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9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海盐越老,杂质就越少,可以直接食用。如果提前食用,买回家后还得熬煮过滤,重新提纯一次。
  这种晒盐法叫“平摊晒盐”,产量最高,耗费人力最少,但在没有机械帮助的现在,极其挑地形,只有极少数的滩涂上能建造平摊晒盐场。
  另一批学生试验的晒盐法就要复杂一些。
  他们也建造大大小小的池子,但纳潮的池子在下方。
  纳潮的池子铺着细腻的摊泥或者烧好的草木灰土,待潮水上涌后,这些土泛起盐花,就成了盐土。
  他们背着刮刀,就像是耕地一样,刮掉表面的盐土,将盐土堆在盐池旁,用竹筒引来海水淋盐土,析出盐卤。
  之后他们将池子中的盐卤放在平地上晒,后续过程就和前一种晒盐方法差不多了。
  这样的制盐方法耗费的人力物力更多,出盐效率低,但不挑地形。
  晒盐又苦又累,比种田更看天吃饭。
  朱襄在古法晒盐场旅游时听过古代盐民的历史。即使在清朝后期,盐民也是逐海潮和天气而居,就像是草原上的放牧人一样。
  他们自嘲“潮皮鸟”,跟着海潮捡饭吃,地位十分低下。
  这是一群甚至不需要服徭役的人。可见成为盐民,几乎和服重徭役差不多了。
  这类盐民,会的应该就是后一种制盐法。
  得天独厚的盐场十分少见,要供给一个大帝国的盐,只能靠盐民的血汗去堆。
  但纵向比较,晒盐总比煮盐轻松,比煮盐产量、效率和质量都更高。
  即使苦,比之前的苦味淡一些,就叫进步。
  听了朱襄的介绍后,嬴小政难得沉默,没有想方设法给朱襄抬杠。
  “舅父,以后盐民不服徭役。”
  “嗯。”
  “也不服兵役。”
  “嗯。”
  嬴小政道:“舅父,我们去试试?”
  朱襄道:“很苦啊,你试一天,会躺好几天。”
  嬴小政道:“我身体好,不怕。”
  朱襄道:“那就去吧。我们先去换衣服。”
  小成蟜举起手:“我也要去!”
  朱襄笑道:“你就和舅母在一旁扫盐土好不好?”
  小成蟜点头如捣蒜:“好。”
  白起背着手看着朱襄和雪姬带着两位秦公子在盐田上忙碌。
  他本也想试试,但朱襄以他身体不好为由不准许,把秦王的令牌都拿了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