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起这种炫技,他更在意她方才放入汤锅里的那罐子酱料。
  就目前从大屏里呈现的情景而言,阮湘琴那组菜品更出色,但他隐隐有种预感,那罐酱料会成为今天这场比赛唯一的变数……
  原本需要二十分钟才能完成的拔丝山药,鱼莜将两道工序同时进行,只花费了一半时间就完成了,做出来的拔丝山药宛若包裹着琉璃琥珀,色泽堪称完美。
  同时五色彩冻和清汤火方的摆盘也俱已完成,时间一到,礼仪小姐们鱼贯而入,将这些精致佳肴小心翼翼地放入托盘,呈去舞台之上的评委席。
  ***
  两位选手来到台前,评委们已经品完了第一道前菜,湘西酸肉和五丝彩冻。
  他们率先品尝的是鱼莜的五丝彩冻。
  五丝彩冻的做法和苏州赛区淮扬师傅所做的水晶脍做法类似,不过后者是用猪皮里含有的自然胶质成冻,前者则是用的普通琼脂。
  五丝彩冻里的五丝指得是莴笋,胡萝卜,笋,紫甘蓝,土豆丝这五种蔬菜丝。
  五种不同颜色的蔬菜丝嵌在透明的水晶冻里,q弾爽滑,搭上酸甜的醋汁,很是清爽开胃。
  阮湘琴所做的湘西酸肉,乃是湘西苗族和土家族传统风味佳肴。
  猪肉同调料及玉米粉拌匀后放入坛内,密封腌制十五天后取出,炒制的时候先将附着在酸肉上的玉米粉和酸肉分离,酸肉同辣椒下锅,等酸肉渗出油时,用手勺扒在锅边,再下玉米粉炒成黄色与酸肉合并。
  这样炒出的酸肉外层只有一层薄薄的玉米粉,滋味辣中带酸,风味浓烈,肥而不腻,芡汁浓厚。
  前菜的评分很快结果出来,湘西酸肉的总得分比五丝彩冻高出一分,暂时领先。
  听到第一道菜的评分结果,阮湘琴心下松了口气,同时不忘偏头,得意地看了鱼莜一眼。
  第75章 京都大赛(六) 比赛之路的垫脚石。……
  鱼莜这一分丢得着实有些无辜。
  五丝彩冻追求的是清爽的口感, 比果冻还弹滑的水晶冻,夹杂着脆爽的蔬菜丝,本来是很解腻开胃的一道菜, 若是排在湘西酸肉之后品尝, 其清凉滑爽的风味会更突出,又能一解辛辣。
  然而倒霉就倒霉在她排在酸肉之前品尝, 虽然彩冻给评委们留下的印象深刻,但在吃完湘西酸肉后, 口中就只剩下那充盈浓烈的黄香酸辣之感了。
  毕竟是阮湘琴提前半个月腌制的宝贝, 她让助手们临时做的五丝彩冻输了也不吃亏, 而且目前仅仅落后是一分而已。
  前菜过后, 是今日比赛的第一道热菜的比拼,清汤火方pk腊味合蒸。
  修剪成正方形的金华火腿, 一块块整齐地码成了宝塔状,环环相扣,肥瘦相间, 泛着光润浅酱红的色泽,浸在通透清亮的姜黄色汤汁里, 夹起一块, 凝而不散, 纳入嘴中, 却入口即化。
  每一块火腿都饱吸了汤汁, 这道菜的精华也就在于汤。汤头是由鸡汤制成, 总共要吊三次汤。
  第一次为骨吊, 乃是将鸡骨捶碎成后糊状,同一段去了皮的鸡颈炖煮过滤后而成,第二次为红吊, 乃是用鸡血和鸡腿肉斩成茸吊成,第三次为白吊,则是用最嫩的鸡胸肉斩茸制成。
  五位评审一尝这浓香入骨的汤头便知,这道清汤火方的工序完整,做法正宗。因比赛时间有限,像这样需要费时费力炖煮吊汤的菜,选手们往往会省略一些步骤,需要三吊的汤往往只一吊或两吊,这样也导致汤汁不够浓厚醇正。
  鱼莜身为御厨后人,从小没少学做祖辈传下来的宫廷菜谱。十道宫廷菜,八道菜就要有繁琐的吊汤步骤,且宫廷菜对于汤汁的分类很是讲究,高汤是大骨汤,鸡汤是鸡汤,鱼汤是鱼汤,绝不混类,因此她对煲各种类型的汤,尤为擅长。
  腊肉、腊鱼、腊鸡腿同干辣椒一起,组成了一道红红火火的腊味拼盘,色泽水亮宛若包了一层蜡。阮湘琴所做的腊味合蒸,从菜色上比之清汤火方,也丝毫不逊色。
  湘南地区因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潮湿,新鲜的肉类食品不宜储存,但经烟熏后的腊肉却能防腐耐贮,所以渐渐的,当地人养成了喜吃腊肉的饮食习惯。
  清代时,湘南人民所制作的腊肉类菜肴已经很出名了。
  尝过清汤火方,再来尝这道腊味合蒸,评委们并没有感觉很惊艳,因为全是腊味,滋味有些单一。尽管这道菜无论是蒸还是腊的手法都很到位,但整体上风味有余,余味和厚重感不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