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她当时卧病在床,又有三娘子的人盯着,所以不好给她,就托这管家婆子帮忙。
  柳金枝知道这管家婆子虽贪财,但也不算完全泯灭良心,对她这般遭遇也十分怜悯。
  所以她这么做作地哭了一路,硬是哭到这婆子都不好意思昧下这救命钱财,又把茄袋还了回来。
  毕竟她多年积攒的体己都寄
  回汴京舅舅家,帮着抚养弟妹了,现下身无分文,寒酸到连张像样的船票都买不起。
  这一千文对她来说犹如救命。
  “我这厢多谢您了。”
  柳金枝高兴地对婆子道了个万福,又十分懂事地从茄袋里取出三四十文请婆子去买茶吃。
  平白得了钱,喜得这婆子重又眉开眼笑,道:“你此去汴京就是快也要大半月才到哩,免不得要在船上吃喝,没个干粮可不行。”
  “正好婆子我识得几个在粮食铺里管事的伙计,同样的米,却能做主卖你个好价。”
  “你若是愿意,我现在就替你去置办,再叫个脚夫帮着你一块儿运去渡口,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这哪儿有不愿意的,柳金枝忙不迭地点头答应,又取出三百文交给婆子,叫她将干饼、米粮、蔬果并各类调料,诸如砂仁、草果、花椒、桔丝、香油、姜末之类都买些回来,各自用小翁装了,一并交付与脚夫拉到渡口。
  彼时半轮血色残阳铺满江面,渡口的人已渐渐多起来,都挤在岸边看船靠岸。
  柳金枝倚着石栏望船出神。
  从记忆里她知道,原主的父母乃是汴京人士,一家子住在新曹门的小胡同里。
  因汴京人格外爱吃莲子,莲子又可入药,汴京莲子供不应求,于是满胡同人都以剥莲子为生。
  原主父母手脚格外干净利落,为人也勤恳老实,就被选为工头,替整个胡同的采莲工与酒楼、饭馆还有药铺老板们恰谈价钱。
  多年积攒下来,原主家中日渐殷实,也有四五千贯的家财。
  只是好景不长,一场风寒叫原主父母双双病故,只留下原主与一双年幼弟妹。
  原主自知势弱,养活不了一双弟妹,便求上舅舅,恳求舅舅、舅母抚养弟妹成人。
  为了支付抚养费用,原主将家中旧宅挂牌出租给他乡举子做暂时落脚之地,每月得来的租金都交与舅母为弟妹置办衣物、伙食。
  汴京寸土寸金,这些个租金别说是一双弟妹,就是再来一双也养得起。
  只是舅舅满脸为难地告诉原主,这些银子还不够,因为弟弟聪颖好学,必然要为他将来科举做打算。
  只是延请名师、打点礼房胥吏、买经史子集、笔墨纸砚等都花费不菲。
  更别提宋人有厚嫁之风,嫁妆必要丰厚,所以原主还得为妹妹积攒一份数额可观的嫁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