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84节(2 / 4)
明光帝轻咳一声忽然道:“缂丝?”
李大人一怔,圣上问话,自然不好不答,只是他还没开口,吴大人先说了:“圣上容禀——众所周知,那缂丝乃是极为珍贵的东西,一副扇面大小的缂丝作品就需要十个织娘花上几个月心血织就,一向作为贡品上贡给宫中,便是民间偶有流传一些,也都作为珍品收藏起来,闲时拿出来欣赏,这李大人家竟用如此珍惜的缂丝布料来做生肖灯,可见财力非凡,只是按李大人的俸禄银子,又从何支撑起偌大花销?请圣上明察。”
明光帝看向李枕。
李枕低下头。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影视剧里常见的互相扯皮,互相中伤、攀咬,皇帝震怒这一挂的。
“……后来呢?”
叶峥又上不了朝,这些都是后来闵良骏这个一手消息捕获者在下班后酒楼聚餐的时候绘声绘色说给他们听的。
闵良骏没有直接说,而是买了个关子:“你们猜?”
周纪明最耿直,道:“吴大人说的也不错,李大人是四品官,一年多少俸禄都是数得出的,若非有其他门路,怎能如此大手笔,圣上明察秋毫,定然是要查下去了?”
谢元德有不同看法:“我看未必,官员私下里做点小买卖或收受点什么,这是公开的秘密,哪个当了官的还靠那一年几十两的俸禄银子活了?想也知道不可能。这些圣上也是知道的,只要不贪墨过了头,在一定范围内,便是圣上也不会把这层皮给揭下来,不然,满朝文武抓起来抖一抖,哪个身上是干净的?”
“可是李大人用缂丝做灯笼的行为也太招摇了,家里得有多少金山银山经得起这么造啊,可不是现在圣上眼里了?”
闵良骏微微一笑:“叶弟,你说呢?”
叶峥被点名,捏着白玉杯想了想:“我猜圣上并没有大动干戈。”
“哦,为何?”
“我也说不好。”叶峥慢慢道,“但李大人是太子一系的人,而吴大人是大皇子一系,他们两个在朝上闹开来,圣上无论发落哪一方,都会被引导成属意另一方,从而借势起来……而你我皆知,圣上他现在并不想谈论那件事,也就不会任由一方势力坐大,而是会尽可能平衡双方,所以我猜圣上要么不发落,要么就各打一板子——当然,这只是我一点小小见解罢了,说出来诸兄取笑。”
“可不是取笑。”闵良骏笑,“叶弟说得不错,圣上正是没有大动干戈呢,他将二位大人各自斥责了一番,却没有深究他们互怼那些话里的意义,圣上不追究,其他人也不好站出来说什么,就连那风闻奏事的言官,也瞧着上司眼色按捺了没有跳出来。”
谢元德道:“言官也是官,是官就有怕死的时候,若因着其他事情谏死了,还能博个青史留名的机会,若只是搅入党争之中死了,死也白死,青史之中绝对不会有他一笔,这些言官人家又不傻,看得可清楚了。”
周纪明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叶峥不知想到什么,再次提醒道:“我们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万事只忠于今上,其余事务,切不可胡乱掺和进去。”
闵、周、谢几人互相看看,忽而笑出声来,闵良骏道:“叶弟,明明我们几个里你才是那最小的,可每次都老气横秋提醒我们,弄得你反而成了哥哥,我们几个成了受你照拂的弟弟了。”
周纪明也笑:“这正是叶弟待我们真诚之处,放心吧,我们早都记下了这话,再说了,我一个从六品,你们几个正七品和从七品,就算我等想要参与其中,也鞭长莫及,远远不够格啊!”
谢元德道:“小叶,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有你这么一天三遍地念着,为兄们就是个聋子,也听进去了。”
……
这场饭局没过几天,京城又发生一件大事。
叶峥早起来上班,刚走进弘文馆,就见原本整肃仪容的翰林学士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都在嘀嘀咕咕讲小话。
叶峥捏着手炉路过时就听了一耳朵。
“林大人,您确定没听错,是四皇子不是太子或者大皇子?”
“这样大事我又怎可能弄错,不信你等着听吧,消息很快就传下来了。”
“可是若四皇子封了郡王,在封号上岂不是稳压了太子和大皇子一头,也不知圣上是如何想的,这储位本就成疑,这样一来岂非更加扑朔迷离了。”
“嗐——陈大人,这你就想多了,圣上封赏四皇子,应是有这样几条考虑,老夫斗胆猜测一下,一则,农为国之本,四皇子的农政全书修到了圣上心里,圣上本就有心嘉奖他,二则,大皇子和太子两派人物在朝上闹得不象样,圣上为此发了几回火了,如今两方都在争抢的郡王之位落到了四皇子头上,也是圣上在放出信号,警告他们不要做得太过分了,三则,正是因为四皇子于大位毫无可能,圣上才会轻易将本朝第一个郡王的帽子给了他,也是因着他对朝局没有影响之故,不然怎么不给五皇子六皇子呢,那两位的母家可也有些势力,争一把是能够得到的,不像四皇子……” ↑返回顶部↑
李大人一怔,圣上问话,自然不好不答,只是他还没开口,吴大人先说了:“圣上容禀——众所周知,那缂丝乃是极为珍贵的东西,一副扇面大小的缂丝作品就需要十个织娘花上几个月心血织就,一向作为贡品上贡给宫中,便是民间偶有流传一些,也都作为珍品收藏起来,闲时拿出来欣赏,这李大人家竟用如此珍惜的缂丝布料来做生肖灯,可见财力非凡,只是按李大人的俸禄银子,又从何支撑起偌大花销?请圣上明察。”
明光帝看向李枕。
李枕低下头。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影视剧里常见的互相扯皮,互相中伤、攀咬,皇帝震怒这一挂的。
“……后来呢?”
