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本杀店开始 第621节(2 / 4)
殷菲鼓励性地拍拍杨晴的肩:“加油,不是老师我不帮你,实在是现在实习生的名额太难抢了。”
“等今天晚上的演出结束,《采桑女》的名声传出去,别说你这种还在读的学生。就是那些已经毕了业的师兄师姐,登过台的,可能都会想方设法挤破了头要进这里。”
“小杨啊,你别看《采桑女》可能不卖座,等以后在演出的时候可能也不会有《皇女传》那么受欢迎。但这才是真正的好戏啊!”
“《皇女传》可能还会有,但《采桑女》难得。20年后可能大家已经忘了当年《皇女传》的辉煌,但绝对还会有人唱《采桑女》。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知道你能把握其中的利害关系。”
“我知道的,殷老师!”杨晴郑重点头,“我妈说了,如果今天留不下来,就想办法交赞助费让我进去。”
殷菲:……
差点忘了,你也是个家里有点小钱的富二代。
对不起,打扰了。
第533章 心理素质
舞台上的表演还在继续。
采桑女在经历迷茫和抉择后,放弃了在众人看来来之不易的婚事,彻底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族叔骂她糊涂;闺中密友劝她考虑清楚;乡亲们悄悄议论采桑女一定是在外做生意有了相好的不三不四所以不敢嫁人;父亲怨自己病重拖累了女儿的亲事,觉得采桑女不可能好端端放弃一门好亲事,一定是男方嫌弃采桑女年纪太大又曾经抛头露面在外面做生意单方面悔婚。
采桑女没有对纷至沓来的规劝和指责做出任何回应,只是一个人坐在屋中,对着桌椅婉转地唱出了心中所想。
曾经的她,为了父亲,为了弟妹,为了家庭,放弃婚宴,顶着外人的议论和指责艰难学习经商做生意。
被同行陷害过,被官差为难过,被村民欺负过。采桑女艰难度过了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坎儿,为的都是他人。
现在她生意颇有起色,父亲身体好转,弟妹也长大成人,甚至还有同样做桑蚕生意的商户不嫌弃她是一个27岁的老姑娘,愿意求娶,眼看生活就要迎来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采桑女却犹豫了。
她不想要这样幸福美满的结局。
十三、四岁的采桑女一心只想着嫁人后相夫教子,和所有同龄女孩一般过完短暂且平凡的一生。命运将它推向了另一条道路,现在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她却不愿意回来了。
父亲的自责,族人的职责,弟妹的不解让采桑女痛苦,但导致她痛苦的事业却让她感到欢欣。
人生何其短暂,她这一生都在为亲人而活,现在她再次走到了命运的交叉路口。这一次她不想为别人而做出选择,她想为自己而做出选择。
采桑女推拒了亲事,带上银钱,准备离开故土,去更遥远的地方闯荡。
临行前,采桑女的亲人和朋友来码头为她送别。
父亲将早已为采桑女准备好的嫁妆塞给她,弟弟送上了自己积攒的几十文铜钱,妹妹为采桑女求了平安符,族叔虽然脸色不好但还是来送别,让采桑女如果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族里也不差她这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子一口饭吃……
在亲友们的送别下,采桑女踏上了离乡的船,真正开启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第四幕,终。
第4幕到第5幕之间有5~7分钟的换场时间,见大幕拉下,包厢里爱吃炸鸡的老板这才觉得舒畅了很多,往椅背上一靠,美滋滋地猛吸一大口已经不冰的冰可乐。
“这样才有意思嘛!”爱吃炸鸡的老板道,“一直在这个又封建又落后的小地方奋斗有什么意思,生意做得再好也逃脱不了一个嫁人的命运。采桑女这边最多算一个原材料生产地,连织女都没多少,靠采桑卖蚕丝能赚多少钱?肯定得卖绸缎才赚钱啊,还一直纠结这个纠结那个,早就该离开这里了,早5年前就该离开了!”
老板妈没好气地瞪了聒噪的儿子一眼:“不懂戏!”
“就是!”老板爸附和,“起承转合你懂不懂?没有前面的铺垫你能觉得这一幕好看吗?采桑女一个靠种田采桑为生的农户家的女儿,你指望她一开始就直接觉醒背井离乡出去做生意?做梦呢?你记得你最开始出去做生意的时候赔了多少钱吗?”
