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3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提出了‘七姓十家不得内部通婚’的禁婚令。
  事情其实还要从崔家说起。
  李义府于去岁,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崔氏女。然而,虽说他求娶的是旁支庶女,崔氏还是毫不给面子,一口拒绝,而是表示‘再不必为此事上门’的断然拒绝。
  原本被折了面子的李义府,就在暗中记恨,此时有皇后背后撑腰,正好狠踩世家一脚。
  他直接上奏疏,提出——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凡此七姓十家(崔氏被他算作两姓),不得自为婚姻。”
  一时,朝野间门世家名门(尤其是这些一等世家),舆论哗然一片。
  姜沃吃瓜中。
  毕竟这件事让姜沃打头去干,她是不愿意的——性价比太低了。
  一来,想打破传统的观念,比打破官选方式更难,并非一道‘诏令’能禁止。二来,此禁婚令若下,甚至有更突出这几门世家与众不同的意思。
  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是禁书一样。
  皇家都要特别强调这几家不许彼此通婚,那岂不是更说明这几家的门望地位?
  观史明鉴,此时人几乎不能想象世家的消失——如今世家们顶多感慨下他们不比当年,但真没觉得自己会消亡。
  毕竟朝代换过多少他们世家都还存在。
  真正让世家颓掉甚至泯然众人的,除了靠改变人才选拔的方式,不断打破阶级被垄断的壁垒外,还有……物理消失。
  晚唐黄巢直接就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方式,端了大半世家传承。
  人都没了,还谈什么别的?
  但第二条路,都不能称之为路,只是无可奈何。因为当天街踏尽公卿骨之时,必是民更不能聊生的乱世。
  此时李义府提出的这种‘禁通婚’,只能算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媚娘问起时,姜沃便合盘托出她的想法。
  又说起先帝在时,有几年曾提出来:“王妃、主婿皆取自勋臣家。”——
  与其禁这些人家之间门通婚,变相抬高他们的名望,不如禁五姓七望,尤其是嫡系与皇家通婚。让宗亲,尤其是帝王一脉少与世家牵连起来。
  说起先帝这道圣意,也可见先帝当年为陛下选的当真是晋王妃,而且王皇后鸣珂最开始也是被叔祖母同安大长公主推荐的。
  可以说王皇后也算跟皇室和勋贵沾亲带故。
  比起禁婚令,媚娘也觉得这个法子更好。
  不过……
  她的指尖敲在李义府的奏疏上:“等朝臣议一议这道禁婚令再说。”
  *
  在姜沃看来,比起李义府的禁婚令,许敬宗提出的法子就强多了。
  许敬宗主张再次重修先帝年间门《氏族志》,改名为《姓氏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