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3 / 4)
年节过后,她亲自去永宁寺里捐了香油钱。
永宁寺的寄禅大师,是得道高僧,佛法深厚,祝老太太特托了寿王妃的关系,向他讨了一卦。
寄禅大师慈眉善目,眼眸深邃,声音如悠长钟鸣,一字字敲在祝老太太心底:“施主且宽心罢,他与你家亲缘未断,来世轮回再入了人道,自会降生到你府上。”
自此,祝老太太的心结才算是彻底放下。
老泪纵横,捧着签文,供在府里的小佛堂内,日日都要去诵经,生怕一日心不诚,这份亲缘便要断了干净。
.
不过她宽了心,府上气氛却依旧低迷的很。
这段时日,老太太罢了早晚请安,成日里在小佛堂内念经诵佛,脸上从没见着个笑模样。
众人都知道她是因了大老爷的事儿郁结于心,可逝去的人,再怎么也逆转不了乾坤,便只生怕自己一个不慎惹了老太太不快,整日里战战兢兢拘束的很,连三岁大的孩子,都被特地嘱咐了不许在祖母面前吵闹。
上元节这日,虽大厨房费尽心思,做了一桌子琳琅满目的素宴来,席面上却没有多少人在正经动筷子,连往日里嘴最巧的三太太,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元宵佳节,珍馐盛宴,铺了满席,却嗅不出一丝儿节日味。
囫囵吃了元宵后,席面上的氛围便陷入了凝滞。
最后到底还是四姑娘亭霜站了出来,冲老太太规规矩矩行了一礼,道,听闻今日花灯街景极是热闹,一整年里才有一回的上元节,难得的很,请老太太许了他们出府瞧一瞧。
四姑娘说这话时,面容沉静,话理清晰,眼里瞧不出一丝雀跃和向往,显然是为了兄弟姊妹们提的,没有人能说她一句不规矩。
毕竟方才吃元宵,席面上一半的人都听见了十四少爷瀚哥儿痴缠着四太太,一声声地问能不能出去瞧花灯。
被四太太佯装严厉地拍了一巴掌。
祝老太太心里头也知晓,这几日拘着孩子们了,不过膝头高的娃娃,虽都告诉他们大伯父去了,却又真正懂得什么呢,一个个依在丫鬟身侧,眼睛里头充满了期盼,却都不敢大声央一句。
这满府里头,怕也只有亭霜与她同悲同痛。
“想去便去罢。”
她叹息道,扶着丫鬟的手站起来,“我也倦了,先回去歇息,左右我在这儿,你们也不自在,我这老太婆,就不扰你们的兴了。”
“老太太......”
“行了,旁的话也莫再多说。只记住,今日元宵,街面上多的是人,孩子们一不留神就要被花子给拍走,得多派些人跟着护着,老二家的,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祝二太太连忙站起来,躬身应是。
“既然一整年里头难得一个元宵,也差人去问问云儿他们,若想去,那便都一块儿去,省的三三两两的散了满街,不好看护。”
“老太太只管放心,我这便差人去问。”
也不知是哪只耳朵听到了这话,刚刚还费力地自己用调羹舀汤圆子的宜臻,蹭的就抬起头来,眼不带眨地瞧着自己娘亲。
等老太太离开后,她张着手,让橘堇把她从高椅上抱下来,撒欢儿似的奔到祝二太太身旁,揪着她的衣袖,奶声奶气:“娘亲,也差人去问珩哥儿哩。”
她这一声珩哥儿,道的突然,乍一出口,祝二太太还没反应过来指的是谁。
待橘堇在旁边小声提醒了一句,才没好气道:“知道了,谁都不会漏的。你这眼皮子浅的,不过就是送了你几块木头,至于这样成日惦记着吗。”
宜臻歪歪脑袋,听不明白这话,只咧开嘴,露出半排糯米小牙齿。 ↑返回顶部↑
永宁寺的寄禅大师,是得道高僧,佛法深厚,祝老太太特托了寿王妃的关系,向他讨了一卦。
寄禅大师慈眉善目,眼眸深邃,声音如悠长钟鸣,一字字敲在祝老太太心底:“施主且宽心罢,他与你家亲缘未断,来世轮回再入了人道,自会降生到你府上。”
自此,祝老太太的心结才算是彻底放下。
老泪纵横,捧着签文,供在府里的小佛堂内,日日都要去诵经,生怕一日心不诚,这份亲缘便要断了干净。
.
不过她宽了心,府上气氛却依旧低迷的很。
这段时日,老太太罢了早晚请安,成日里在小佛堂内念经诵佛,脸上从没见着个笑模样。
众人都知道她是因了大老爷的事儿郁结于心,可逝去的人,再怎么也逆转不了乾坤,便只生怕自己一个不慎惹了老太太不快,整日里战战兢兢拘束的很,连三岁大的孩子,都被特地嘱咐了不许在祖母面前吵闹。
上元节这日,虽大厨房费尽心思,做了一桌子琳琅满目的素宴来,席面上却没有多少人在正经动筷子,连往日里嘴最巧的三太太,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元宵佳节,珍馐盛宴,铺了满席,却嗅不出一丝儿节日味。
囫囵吃了元宵后,席面上的氛围便陷入了凝滞。
最后到底还是四姑娘亭霜站了出来,冲老太太规规矩矩行了一礼,道,听闻今日花灯街景极是热闹,一整年里才有一回的上元节,难得的很,请老太太许了他们出府瞧一瞧。
四姑娘说这话时,面容沉静,话理清晰,眼里瞧不出一丝雀跃和向往,显然是为了兄弟姊妹们提的,没有人能说她一句不规矩。
毕竟方才吃元宵,席面上一半的人都听见了十四少爷瀚哥儿痴缠着四太太,一声声地问能不能出去瞧花灯。
被四太太佯装严厉地拍了一巴掌。
祝老太太心里头也知晓,这几日拘着孩子们了,不过膝头高的娃娃,虽都告诉他们大伯父去了,却又真正懂得什么呢,一个个依在丫鬟身侧,眼睛里头充满了期盼,却都不敢大声央一句。
这满府里头,怕也只有亭霜与她同悲同痛。
“想去便去罢。”
她叹息道,扶着丫鬟的手站起来,“我也倦了,先回去歇息,左右我在这儿,你们也不自在,我这老太婆,就不扰你们的兴了。”
“老太太......”
“行了,旁的话也莫再多说。只记住,今日元宵,街面上多的是人,孩子们一不留神就要被花子给拍走,得多派些人跟着护着,老二家的,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祝二太太连忙站起来,躬身应是。
“既然一整年里头难得一个元宵,也差人去问问云儿他们,若想去,那便都一块儿去,省的三三两两的散了满街,不好看护。”
“老太太只管放心,我这便差人去问。”
也不知是哪只耳朵听到了这话,刚刚还费力地自己用调羹舀汤圆子的宜臻,蹭的就抬起头来,眼不带眨地瞧着自己娘亲。
等老太太离开后,她张着手,让橘堇把她从高椅上抱下来,撒欢儿似的奔到祝二太太身旁,揪着她的衣袖,奶声奶气:“娘亲,也差人去问珩哥儿哩。”
她这一声珩哥儿,道的突然,乍一出口,祝二太太还没反应过来指的是谁。
待橘堇在旁边小声提醒了一句,才没好气道:“知道了,谁都不会漏的。你这眼皮子浅的,不过就是送了你几块木头,至于这样成日惦记着吗。”
宜臻歪歪脑袋,听不明白这话,只咧开嘴,露出半排糯米小牙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