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穿书] 第25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的茫然既是对事件本身,也是对这个时代。政治的狂热,难道就能泯灭一个人的善心和良心吗?这个疑问,早在刘葆樑和她师傅被押在批判台上的时候,就在她的脑子里闪现过,但是很快,一波又一波的高压和狂飙,将她的疑问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在艰难的时代里人如何自保和生存?
  樊铎匀温声道:“会的,他是谢家的儿子,他的哥哥是谢振,他的意志力理应像军人一样坚毅。”这话,樊铎匀不知道是说给爱立听,还是说给自己听?
  谢家对他和姐姐一直多有关照,远的不说,就是前次他在海南出事,谢三叔不仅亲自去医院过问他的病情,还在他回汉城以后,给他寄了许多药材。
  谢三叔落难,于情于理,他都该伸手帮忙。但是除了钱,他想不出来,自己还能做什么?
  直到爱立说出了“写信”两个字。
  这时候,重要的不是信的内容,而是寄信这件事本身。
  一周以后,这封信到了何姐手里,何姐给谢镜清送饭的时候,带了过来。一进病房门就笑吟吟地道:“镜清,今天有封你的信,你肯定猜不到是谁寄来的?”
  这段时间,在医院里睡得安稳了点,谢镜清的精神也恢复了不少,笑着问道:“是芷兰吗?还是森哥?”
  这是唯一知道把他的信,寄到何姐这里的人。
  却见何姐摇头道:“都不是,是樊铎匀。”
  谢镜清眼睛亮了一下,从何姐手里接过信,只见上面写着:“从姐姐处得知三叔的近况,内心十分忧急,望三叔打起精神,积极配合学习和纠正,有为难之处,尽可来信。”
  落款人是“樊铎匀”。
  谢镜清抹了一把眼泪,和何姐道:“铎匀仍喊我三叔,何姐,他还喊我‘三叔’呢!”
  何姐也被他触动了情绪,眼含泪意地笑道:“镜清,你看,还是有好人的,你可得好好振作,早点好起来!这又是子侄,又是女婿呢!”
  “好!好!”
  一十封信寄了出去,爱立就开始在数着日子,最远的在东北,可能要一周时间才能到。
  国庆以后,她估摸着该有回信了,一早就去保卫部那边问有没有她的信,现在收发这块是小何在管的,看到她过来,就给查了下,果真捡拾出了一封信来。
  爱立接过来一看,是从东北寄来的,寄件人是俞美霞,是她大学时期的俄语老师。因为历史问题,子女与其断绝了关系,69年“第一号令”下来,城市开始驱逐五类分子,在无人接收的情况下,俞老师被学校遣返回原籍老家,但是她父辈那时候就已经迁出了东北,现在老家最亲的亲人不过是快出五服的侄孙。
  爱立从序瑜那里听到消息的时候,就嗟叹了好久。觉得俞老师60多岁的年纪,乡下亲友若是疏于照料,怕是很难撑到十年后。
  这一封信捏起来还有些厚实,爱立拿在手里,心绪都有些复杂。
  小何问道:“是沈同志的亲戚吗?”
  爱立笑道:“是,有些年没联系了,没想到会有她的信。”和小何道了谢,就把信塞到了帆布包里。
  从保卫部那边到机保部的路上,因为惦记着俞老师的信,她一路连走带跑的,也没注意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猛然被人拦下来的时候,还有些意外,定睛一看,发现是总工程师许有彬,怔了一下,笑道:“许总工好!”
  许有彬点点头道:“沈部长,我刚准备找你呢,没想到在这遇到了,你跟我到办公室去一趟?”
  “哎,好!”这四年来,许有彬行事算是有所顾忌,预期的撕破脸皮并没有发生。不知道是许有彬顺利当了总工程师,心里顺畅了,还是因为她师傅是革委会副主任的缘故。
  虽然偶尔也会有一点不大不小的分歧,但都尚在可控的范围内。
  爱立以为,许有彬找她,是问车间或机器设备的事儿,没想到是询问她和舒四琴熟不熟悉。
  爱立一时有些懵,“舒四琴吗?许总工你是准备交给舒同志更重要的工作吗?”
  许有彬点头,“笑道,舒四琴参加过两次国庆观礼了,又是劳模,我想着把她调为清棉车间主任,你意下如何?”
  爱立蹙眉问道:“生产副主任吗?许总工,现在清棉车间的主任是郑卫国,刚刚提拔一年左右,表现挺好的,是不是没有调换的必要?”虽然她和舒四琴也算有交情,但是舒四琴现在只是常日班指导工,按理该在这个岗位上再磨炼一下,才能提到车间副主任的位置上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