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发榜的前一日晚上,正副主考官以及同考官都聚集在公堂,桌案上摆放着一摞朱卷,还有调过来查阅的原卷,比对一番,确认无误之后,就要开始填榜了。
  填榜是从最后一名开始填起,一书吏大声唱中榜者的名字,一书吏填榜,正主考官严冲将三份朱卷放在正中,道:“经本官与张大人商榷,多次复审,已确认此人为本次乡试的解元。”
  那刘姓房官瞄着看了一眼,面上浮现出些许抑制不住的喜色来,最上面那一张试卷,果然是他当初极力推荐的那一份!他推出了一个解元!
  张姓副主考官点点头,表示无异议,严冲便摆摆手,道:“拆封吧。”
  旁边立即有人递了小刀上来,严冲接了,把那墨卷上的弥封小心拆了下来,却见下面端端正正写了一个名字:谢翎。
  严冲眉头一挑,他对这名字有些熟悉,一时却想不起来,正在这时,旁边传来一个惊讶的声音:“竟然是他!”
  “嗯?”严冲转眼去看那说话之人,却是一个同考官。
  那人见了,连忙告罪,严冲摆了摆手,好奇道:“你认得此人?”
  那同考官拱手答道:“是,下官乃是苏阳知县,当初主持县试时,谢翎便是案首,是以对他有些熟悉。”
  严冲道:“能写出此等文章的人,倒也难怪。”
  那苏阳知县又道:“若是县试案首也还罢了,大人有所不知,此人后来参加府试与院试,也都是案首,且在一年之内考过的。”
  这下严冲确确实实被惊到了:“小三元?”
  旁边的几位同考官也窃窃私语起来,苏阳知县道:“正是,不止如此,他通过童试时,年仅十三岁。”
  众人都抽了一口气,惊叹声四起,严冲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恍然道:“我想起来了,我见过此人,当时还问了他几句,他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如今将将十六岁就能做出这等文章,真乃神童啊。”
  他拈着胡须,又盯着谢翎的墨卷看了看,问那苏阳知县道:“你可知他师从何人?”
  苏阳知县恭敬答道:“下官也问过他,他乃是董仲成先生的学生。”
  这下所有人都愣住了,严冲反应过来,看向苏阳知县激动道:“你说仲成先生?他在苏阳城里?”
  惊讶之意溢于言表,苏阳知县连忙道:“是,下官还曾经去拜访过他老人家。”
  严冲摸了摸胡子,道:“难怪了……原来是仲成先生的学生。”
  这时,旁边的张姓副主考官问道:“严大人,这榜还填么?”
  严冲回过神来,道:“填,怎么不填?”
  张姓副主考官犹疑:“还填此人?”
  严冲看了他一眼,眼神锐利,语气淡淡道:“张大人此话何解?解元我们早先便是商定好了,这才拆的弥封,朝廷有规制,怎么事到临头还能改?”
  闻言,那张姓副主考官连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此人年纪才十六岁,如此年轻的解元,恐不能服众……”
  严冲不咸不淡地道:“那我们批阅试卷时,是拆了弥封阅的吗?朝廷也没有规定,十六岁不能做解元,你我是看重文章才取了此人,别说十六岁,便是三岁小儿,如今也要取了,否则视朝廷规制为何物?”
  那张姓副主考官不说话了,严冲挥了挥手,便有人开始唱名,从第五名开始唱:“赵文欢。”
  乡试前五名还有个名头,叫做五魁首,此时已是夜深了,每唱一个名字,便有人捧出来一对红烛来,放在选出了该“魁首”的房官案前,以示荣誉。
  刘姓房官坐在最后一张书案旁,面上带着笑意,听着那书吏高唱道:“解元,谢翎。”
  立即有人捧了一对红烛,向刘姓房官恭贺道:“刘大人,恭喜啊!得了一位好门生!”
  刘姓房官乐呵呵的,满脸皱纹都笑出了褶子,道:“同喜,同喜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