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早就想出去找外援帮帮忙了,可惜之前在别的厂找了几个,都解决不了问题。这次去交流会看看吧,万一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就算是赚了。”
  让戴誉没想到的是,第二个来报名的会是八级焊工刘师傅。
  “您都这么厉害了,还出去交流啥啊?”戴誉确实挺想让他去的,但是人家只是来厂里帮忙的,所以他当时被机床厂那几个师傅呛声的时候,都没敢拉出这位八级工镇场子。
  “我不是来给自己报名的,就是过来问问,这个交流会只你们两个厂的工人可以去嘛?”刘师傅问,“别的厂的行不行?”
  戴誉笑:“行啊,只要满足条件就行,人多一点可以集思广益嘛。”
  “那我替电车公司的几个焊工报名。”刘师傅说,“让他们多出去交流一下,学学别人的技术。”
  “你要不要先问问他们有没有时间啊?”学习交流都是自愿的,被师傅强迫着去多没意思。
  “也行,”刘师傅点点头,“等我下午回去问问。”
  然而,他回去一问不要紧,直接把电车公司工会副主席给问来了。
  人家作为电车公司的工人代表与戴誉说,也想派各工种的工人去参加技术交流会。
  戴誉磕绊都没打就点头同意了,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于是,礼拜天在机床厂举办的第一期厂际技术交流会的场面异常火爆。
  不但三系工厂拉来了电车公司,机床厂也拉来了自行车零件厂,四个厂总共出席了将近七十人。
  之前那个小活动室肯定是装不下这么多人的,温伯林跟文化宫方面协调,征用了舞厅。
  舞厅里,以工种为小组,每个小组七至十人不等,大家也不拘谨,围坐在小桌前就直接切入正题,将各自早就准备好的问题摆出来,相互帮忙想办法。
  戴誉特意加入了铸工的十人小组旁听,这个组里基本都是各厂的车间主任,有一个还是与刘师傅一样退休返聘的老师傅。
  大家相互介绍着认识以后,戴誉也没客气,率先将厂里的铸件问题拿出来说了。随后车间主任也进行了补充。
  听说他们厂生产的泵壳上存在裂纹,被返聘的金师傅当即便指出了问题:“大部分的裂纹都是跟壁厚有关的,你们得在这方面找找原因。”
  车间主任说:“我们的壁厚是按照经验公式计算出来的。”
  “有时候公式计算出来的未必合适。”金师傅耐心道,“出现了裂纹主要还是壁太薄了,你们可以适当增加厚度,或者增加壁的强度。现在用的主要铸型材料是什么?”
  “之前是铸铁的,后来为了坚固改成了铸钢的,但是成本太高,我们又改成半金属铸型了。”
  “半金属可以,但是铸铁碎屑的比例要注意调整……”
  戴誉听几位师傅探讨了一通,等金师傅讲完后,他试着邀请道:“铸造上的难题已经困扰厂里很久了,每天都有不少废品件堆积到车间里,这不是对国家资源和财产的浪费嘛。我们能不能邀请您亲自去厂里帮着指导指导工作啊?”
  金师傅在技术方面确实有一股钻研精神,他对于三系工厂一直攻克不了的难题,也挺好奇的,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戴誉大大松了一口气,他莫名对这位金师傅十分有信心,深觉水轮泵的正式投产指日可待了。
  *
  金师傅果然十分给力,半个月后,水轮泵开始正式投产,戴誉终于将工作重心从工厂转回了校园。
  好久没一起打球的两个人,这天早上又在操场的乒乓球台碰面了。
  “您最近不忙啦?咋有时间过来打球了呢?”打完一局,戴誉一边擦汗,一边与章教授闲聊,“为了跟您一起忙活课题,我师兄都熬出黑眼圈了。而且您最近好像也比以前瘦了。”
  “上个课题早就告一段落,我这周每天早上都来打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