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吕雉心尖崽 第18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不怪陈平关注点歪了, 事实上, 如果不是以蒯通的名声担保, 全体重臣都会以为这是假消息。
  这才多久?
  使团不过去了趟朝鲜, 就遇上阴谋与血肉齐飞的宫变——国主死了, 最有竞争力的几个王子不死也残——话剧都不敢编得这么夸张!
  一朝天翻地覆,大汉成了获益最高的存在,只要牢牢把新王攥在手里, 说得直白点儿,朝鲜怕是连藩属都称不上了,而是他们天子予取予求的后花园。
  想到这儿, 将军们的呼吸都兴奋了,“蒯通”这个名字,仿佛都镀上了一层金光。
  他娘的,牛上天了。
  还有重臣想起了自家儿孙,若是真的,简直立下了稀世罕有的大功!虽说功劳大部分都是蒯正使的,但人家吃肉,儿孙也能跟着喝汤不是?
  震惊归震惊,激动归激动,还是要走正常的议事流程。
  由曹参带头,将蒯通的长篇奏疏缓缓读了一遍,发现蒯通的许多落笔,都没有详写细节。
  譬如几个王子为什么会自相残杀,上百人的使团,怎么在宫变中活下来的?又譬如燕国军队为什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朝鲜,燕王请示长安了吗??
  还有那封传位诏书是怎么回事,为何没有人质疑真假?卫满难不成是病糊涂了?
  百姓也许不知道,他们心知肚明,朝鲜早就不复从前恭敬了,绝无可能甘心当傀儡。他们虽把大汉称作宗主国,疯了才会将新王的人选,交由汉天子册封!
  蒯通模模糊糊的春秋笔法,让许多大臣脑瓜子充满疑惑,实在是疑点太多,拼逻辑拼不过。
  但诡异的现象发生了,在场重臣,有志一同地绕过了对蒯通的质疑。有将军率先道:“燕王为保使臣安危,派一千兵卒连夜渡江,可有上报?”
  不怪他拿这个问题入手,诸侯王没有征得中央同意而对藩属出兵,是绝对的大忌。尽管结果是好的——换句话说,只要军队晚到一天,都不会有这么好的威慑效果,但律法如此,若是诸侯王果真触犯,那大汉就乱了。
  众人对视一眼,这些时日他们忙着货币改革,哪有听到燕国的上报?
  丞相摇了摇头,就在这时,刘越插嘴了:“是朕准许的。朕秘密吩咐八哥,一切以使团的安稳为重,必要时给予军队支援,同时也叮嘱了郅副使,在使团经过燕国的时候,特意进宫与燕王交流暗号。”
  “原是陛下未雨绸缪。”那没事了,将军登时心悦诚服。
  刘越偷偷瞥了眼周昌,见后者陷入深思,暂且没有喷人的意思,顿时放下了心。
  大臣们也是同样的想法,尽管还是有些不按流程走,但陛下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使团,联想到使团里的自家子孙,如何能不感恩戴德?
  于是擅自出兵这个炸弹,轻飘飘地揭了过去,人们七嘴八舌,开始讨论有关朝鲜的剧变。
  什么?你说下一任新王的人选是朝鲜家事而不是国事?笑话,都让汉天子指定继承人了,那就是他们大汉自己的事。
  有人问道:“卫满怎么会写下那样的传位诏书?”
  如果不是了解朝鲜王,他们还以为此人是忠实的汉臣,身在朝鲜心在汉呢。
  好问题,刘越隐隐约约有了想法,却也不敢肯定,只等吕禄回来告知他真相,才能一解谜团了。
  若说皇帝有了想法,众臣就是一窍不通,他们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一致认为卫满摔坏了脑子,不是痴傻就是偏瘫。
  刘越:“……”
  刘越琢磨了会,不错,身为大汉的叛徒,临终前摔坏了脑子很符合天谴,他赞同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众臣真的不清楚,诏书有伪造的可能吗?
  或者说伪造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只是无人戳破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