叶峥又上不了朝,这些都是后来闵良骏这个一手消息捕获者在下班后酒楼聚餐的时候绘声绘色说给他们听的。
闵良骏没有直接说,而是买了个关子:“你们猜?”
周纪明最耿直,道:“吴大人说的也不错,李大人是四品官,一年多少俸禄都是数得出的,若非有其他门路,怎能如此大手笔,圣上明察秋毫,定然是要查下去了?”
谢元德有不同看法:“我看未必,官员私下里做点小买卖或收受点什么,这是公开的秘密,哪个当了官的还靠那一年几十两的俸禄银子活了?想也知道不可能。这些圣上也是知道的,只要不贪墨过了头,在一定范围内,便是圣上也不会把这层皮给揭下来,不然,满朝文武抓起来抖一抖,哪个身上是干净的?”
“可是李大人用缂丝做灯笼的行为也太招摇了,家里得有多少金山银山经得起这么造啊,可不是现在圣上眼里了?”
闵良骏微微一笑:“叶弟,你说呢?”
叶峥被点名,捏着白玉杯想了想:“我猜圣上并没有大动干戈。”
“哦,为何?”
“我也说不好。”叶峥慢慢道,“但李大人是太子一系的人,而吴大人是大皇子一系,他们两个在朝上闹开来,圣上无论发落哪一方,都会被引导成属意另一方,从而借势起来……而你我皆知,圣上他现在并不想谈论那件事,也就不会任由一方势力坐大,而是会尽可能平衡双方,所以我猜圣上要么不发落,要么就各打一板子——当然,这只是我一点小小见解罢了,说出来诸兄取笑。”
“可不是取笑。”闵良骏笑,“叶弟说得不错,圣上正是没有大动干戈呢,他将二位大人各自斥责了一番,却没有深究他们互怼那些话里的意义,圣上不追究,其他人也不好站出来说什么,就连那风闻奏事的言官,也瞧着上司眼色按捺了没有跳出来。”
谢元德道:“言官也是官,是官就有怕死的时候,若因着其他事情谏死了,还能博个青史留名的机会,若只是搅入党争之中死了,死也白死,青史之中绝对不会有他一笔,这些言官人家又不傻,看得可清楚了。”
周纪明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叶峥不知想到什么,再次提醒道:“我们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万事只忠于今上,其余事务,切不可胡乱掺和进去。”
闵、周、谢几人互相看看,忽而笑出声来,闵良骏道:“叶弟,明明我们几个里你才是那最小的,可每次都老气横秋提醒我们,弄得你反而成了哥哥,我们几个成了受你照拂的弟弟了。”
周纪明也笑:“这正是叶弟待我们真诚之处,放心吧,我们早都记下了这话,再说了,我一个从六品,你们几个正七品和从七品,就算我等想要参与其中,也鞭长莫及,远远不够格啊!”
谢元德道:“小叶,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有你这么一天三遍地念着,为兄们就是个聋子,也听进去了。”
……
这场饭局没过几天,京城又发生一件大事。
叶峥早起来上班,刚走进弘文馆,就见原本整肃仪容的翰林学士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都在嘀嘀咕咕讲小话。
叶峥捏着手炉路过时就听了一耳朵。
“林大人,您确定没听错,是四皇子不是太子或者大皇子?”
“这样大事我又怎可能弄错,不信你等着听吧,消息很快就传下来了。”
“可是若四皇子封了郡王,在封号上岂不是稳压了太子和大皇子一头,也不知圣上是如何想的,这储位本就成疑,这样一来岂非更加扑朔迷离了。”
“嗐——陈大人,这你就想多了,圣上封赏四皇子,应是有这样几条考虑,老夫斗胆猜测一下,一则,农为国之本,四皇子的农政全书修到了圣上心里,圣上本就有心嘉奖他,二则,大皇子和太子两派人物在朝上闹得不象样,圣上为此发了几回火了,如今两方都在争抢的郡王之位落到了四皇子头上,也是圣上在放出信号,警告他们不要做得太过分了,三则,正是因为四皇子于大位毫无可能,圣上才会轻易将本朝第一个郡王的帽子给了他,也是因着他对朝局没有影响之故,不然怎么不给五皇子六皇子呢,那两位的母家可也有些势力,争一把是能够得到的,不像四皇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