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帝国骄阳(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卿,或许根本不用太激烈的手段,一样能达成目的。”崇祯若有所思的道。
  郑芝龙听了却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崇祯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太激烈的手段?指的是对倭国动武?不是已经打了么?
  见郑芝龙一脸懵,崇祯连忙又解释道:“朕是说不用抢人。”
  “不用抢人?”郑芝龙道,“圣上是说,让倭人自己过去?”
  “对,让他们自己去大明。”崇祯说道,“刚才去堂岛米市,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即便是在大坂这样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大多数市民也仍旧是食不裹腹,只有武士以上阶层以及小部分商贾才有机会填饱自己肚子。”
  “那是自然。”郑芝龙说道,“倭国全国耕地也就三千万石,然而其实际产出肯定还不到三千万石,然而倭国人口却足足有一千多万,每口还不足三石,怎么可能填饱肚子?大坂的市民不是商人就是工坊的工人,还算是好的。”
  崇祯道:“也就是说,倭国农村的情况更糟糕?”
  “比这里要糟糕得多。”郑芝龙道,“每年都有大量饿死的。”
  “这就对了。”崇祯道,“为免激起幕府的警惕,咱们先不大规模抢人,先募,就以到了大明做工能够吃饱饭为条件,大量招募倭国农民前往大明做工。”
  倭国四岛还有朝鲜半岛的人口置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现在就是想置换,大明朝也没有多余的人口,在大明的人口没有出现井喷之前,是没能力大规模对外殖民的,所以现在还不宜采取太过激烈的手段。
  就还是像朝鲜那样采取温和的手段。
  郑芝龙问道:“这样的话,倭奴运回去后还卖吗?”
  “当然,运回去一样发卖。”崇祯道,“只是大坂这边不抢,可是倭奴运回到国内后该咋办还咋办。”
  郑芝龙又问:“没有倭奴应募怎么办?”
  “这不可能。”崇祯摇头道,“只要宣传工作到位,肯定会有倭奴应募,毕竟,对于倭国的农民来说,去了大明之后再差也不会比留在倭国差。”
  ……
  乌兰布统草原,将军泡子。
  连续数日晴好,使得乌兰布统草原的气温上升不少,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阴冷,牛羊牲畜的冻毙情形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不过更让朱慈炯感到高兴的,却还是察哈尔蒙古各部落的反应。
  胡国柱笑着说:“定王,察哈尔蒙古各部的头人仍旧十分顽固,除了拱兔部头人孛日贴赤那表示臣服之外,其余的十几个部族头人仍不肯臣服,不过那些千户、百户大多数都已经向大明宣誓效忠了,牧民更不用说。”
  对于牧民来说,填饱肚子才是最要紧的。
  那些千户、百户也没有很强烈的自主意识。
  对于这些千户、百户来说,效忠大明不过是换一个头人而已,而且这个头人的实力更加强大,能够给他们提供的待遇也更加的优握。
  只有那些头人,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势。
  但是朱慈炯不会惯着他们,说道:“孤对他们已经仁至义尽,既然他们冥顽不灵,那就没什么好多说的了,除了孛日贴赤那,其余的十几个头人全杀了。”
  胡国柱领了朱慈炯的旨意,当即转身离开,这是奉旨杀人去了。
  胡国柱前脚才刚走出帐蓬,徐乌牛后脚就进来禀报道:“定王,拱兔部头人孛日贴赤那特意前来向您致谢。”
  “是吗?”朱慈炯欣然道,“快请他进来吧。”
  徐乌牛当即掀开帐篷门帘,便看到一个蒙古大汉带着个少女站在门外,那个少女虽然穿一身臃肿的蒙古袍,但是一张脸蛋却白皙又秀丽。
  正跪坐在火炉边煮羊杂的苏麻喇姑便立刻扭头看了过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