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工人们就在正在搅拌的沥青碎石里,埋了用锡纸包的几个红薯,没过多久,红薯挖出来已经被烤熟了。
  记者就问,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里铺路?
  那些铺路工人道,高温环境下,沥青的粘性更强、流动性更好,更容易摊铺和压实。
  里面还涉及到了热量损失、耐久性等诸多因素。
  偶尔看新闻还是很有用处的。
  眼下到了关键时刻,就派上了用场!
  至于沥青路遇到高温容易软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及时洒水降温,又或是来年春天在路的两旁种植一种可以遮阴的大树来缓解一二。
  没有那么多完美的方案,只能是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在甘明兰的一再保证下,众人当即扛着麻袋捡了一大堆的沥青石当宝贝往回带。
  第486章 成见比山高
  试验证明。
  天然沥青加上碎石子、沙子和硫磺等干燥剂,铺路相当快速且高效。
  二十五万新移民劳动力,很快就投入到了沥青路铺路的大工程中。
  黑油山的沥青石正在被快速消化。
  此时,时间已经进入了夏历九月中下旬。
  熊真去年年底带回商都的高产麦种和稻种,被送去几个粮食产区试种后,陆续传回了数据。
  这日的朝堂上,户部尚书率先出列:
  “陛下大喜!
  南河布政司五十亩下等试验地,春小麦平均亩产五石!三秦之地的百亩试验良田,平均亩产七石麦!
  江南的一百亩中等试验稻田平均亩产七石!湖广布政司五十亩上等肥田,平均亩产八石......”
  春小和稻谷前后脚收割,地方布政使在得出了最终的数据后,才敢层层上报。
  户部尚书负责土地、户口、赋役、经济、财政等事务,今天算是为这两种试验的种子做了个汇报总结。
  朝廷上的其他文武百官,听了一长串的数据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御史台的言官们率先出列:
  “陛,陛下......臣奏请彻查这几处的试验田,此等数据不合常理。”
  “不可能,这个数据绝对不可能!臣在江南的庄子,最上等的肥田稻谷亩产也才四石!”
  “各地布政使这是在欺君,臣要参这几人一本......”
  正在兴头上的乾武帝:总有人喜欢在朕最高兴的时候,递上他们的臭脸来。
  他可不是骂不还手的主。
  “诸位爱卿想要彻查,倒不用跑那么远!朕的皇庄里恰好这两样都种了些,种的时候特意比各地都晚种了一个月,现在也该秋收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