州。只等你父亲在朝上揭发,爷爷下令,他便自请拿了那曹仁请功。”
  言着,他举了杯,玉樽相碰出一番豪情壮志,“知濯,我父亲病去之时同我说过,我这几位叔叔中,唯有四叔最堪社稷,但却最是疑心,故而嘱咐我,若要襄助他成就大业,就不可与朝中重臣来往过密,以致我也是左右无人,只得一支暗卫。幸而身边还有你这位兄弟,你才智过人,与我又是一同在赵将军手下学过兵法武艺,我再无不信你的,不如我将你引荐给四叔,咱们兄弟一齐共展宏图,岂不是好?”
  桌上肴馐无数,宋知濯望住一道烤得金黄酥脆羊腿,由喉头里滚出一声浅笑,“我约你来,正是为的这事儿。倒是不急,且等我父亲将延王弹劾下座,你再与穆王说这事儿,以免横生枝节。不过,我身上既无功名也无爵位,不知穆王殿下可否会嫌弃?”
  “嗳,”赵合营提了杯往他面前玉樽撞去,横瞪他一眼,“切不可妄自菲薄,你一身才华肝胆,不过是暂时无个用武之地罢了。我早已同四叔极力赞过你,他也最是惜才之人,就算你无有功名在身,他老人家也愿意暂收你做个门客,若非他原在寿州,立时就要传见你的。我倒是担心另外个事儿,你父亲若是三叔的人,将来二王对立,岂不是要你们父子反目?我虽晓得你家的情况,可到底也是一家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呐,我又担心三叔若是败事,会连累你家满门。”
  飞觞交盏,一壶已见底,宋知濯又够得一壶替他斟满,引项倾尽后,方别有深意地一笑,“你不晓得我父亲,惯会留一手,若论个老奸巨猾,恐怕还无人及他。你放心,就算他投了景王,也不会将自个儿的身家性命都搭进去。”
  这赵合营性子颇有些实诚,闻言才松了眉。随后二人再是一番玉婿流香,方谈完正事。赵合营一挥袖,又将方才二位佳人传上来,打眼瞧,后头像是还跟着一个。
  错目间,最尾那女子上前一步,笼一件松花细绒缎掩襟褂,下罩一条流光十色锦绣裙,十七八的年纪,婷婷袅袅。
  观其目顾盼生辉,观其形挽风带柳,仿似一阙《醉扶归》。绞一张手绢,将宋知濯凝望一瞬,片刻簌簌下泪,竟是将檐上一片积雪哭下来半片。
  好半天宋知濯都没想起来这位佳人是谁,怎么对着自个儿哭得如是张郎负情,王女痴心一般?倒得赵合营提醒一句,“这就是那个‘沁心’姑娘嘛,你受伤的半年前,咱们到这里来听曲儿,是她在你身边儿坐着。最擅个筝,不过那回是头一次陪客,难免紧张,弹错了一个音儿,叫妈妈听见了,要换下去打,还是你拦了下来,还给了不少赏银,二回来都是叫她陪着,你忘了?”
  这一提,对宋知濯来说,像是提起上一辈子的事儿,只剩些廖丝粉尘的记忆。而对眼前这位眉目含情的女子来说,那只是昨天,稍一回首,所有的片段俱现眼前。
  恰时两个相帮抱琴上来,搭好了琴架琴凳,赵合营便驱袖一追,“那就弹个曲儿来听,今儿宋小公爷大病初愈,别尽弹那些个哀哀戚戚的曲子,弹个喜人的,别扫了我兄弟二人的兴!”
  那沁心旋裙带风,往琴凳一坐,正对着宋知濯,眉目愁情间,指端一拨,拨出一段五十城外曼妙声弦,好不动听。曲儿倒是个好曲儿,无不有花盛情浓之势。人却不似开怀,指上弹着,一双美眸只痴痴望住宋知濯,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琴音正浓时,赵合营举斜目取笑,“你不晓得,自打你病了以后,我每回来这边儿,这位沁心姑娘就时常来追着问我你好些了没有,问得我简直见了她就躲。”
  随话音高高落下的,还有琴音,似乎一段故事在高潮处戛然而止,遗憾在四面墙间来回游荡。沁心娉婷而下,在案上取一个玉樽,自斟一杯,举向宋知濯,“小公爷,奴家瞧见你好了,真是打心底里高兴。今儿就以此杯,祝小公爷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说罢引项而尽,宋知濯也抬了杯轻谢一句,“多谢姑娘。”
  沁心就势在他边上拖凳坐下,掣一下臂上披帛,替他再斟来,“奴家在这烟花深巷,却也听说小公爷年初时娶了一位娇妻。那日有幸,恰巧在街上撞见迎亲的仪仗,却不知娶的是哪家大人的千金?”
  提及明珠,宋知濯脸上客气有礼的笑化作一池烟波,被一阵南风吹散至四面八方,“倒不是哪家大人的千金,家中既无有功名也无官爵,是平头百姓家的女儿。”
  另一边,赵合营才饮过红粉香袖送到嘴边的一杯酒,闻听此泄出个大大的惋惜,“这事儿我晓得,原是替你冲喜娶的,天命八字倒是不论家世背景。不过到底是替你可惜,原本以你的家世人品才貌,就是娶我们赵家的姑娘也是娶得的。想来山野女子无才无貌,等改明休了她,我去求爷爷替你亲自指一门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