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9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的奏疏就如他这个人,在其位谋其政。
  别说他离开了司农寺,就算当年他在时,对耕种事也一窍不通,他只是个无情的预算人。
  此时他已经到了吏部,就根本不提户籍、粮米等事。
  皇帝的问题里,既然还有如何安置百姓,王神玉就直接立足自身吏部侍郎之职,只就‘如何为百姓选良官’做了五千字策论。
  王老尚书松了口气。
  虽说有些偏题,但起码绝不算错。
  吏部官员就做好吏部事,各司其职尽忠职守,也不失为能臣之道。
  确定过侄子没有出格,王老尚书又说起找他们真正的正事——
  “十月里,又是一年贡举,要开科取士。如往年一般,圣人依旧将此事交由吏部考功属。”[1]
  “到时你们也入吏部满三月了,正好去考功属一同料理贡举事。”
  姜沃精顿时一振。
  她能伸手碰触到、影响到的第一场科举。
  就要到来了。
  **
  在科举事前,姜沃先旁听了诸位重臣的策论。
  五千字完整版策论已然上交御前,这日皇帝再召重臣,则是让他们当庭而论。
  姜沃先是欣然体会了何为集思广益——
  朝臣中如王神玉般,立足自身官职,提出中肯建言的不少,颇有针砭时事,可改善朝中吏治清廉与效率的巧思。
  更有司农寺新提任的吴正卿(当年负责培育棉花的农学专家吴少卿),写了许多具体的农事改措,上表朝廷可借由各州府,传给当地的农官。
  作为专管教育工作的国子监祭酒,则提出在各地州学、府学里,特设一门农科。
  姜沃在旁听着,正好想到一事,便向皇帝建言道:“陛下,太医署会向天下三百六十州各地派出一名医博士,数名助士——司农寺是否也能同此例,日后向天下各州派出农博士?”
  “此议甚佳。”国子监祭酒和司农寺吴少卿,差点忘了还在御前,当场就讨论起此事,分起了谁来办学谁来授课的公务。
  还是被想要发言的户部任尚书打断,才意犹未尽停下。
  ……
  凡此种种,各署衙皆有建言。
  旁边负责记录的两名中书舍人,笔就没停过,哪怕立政殿很凉爽,他们也因奋笔疾书写出了一头汗。
  众人拾柴火焰高,无外如此。
  然,除了体会到‘集思广益’外,姜沃更深的体会,其实还是世家门阀的根深蒂固。
  姜沃从来不轻视古人的智慧。
  因而她从不信这么多朝臣里,没有看透‘世家门阀吞并大量土地’‘多有隐户不纳赋税’的危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