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喜宝也担心忙不过来,张秀禾笑着给她夹菜,安慰她:“这不都放寒假了吗?小学放假早,不碍事儿。再说了,扁头也大了,平常闲的没事儿,还能帮家里算算账收收钱,我看他干得蛮好的,也逮得住,起码不像小时候那样四处乱跑了。”
  “对哦,扁头也长大了。”喜宝还是挺喜欢三房那几个堂弟的,尤其是扁头,以往她还在老家县城里上学时,扁头就时常跟着赵红英来县里看她,见天的姐姐长姐姐短的,小嘴儿甜得很,拍马屁功夫一流。
  “你还惦记他呢?”赵红英撇了撇嘴,“来之前,他央我给他买啥蛋糕面包的,你知道那是从哪儿买的?”
  “我知道,而且我还会做呢。”一听这话,喜宝就笑开了,“奶你没发现吗?咱们厨房那头,还多了个烤箱呢,我让大哥找人帮我打的,就是没用几次,回头我整整,烤蛋糕给你吃。”
  赵红英笑眯了眼,她倒不在乎吃啥蛋糕,就是喜欢自家宝啥事儿都惦记着她。
  吃过饭,本来说好的要一起出去逛街,无奈宋卫国难得喝上那么好的酒,一下子没控制住,直接给喝高了。好在,他的酒量还算不错,酒品也好,就是人有些晕晕乎乎的,往屋里一躺就睡懵过去了。赵红英气得不行,好在有喜宝安慰她,最后索性不理会那醉鬼,带上儿媳和孙女出了门。
  今个儿的天气是真的好,尤其是午后,晴空万里,要不是各处屋顶、角落里还堆着雪,都感觉不出来是寒冬腊月。
  喜宝左手挽着奶,右手挽着妈,高高兴兴的拐出小胡同走到了大街上。
  临近年关,走到哪儿都是一派喜气洋洋,而且最近一两年里,对于所谓的封建迷信已经不那么在意了,一些老旧的风俗也在重新现世。单就是喜宝他们家所在的胡同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和福字,也就是喜宝和强子两家,因为实在是忙得很,一直没空鼓捣这些。
  赵红英一出胡同就在嘀咕了:“看看人家,春联贴了福字贴了,讲究点的还挂了红灯笼。咱们家呢?啥都没有!”
  “怨我不好,早先没顾得上。”喜宝笑着接过话头,“不然咱们先去逛批发市场,再去百货大楼?”
  “啥批发市场?”赵红英不解的问道。
  喜宝没仔细回答,而是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解答了。
  东门里批发市场是最近半年里才兴起的,其实真要算起来,人家已经有百多年历史了,无奈先前时局不稳时,曾经连着关了近二十年的门。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又陆陆续续的开了门,不过总得来说,都是自家悄悄的开门做了买卖,及至去年国庆之后,上头有了明确的说法,这边才正式宣布重新开业。
  本来就位于闹市区,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早先还担心这边牵扯到以往的旧社会地主家,现在上头都允了,哪里有不火热的道理。
  一下子,这里就成了比旧货市场都更受欢迎的地界。
  批发市场最外头一圈,卖的都是各种吃食,小到糕点饼干,大到羊肉牛肉,生的熟的全都有,老京市人来批发市场买东西,就跟不要钱一样,蜂拥而至不说,多半人还都是推着板车或是骑着三轮车来的。羊肉是整只整只的买,牛肉也是一扇一扇的,还有精细面粉、白菜萝卜、苹果橘子等等,全都是一麻袋五十斤起买的。且不说别的,看着就热火朝天的,格外有过年的气氛。
  走到里头,则是各种衣裳料子鞋子被褥等等,当然缺不了春联福字一类的过年必需品,而且几乎每个摊位上都挂了几十盏红灯楼,以及画上了各色好看图案的花灯。
  赵红英都看呆了。
  她来京市也有一周了,瞅着相邻的两个院子都是冷锅冷灶的,这几天真没少往菜市场里跑,东西自然也买了不少。结果,一到这里,再听来往的买卖人随口报着价格,顿时心疼坏了。
  “这儿咋那么便宜?哎哟,早知道我就不着急买东西了。宝啊!”
  喜宝赶紧解释:“这边是批发市场,买少了不让。咱们家附近的菜市场,买两根葱一头蒜都没人说。”
  “那是你去买吧?我买两斤人家还瞪我呢!”赵红英想了想,还是心疼到不行,“还好还好,我只买了些蔬菜,肉买得不多。等下咱们回去了,买一扇肋骨走。”
  这下,轮到喜宝呆住了。
  张秀禾一看她那样儿,一个没忍住就笑开了,赶紧帮着劝:“妈,你刚才不是还说要带喜宝去买好看的衣裳吗?扛着一整扇肉走?算了吧,横竖这地儿也跑不了,等明个儿咱们叫上卫国再来一趟。”
  喜宝忙不迭的点头:“大哥那儿还有辆三轮车,咱们跟他借过来,明个儿再来买。”
  赵红英觉得这主意不错,而且她到底是乡下出身,总觉得大清早的东西比下午要更加新鲜,当下就接受了这个建议,点头道:“成,就这么办。”
  还在家里睡得昏天暗地的宋卫国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妈出去溜达了一圈,又给自个儿添了新的活计。
  而这头,喜宝领着赵红英逛了几个摊子,拣了喜欢的买了好几副春联和福字,她是算着自家要用,隔壁强子家也要,他店里肯定也需要,还有她大姐春丽那头,等下回见到了臭蛋,也可以送他一些,顺带还买了一包十个的压岁红包袋。
  除了这些外,赵红英又看上了红辣椒串,当然不是真的红辣椒,而是仿制的,远远的看去倒是跟真的一个样儿,红红火火的,瞧着特别喜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