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 果然猜中了(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整个会议室里哑然。
  这个想法太过于突兀与大胆,要是不带着偏见去审视这个诊断,却又无懈可击。
  当然,最大的问题在于群体性癔症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合理解释的“疾病”。
  “只是迄今为止,研究该现象的医生、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未能拿出针对这种群体性癔症具有传染性的明确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症状都是患者幻想出来的,更不是装病,也不意味着群体性癔症不存在。
  通过现代神经影像技术,癔症患者的大脑确实存在着异常活动。这些都是故意装病的患者所不具备的。”郑仁侃侃而谈。
  会议室里继续一片沉默。
  “20世纪以来的研究发现,过于严明的工作纪律等环境有关。病人们也偏向于出现抽搐、痉挛、颤抖、瘫痪和大笑等运动性症状,这也叫运动性癔症。”
  “整个20世纪中,有记载的运动性癔症只在学校爆发过4次,而焦虑性癔症则要常见的多。病人更多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晕厥、瘙痒等症状。”
  “这也和帝都医大的孩……学生们表现出来的症状类似。”
  “而且我刚刚问过帝都医大的老师,大三的课程,前天讲了食物中毒。”
  众人哗然。
  上学时候,学到哪就觉得自己哪不舒服的情况,想来在座的众人都经历过。
  只是没人遇到过大规模的这种情况发生。
  要是按照郑仁的说法,倒是能合情合理的解释这次莫名其妙的“群体中毒”实践。
  环视四周,郑仁像是草原中的狮王,丛林里的猛虎。
  目光坚定而沉稳,给人无限的信心。
  会议室渐渐安静下去。
  郑仁最后下结论,“我认为不能排除群体性癔症的可能。按照我院院方的安排,为了避免大规模传染性疫病的可能,我将带着学生们在社区医院进行相关诊治。”
  众人肃然。
  虽然大规模传染性疫病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依旧是一种可能性。
  年少有为的郑老板,这是准备慷慨赴死?还是对自己的诊断特别有信心?
  “期间,我会通过网络传输,每天把学生们的症状传给保健组。至于具体的药物以及更新的诊断,咱们可以通过视频会议来进行。”
  “我说完了。”郑仁敬礼,随后坐下。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我最后补充两句。”袁副院长道:“院里认为防微杜渐是必要的,而不是小题大做。
  如果是小郑说的群体性癔症最好,是食物中毒也好,但在排除大规模传染性疫病的前提下,我会在前线主持工作,把好关,避免不可控的事件发生。”
  “生化服已经准备完毕,送到社区医院。但为了避免学生的骚动,我建议先不要穿防化服。
  至于其他事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要麻烦诸位了。”
  袁副院长说完,便宣布散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