“我记得不光是赔钱,光被骗就骗了7……” ↑返回顶部↑
“等今天晚上的演出结束,《采桑女》的名声传出去,别说你这种还在读的学生。就是那些已经毕了业的师兄师姐,登过台的,可能都会想方设法挤破了头要进这里。”
“小杨啊,你别看《采桑女》可能不卖座,等以后在演出的时候可能也不会有《皇女传》那么受欢迎。但这才是真正的好戏啊!”
“《皇女传》可能还会有,但《采桑女》难得。20年后可能大家已经忘了当年《皇女传》的辉煌,但绝对还会有人唱《采桑女》。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知道你能把握其中的利害关系。”
“我知道的,殷老师!”杨晴郑重点头,“我妈说了,如果今天留不下来,就想办法交赞助费让我进去。”
殷菲:……
差点忘了,你也是个家里有点小钱的富二代。
对不起,打扰了。
第533章 心理素质
舞台上的表演还在继续。
采桑女在经历迷茫和抉择后,放弃了在众人看来来之不易的婚事,彻底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族叔骂她糊涂;闺中密友劝她考虑清楚;乡亲们悄悄议论采桑女一定是在外做生意有了相好的不三不四所以不敢嫁人;父亲怨自己病重拖累了女儿的亲事,觉得采桑女不可能好端端放弃一门好亲事,一定是男方嫌弃采桑女年纪太大又曾经抛头露面在外面做生意单方面悔婚。
采桑女没有对纷至沓来的规劝和指责做出任何回应,只是一个人坐在屋中,对着桌椅婉转地唱出了心中所想。
曾经的她,为了父亲,为了弟妹,为了家庭,放弃婚宴,顶着外人的议论和指责艰难学习经商做生意。
被同行陷害过,被官差为难过,被村民欺负过。采桑女艰难度过了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坎儿,为的都是他人。
现在她生意颇有起色,父亲身体好转,弟妹也长大成人,甚至还有同样做桑蚕生意的商户不嫌弃她是一个27岁的老姑娘,愿意求娶,眼看生活就要迎来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采桑女却犹豫了。
她不想要这样幸福美满的结局。
十三、四岁的采桑女一心只想着嫁人后相夫教子,和所有同龄女孩一般过完短暂且平凡的一生。命运将它推向了另一条道路,现在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她却不愿意回来了。
父亲的自责,族人的职责,弟妹的不解让采桑女痛苦,但导致她痛苦的事业却让她感到欢欣。
人生何其短暂,她这一生都在为亲人而活,现在她再次走到了命运的交叉路口。这一次她不想为别人而做出选择,她想为自己而做出选择。
采桑女推拒了亲事,带上银钱,准备离开故土,去更遥远的地方闯荡。
临行前,采桑女的亲人和朋友来码头为她送别。
父亲将早已为采桑女准备好的嫁妆塞给她,弟弟送上了自己积攒的几十文铜钱,妹妹为采桑女求了平安符,族叔虽然脸色不好但还是来送别,让采桑女如果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族里也不差她这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子一口饭吃……
在亲友们的送别下,采桑女踏上了离乡的船,真正开启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第四幕,终。
第4幕到第5幕之间有5~7分钟的换场时间,见大幕拉下,包厢里爱吃炸鸡的老板这才觉得舒畅了很多,往椅背上一靠,美滋滋地猛吸一大口已经不冰的冰可乐。
“这样才有意思嘛!”爱吃炸鸡的老板道,“一直在这个又封建又落后的小地方奋斗有什么意思,生意做得再好也逃脱不了一个嫁人的命运。采桑女这边最多算一个原材料生产地,连织女都没多少,靠采桑卖蚕丝能赚多少钱?肯定得卖绸缎才赚钱啊,还一直纠结这个纠结那个,早就该离开这里了,早5年前就该离开了!”
老板妈没好气地瞪了聒噪的儿子一眼:“不懂戏!”
“就是!”老板爸附和,“起承转合你懂不懂?没有前面的铺垫你能觉得这一幕好看吗?采桑女一个靠种田采桑为生的农户家的女儿,你指望她一开始就直接觉醒背井离乡出去做生意?做梦呢?你记得你最开始出去做生意的时候赔了多少钱吗?”
“我记得不光是赔钱,光被骗就骗了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