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更要紧的是,这样一个题材在现在,可算得上是头一个了。
  许父相信这画是许昀画的,却不相信这内容是眼前这两个半大不大、未经世事的少年能想的出来的。
  在十年浩劫,文化断层之后,什么时候居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作家――
  许父眯了眯眼,随即对两个少年缓缓、缓缓的,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
  日转星移,很快就到了八月下旬。
  这天,温向平一家背着一个大包裹,跟苏承祖老俩告了别,便跟江家五口一起坐上了前往沽市的火车。
  两家人的位子自然是连在一起的。
  火车上的人不算多,却也不算空荡,火车里弥漫着一股各种吃食汗味夹杂着火车特有的味道,并不算好闻。
  但好在一行九个人都没有不适应。
  大包裹里头,温家一家四口,各自有各自随身带的东西。
  甜宝的是之前过生日时温向平给她买的连环画和花头绳,还有一个巴掌大的木头打磨的小姑娘,甜宝平时宝贝的紧,一口一个“妹妹”的叫,还叫妈妈和姥姥帮忙做了小衣裳,连晚上睡觉也要放在枕头边才行。
  温朝阳和温向平不约而同装了几本书,好在火车上打发时间,毕竟要坐两天多。
  苏玉秀就带了个毛线团和几根针,打算在火车上把甜宝冬天的毛衣打出来。
  江家,李芝龄和江河清不时谈着话,或看着窗外飞速后移的景色。
  但漫漫长途,书总有不想看的时候,话也总有不想聊的时候,疲倦更是来的长久。
  于是,温向平便给几个被长途旅行折腾的不行的孩子讲各种各样的新奇故事,也算是让几个孩子重新又有了精神,剩下的一天车程便很快就在故事中过去了。
  第56章
  温向平一行人到的时候, 正是上午十点左右。
  一出站,就看见罗家和举着个牌子站在出站口, 牌子上既没有写“温向平”也没有写“温知秋”, 而是写了“罗家和”, 毕竟凭着《纽扣》和《大惠山》,如今在沽市,温知秋这个名字可算是广为人知了。
  罗家和旁边还站着个年级相仿的男人,看起来是和罗家和一起的。
  想必就是那个刘组长了。
  温向平想。
  在得知温向平要来沽市以后,罗家和和杨主编都分别给他来了信询问他到沽市的日期,温向平想着在沽市人生地不熟, 还是有个熟人带路的好。
  但是也不能一个拒绝一个答应,毕竟红星杂志是他的东家, 杨主编是东家的一把手, 温向平也不能下人家面子, 于是就都回了信,当然, 在给罗家和的回信中,提到了杨主编来信的事。
  因此, 罗家和便不意外的和刘组长一同站在这儿等着接人。
  罗家和眼尖, 一眼看见温向平拖家带口的从人群中挤过来,连忙接上前去。
  见了温向平一行人, 罗家和还没开口, 旁边的中年男人已经抢过了话头,
  “哎呀,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温作家吧,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我是红星杂志的编辑刘和,久仰久仰哪――”
  说着伸出手就要跟温向平握手。
  倒不是刘主任认识温向平,只不过这一行九人中,江河清一看就是个莽夫,两个女人和几个小娃更不可能,剩下的就只有疲倦不掩书卷气的温向平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