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2 / 4)
年若没再说话,说什么往来不便,其实不过是借口罢了。
年大人是真心疼爱她的,但他性子太软了,年府的整个后宅都是周氏说了算,他在的时候能回护她一二,他一旦离开,周氏整治人的法子多的是。
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年大人有时候反而不敢跟她们母女太亲近,怕惹得周氏不快更加变本加厉。周氏可以拿捏他的地方太多了,自己爱的女人、女儿、年老太君,甚至包括年家亲近的族人……
年若实在无法,便道,“正好院子也已经备好了,姨娘要在这里常住,顺便好好收拾一下吧,来日方长……”
谢氏听了似乎大大的松了口气,对夫妇俩道,“有劳你们了。”
邵元松看着谢氏和李嬷嬷的背影,眉头微皱,“那嬷嬷是周氏的人么?要不要想法子支走?”
“姨娘不会同意的,”年若不知想到什么,摇了摇头轻声道,“那是是我曾祖母的人……”
“年老太君?”邵元松有些惊讶,“我仿佛记得她不怎么管事啊?就算管事,也不至于去管个孙子辈的姨娘吧?”
“不知道……”年若叹了口气,要说年府最让她看不懂的人,就是年老太君了。
年大人年正宏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去世了,年老爷和年老夫人夫妻情深,也怕委屈了儿子,一辈子都未再娶正妻,年老太君也没干涉,只是接过了襁褓中的年正宏,一手带大。
据说谢氏是老太君礼佛去的路上捡回来的小丫头,五六岁的时候就养在身边,长到八九岁后便跟在身边伺候着。
照理说,年老太君应该喜欢她才对,可等谢氏长到十三四岁,老太太对她却越来越冷淡,本来大家都以为她以后会是老太太身边的贴身大丫头,结果在她十四岁的时候,老太太说她针线好,便让她做了自己的专属绣娘,实际上便是发配了,整日里待在屋里不怎么让出门。
众人全都不明就里,直到两年后,十九岁的年正宏跪在年老太太面前说要求娶谢氏时,众人才知道了原因:谢氏长得太狐媚,竟然勾引年家大爷,所以惹了老太太不喜。
也不怪大家这么想,谢氏的容貌太盛,只要她一出现,一众水葱般漂亮的丫头都会黯然失色,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老太太会看重她,可事实上老太太显然也厌恶她的美色。
也是,能让一向性子软和又孝顺的大少爷倔强坚持,没有哪个祖母会喜欢。但长辈从来斗不过晚辈,在年正宏的百般哀求之下,年老太君松了口,正妻不行,可以纳做妾室。
年正宏也知道要谢氏一个丫鬟做妻是难上加难,便也应下了。
那时还年少天真的年正宏打算的好,着等去国子监读两年书,考上了举人后便纳了谢氏,至于娶妻之事可以一直拖下去,他爹不也一直未娶妻么?
虽然不能给谢氏名分,但可以给她妻子的权利。
第45章 初步设局
都说知子莫若母,年老太君虽然是祖母,但年正宏是她一手带大,怎么看不出来孙儿的想法?又岂能允许?
年家在龙江扎根不过不到两百年,不过因为祖上出了一对父子进士才发迹起来,年老太君的丈夫就是那位儿子的孙儿,两位进士似乎把年家祖坟上的青烟都吸光了,所以下面的儿孙们最出息的也都止步于秀才,好在也在龙江地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年正宏是年家隔了五辈之后的出息子孙,十八岁就考中了秀才,不过是因为浩王夺嫡之事才在家暂时呆一段日子,老太君怎么能看着优秀的孙儿因为个丫鬟毁了?一改对年老爷一般放任自流的态度,积极的为孙儿物色正妻人选。
在此期间,浩王夺嫡成功登上皇位,国子监重开,年正宏先去去了京都读书。
然后就被因为站了浩王队而更进一步的周家小女儿周氏看上了,年正宏其实是拒绝过周氏的,但周氏向来强势,才不管年正宏怎么想,跟母亲哭求着要嫁给喜欢的人。
周家父母拗不过宠爱的小女儿,便跟年家透出意思来。
那时周家虽然是新贵,但比起还白身的年家来还是势大的多,娶了周家的姑娘,对于年正宏绝对是百利无一害,年老太太欢欢喜喜的应下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正宏再无拒绝的机会。
婚后,迫于老太君的压力,年正宏跟周氏圆房,不久周氏怀孕,年正宏便按规矩纳了谢氏。
年轻的周氏还未有现在的涵养,正准备大闹一场,打杀谢氏的时候,年老太君先出了手:说此事是年正宏做的不对,罚年正宏跪了一夜祠堂,然后把谢氏带走严加管束,本来就被圈在一方小天地中的谢氏更加失去自由,而李嬷嬷就是当时负责管束谢氏的人。
周氏那时还是新妇,老太君又完全偏着她,谢氏被禁足,像是不会再放回来的样子,便也满意了,毕竟由老太君出手,比她出手要好的多,起码不那么伤害夫妻情分。 ↑返回顶部↑
年大人是真心疼爱她的,但他性子太软了,年府的整个后宅都是周氏说了算,他在的时候能回护她一二,他一旦离开,周氏整治人的法子多的是。
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年大人有时候反而不敢跟她们母女太亲近,怕惹得周氏不快更加变本加厉。周氏可以拿捏他的地方太多了,自己爱的女人、女儿、年老太君,甚至包括年家亲近的族人……
年若实在无法,便道,“正好院子也已经备好了,姨娘要在这里常住,顺便好好收拾一下吧,来日方长……”
谢氏听了似乎大大的松了口气,对夫妇俩道,“有劳你们了。”
邵元松看着谢氏和李嬷嬷的背影,眉头微皱,“那嬷嬷是周氏的人么?要不要想法子支走?”
