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阁下,请正义的进军吧!(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军队支持,若再进一步为皇后? 东宫还能是嫡子吗?
  大明立储向来只讲嫡长制? 嫡在前? 长在后!
  京中的谣言和各式传闻已经漫天飞舞? 洛阳福王府周围的暗探比往日多了无数。
  所有人的心都在揪着? 以致京师明面上仍在有条不紊的办理着皇后娘娘的丧礼? 但所有人却都心不在焉。
  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山海关。
  倘若单单是嫡,有百官的强烈反对,有东宫在位从无差错在,郑贵妃想要换储难度不亚于当年争国本。
  可有了军队支持,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更叫百官着恼的是? 成国公朱纯臣等一帮勋臣不知道收了郑家多少好处? 竟然站出来帮助郑家。
  英国公张惟贤已经私底下召见京营将领? 将一些他认为不太可靠的军官都撤换了。
  几十年没有打过仗的京营也被迅速动员起来? 兵仗局和工部的火器都发了下去。
  只是,这些极易引起京师恐慌的动作都在私底下进行。
  不得不说英国公的确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他也着实继承了英国公府的治军本领。
  在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下? 北京的安全变得更加可靠,也让东宫和内阁踏实下来。
  现在,可能京师在等一个确切的信号。
  东宫希望尽快解决,但真的没有理由,并且京师方面也不敢做出太过刺激平奴大军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这支大军始终还是皇帝的军队。
  对魏良臣罪状的搜集已经持续多日,万恶不赫的魏太监小时候偷马骑,如泼皮似的在街上寻衅都被搜罗了,更不提对东林书院以及南都勋贵的蛮横打压,以及背着朝廷私调亲军开衅藩属,逼迫藩王的大不敬。
  种种罪状,不下百条。
  但东宫最气的则是魏太监经营海事多年,搜刮白银千万两之巨,却从无一文孝敬他东宫,反而明目张胆的放高利给他东宫。
  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个魏太监从来就没把东宫放在眼里,他是郑家彻头彻尾的狗!
  现在,这个狗会咬人啊!
  北京,紧锣密鼓,层层逼进,关东同样也是紧锣密鼓,层层推进。
  对魏公公不利和对皇军不利的传言每日都有不同的版本变化,这些传言无一不使参与演习的皇军官兵们为之义愤。
  强硬扩大派趁此机会已经渐渐的夺取了大演习的主导权,他们也在等一个明确的信号——来自最高统帅的信号!
  而最高统帅魏公公在接见了杨嗣昌后却突然携清夫人阿巴亥去了沈阳,似乎公公在逃避,又似乎是不愿让京师的朝廷指责他。
  但在离开之前,公公给宋献策讲了一个荷兰传教士文森特在一次闲暇时给他讲述的一个故事。
  那个故事是西洋某个国家南北分裂,双方随后达成统一协议,协议规定北部那个统领必须到南方就职元首。
  但这个北部统领却不愿去南方就职,但他又没有好的理由向南方解释,于是他的部下便在北部发起了兵变。
  危险的局面就迫使南方不得不答应了北部统领的要求,允许他在北部成为国家的元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