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玉婵挺高兴地点点头。
  他们这个项目组的人数其实不算多,三个部门总共才抽调了十七人。
  秦部长进门先点了名,然后没有过多寒暄就直接开始了第一次组会。
  “水上飞机的一些基本信息,想必大家这些天已经有过了解了,我就不多赘述了。”秦部长将课题要求做了详细介绍,“关于水上飞机,我们要拿出两套飞机方案,其一是对别—6进行仿制改型,其二是自主研发新型水上飞机。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新型水上飞机不但要执行常规的巡逻反潜任务,还要可以发射反舰导弹,并且要求水陆两栖。”
  郑玉婵:“!”
  诧异地看向戴誉,居然还真被他说中了!发射反舰导弹?
  秦部长继续安排道:“课题组需要在20个月内完成总体设计,24个月内发出生产图纸。”
  苏大姐举手发问:“秦工,这两个方案是同时进行的吗?”
  “对,先对别—6进行改型,争取尽快投产。20个月内完成新型水上飞机的总体设计。我们所的任务只是总体设计中的一环,所以对于飞机的气动特性以及外形设计要更早拿出方案。”秦部长顿了顿,见大家都支棱着耳朵等待下文,才道,“所长跟上级立下了军令状,14个月内完成我们的设计任务。”
  “啊——”
  办公室里不少人发出惊叹声。
  “秦工,我们之前都没有涉足过水动力的领域,这样的时间安排是不是太赶了?”苏大姐皱着眉问,“造船厂的工程师都有可能比我们得力。”
  有人在底下窃笑。
  “你说的对,与我们合作的单位里确实有水动力研究所和船厂,之后的课题研讨会上,大家会见面的。”
  众人:“……”
  秦部长激励道,“水上飞机对于咱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零开始,组里没有留苏人员,没有教授专家,咱们在坐的各位清一色都是所里自己培养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研制水上飞机,确实比较困难,但是我相信,我们这支队伍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我已经跟所长拍胸脯了,12个月之内拿出方案!”
  众人:“……”
  这是要放卫星啊?
  “组长,现在说这些是不是太早了?核心问题不解决,无论是14个月还是一年,都只是说说而已。”冯峰着急地问,“到目前为止,咱们这些人连别—6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总不能凭空想象着仿制吧?哪怕有张图片也行啊!”
  “情报科已经收集到了别—6的大量图片,下午就能送来。另外,”秦部长笑道,“海军那边会将一架退役的别—6运过来,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见到真机。”
  “因为是从零开始,我们对于水上飞机的设计都是两眼一抹黑,今天是课题组的第一次组会,关于水上飞机,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咱们一起讨论一下。”
  戴誉早就想发言了,听说可以自由讨论了,赶紧第一个举手。
  见到他举手,冯峰就忍不住扶额,在心里腹诽,又来了!
  “小戴,你说说吧。”
  “组长,据我所知咱们那六台别—6是在十几年前采购的,而苏联已经在五年前成功研制了别—12。别—12对别—6的一些不足做了弥补,而且还有性能上的优化。”戴誉建议道,“别—6已经是十年前的技术了,如果按照对方淘汰的机型进行仿制,我们只会越来越落后,我建议在仿制时,对别—6的设计缺陷进行改进。”
  气动二部的研究员魏巍反驳道:“我们的时间本就很紧张,如果再对别—6进行改进,势必要耽误时间,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主研发的水上飞机上。”
  戴誉并没有因为对方是研究员就退缩,反而寸步不让道:“可是自主研发的水上飞机从设计完成到提交生产图纸,生产原型机,再到陆上试飞、水上试飞,以及正式投产,这个过程相当漫长,没有五六年时间是不可能顺利服役的。而在此期间别—6的改型机才是主要服役机型。”
  在他的印象里,上一世我国第一架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过程十分曲折,经历了十七年才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魏巍再次反驳:“我们连真机都没见过,更拿不到别—12的设计参数,你怎么知道别—6有哪些设计缺陷?寻找缺陷的过程,也是要浪费时间的。”
  “虽然拿不到别—12的设计参数,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海军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不足,酌情改进。”戴誉从他带来的一堆资料中翻出一份,“这是我前两天从情报科借阅的资料。其中对于别—6起落架的描述,让我觉得有很大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