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4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未开口,就听姜侍郎又补充了几句:“对了,还有一事。”
  “之前倭国使臣被扣留在长安城中,经由与他们交流其本土风物——”
  姜沃声音愈加和缓道:“倭国虽孤悬海上,土地贫瘠,然多矿产,尤其是银矿。”
  宽阔的正堂中,霎时人人露出了颇为感兴趣的神色。
  李勣大将军都‘哦?’了一声。
  “展开说说。”
  *
  其实原本,大多数朝臣,对倭国成为大唐属国是无可无不可的。
  毕竟,倭国跟百济不同,百济是朝鲜半岛的一部分,百济不安,高句丽也会一直难以安定,朝廷想要彻底掌控辽东之地的计划,就会收到阻挠。
  所以,唐灭百济之战,说到底还是灭高句丽的延伸,是安定辽东的必要一战。
  相较之下,倭国却是孤悬海外的岛国,可没有这种重要性。
  然现在,倭国在朝臣们眼里又变了。
  现在的情形是,矿产匮乏的大唐,听说了一个矿产颇丰、实力一般,而且还一直在跟大唐作对争地盘的敌国。
  那……就没得说了。
  **
  “其实今日,我还有一事,想与诸公商议。”
  李勣大将军颔首:“姜侍郎只管说。”
  对姜沃来说,她心中最重要的事,其实并不是倭国和银矿。
  而是——
  “是我朝对于藩属国的‘统’而不‘治’。”
  大约是自古以来的强大与文化传统的缘故,中国历朝历代对‘属国’,其实更看重是一种名义上的‘称臣’和‘朝贡’。
  是一种‘统’的理念,而不是真的去‘治(理)’其下属国。
  对属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其实基本是不管的。
  这也就造成了,‘宗藩’之间的联系,其实很不牢固。
  最要紧的是,中国历朝历代,还多以‘天朝上国’的心态,对于属国的朝贡,返还更多经济的馈赠,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
  甚至……还会给予先进文化、技术指导。
  这些举动,在宗主国强大的时候自然没问题,属国会是老老实实顺从的好孩子。
  但到底是两国两心,一旦宗主国衰弱,很可能就会被属国反咬一口。
  故而,姜沃想提出的是:当民族没有彻底融合,不是一家人的时候,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不能任由他人带走!
  正如现代社会,各个国家对自己的高精尖技术,一定也是最高级别的保密程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