“姨娘不会同意的,”年若不知想到什么,摇了摇头轻声道,“那是是我曾祖母的人……”
“年老太君?”邵元松有些惊讶,“我仿佛记得她不怎么管事啊?就算管事,也不至于去管个孙子辈的姨娘吧?”
“不知道……”年若叹了口气,要说年府最让她看不懂的人,就是年老太君了。
年大人年正宏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去世了,年老爷和年老夫人夫妻情深,也怕委屈了儿子,一辈子都未再娶正妻,年老太君也没干涉,只是接过了襁褓中的年正宏,一手带大。
据说谢氏是老太君礼佛去的路上捡回来的小丫头,五六岁的时候就养在身边,长到八九岁后便跟在身边伺候着。
照理说,年老太君应该喜欢她才对,可等谢氏长到十三四岁,老太太对她却越来越冷淡,本来大家都以为她以后会是老太太身边的贴身大丫头,结果在她十四岁的时候,老太太说她针线好,便让她做了自己的专属绣娘,实际上便是发配了,整日里待在屋里不怎么让出门。
众人全都不明就里,直到两年后,十九岁的年正宏跪在年老太太面前说要求娶谢氏时,众人才知道了原因:谢氏长得太狐媚,竟然勾引年家大爷,所以惹了老太太不喜。
也不怪大家这么想,谢氏的容貌太盛,只要她一出现,一众水葱般漂亮的丫头都会黯然失色,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老太太会看重她,可事实上老太太显然也厌恶她的美色。
也是,能让一向性子软和又孝顺的大少爷倔强坚持,没有哪个祖母会喜欢。但长辈从来斗不过晚辈,在年正宏的百般哀求之下,年老太君松了口,正妻不行,可以纳做妾室。
年正宏也知道要谢氏一个丫鬟做妻是难上加难,便也应下了。
那时还年少天真的年正宏打算的好,着等去国子监读两年书,考上了举人后便纳了谢氏,至于娶妻之事可以一直拖下去,他爹不也一直未娶妻么?
虽然不能给谢氏名分,但可以给她妻子的权利。
第45章 初步设局
都说知子莫若母,年老太君虽然是祖母,但年正宏是她一手带大,怎么看不出来孙儿的想法?又岂能允许?
年家在龙江扎根不过不到两百年,不过因为祖上出了一对父子进士才发迹起来,年老太君的丈夫就是那位儿子的孙儿,两位进士似乎把年家祖坟上的青烟都吸光了,所以下面的儿孙们最出息的也都止步于秀才,好在也在龙江地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年正宏是年家隔了五辈之后的出息子孙,十八岁就考中了秀才,不过是因为浩王夺嫡之事才在家暂时呆一段日子,老太君怎么能看着优秀的孙儿因为个丫鬟毁了?一改对年老爷一般放任自流的态度,积极的为孙儿物色正妻人选。
在此期间,浩王夺嫡成功登上皇位,国子监重开,年正宏先去去了京都读书。
然后就被因为站了浩王队而更进一步的周家小女儿周氏看上了,年正宏其实是拒绝过周氏的,但周氏向来强势,才不管年正宏怎么想,跟母亲哭求着要嫁给喜欢的人。
周家父母拗不过宠爱的小女儿,便跟年家透出意思来。
那时周家虽然是新贵,但比起还白身的年家来还是势大的多,娶了周家的姑娘,对于年正宏绝对是百利无一害,年老太太欢欢喜喜的应下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正宏再无拒绝的机会。
婚后,迫于老太君的压力,年正宏跟周氏圆房,不久周氏怀孕,年正宏便按规矩纳了谢氏。
年轻的周氏还未有现在的涵养,正准备大闹一场,打杀谢氏的时候,年老太君先出了手:说此事是年正宏做的不对,罚年正宏跪了一夜祠堂,然后把谢氏带走严加管束,本来就被圈在一方小天地中的谢氏更加失去自由,而李嬷嬷就是当时负责管束谢氏的人。
周氏那时还是新妇,老太君又完全偏着她,谢氏被禁足,像是不会再放回来的样子,便也满意了,毕竟由老太君出手,比她出手要好的多,起码不那么伤害夫妻情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