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战相当艰难,吴军退守虎头崖,企图用虎头崖的天然优势来抵御陈兵势不可挡的攻势。
  最初陈兵还采取不要命的人海战术,虎头崖守卫之战艰难极了。
  可是很快,苏将军就发现陈兵的进攻缓慢了起来,没有了之前一往无前的那种气势了。尽管局势仍旧不算乐观,可是相对于之前来说已经好了太多了。
  虎头崖的位置太重要了,绝对不能让给陈国,否则苑城危矣,上林郡危矣,吴国危矣。
  苏将军思前想后,最后痛下决定:“让新兵们上战场吧。”他已经没有其余的办法了,他们训练的时日尚且很短,现在上战场无疑于是送死。
  若是可以,苏将军也不想这样。
  可是这片土地,需要守护,为此,就算付出再多也是可以的,他苏望山,与他们同在!
  生同生,死同死。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慈慈要上战场啦~
  第74章 七十四 赴战场
  戚慈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 已经回天无力了。她是人又不是神,时光回溯这种事情她办不到。她一直在胡山上面等郑城那边的消息, 那边加班加点将消息传过来不久,她还未有来得及高兴, 又收到了景翘的书信。
  信上写, 苏将军准备让新兵上前线了。
  她没有多说什么,戚慈却什么都明白。景翘不好多说什么,所以她选择了一种最公正的语气知会戚慈。至于戚慈能从领悟到什么,那就是戚慈自己的事情了。
  戚慈能领悟到什么?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她一点就通,到了这个时候, 戚慈必须要承认这件事她又失误。
  到底还是不熟悉吴国的情况, 不知道同陈国相比, 吴国的军队竟然是这般的不堪一击。甚至可以这样说,吴国的军队战斗力实在是不行。
  一个军队讲究的什么, 士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这个道理大家都不陌生。其实两军交战也是这样,讲究一个顺风局, 若是顺风, 那一鼓作气,简直就是势不可挡。
  戚慈多么希望势不可挡的是吴国的军队,可是结果是那是对面陈国的军队。陈军势不可挡直接打到了虎头崖,最后吴军才在虎头崖绝对的地理优势之下, 同时还有戚慈的助攻,就是这样,守城也是艰难。
  这里面固然有吴国王君对这场战争的不表态,没有充足的粮草和军队支援,但是也有苏将军指挥上面的失误。
  戚慈一直关注着这场战争,吴军败得实在是太快了。时下双方开战,大多是约定一个时间,双方摆出一个阵势,然后开始正面拼斗,这种战争方式的确是光明正大,只要双方实力悬殊不太大,战争就会陷入一个胶着状态,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来。
  而陈国狡诈,先是事先偷袭,占领了太谷镇,后面又陆续占据了太谷镇附近的镇子。这些镇子都是上林郡之中土壤最肥沃的、也最平坦的镇子之一,是产量大镇。占据了它们,粮草一时半会就不用太操心了。
  陈国极少正面对战,用的手段大多都比较下作阴险,光是刺杀,苏将军都已经遇见了不下于十起了。
  大多数也是偷袭,或是利用百姓作为敢死队,逼迫吴国。
  苏将军这个人擅长光明正大的正面对战,陈国这种他实在应付不来,这也是吴国军队节节败退的其中一个原因。
  但是在国家已经家乡有难之时,这个男人能挺身而出,戚慈也打从心底佩服崇敬他。
  他有过,可是更多的是有功。
  这样下去,纵然是陈国内乱,虎头崖又拥有绝对的地理优势,吴国会战败也是迟早的事情。上林郡迟早会落入陈国的手中,戚慈右手叩桌,心中有些莫名的烦躁。
  她曾经答应过,大山他们绝对不会去做无谓的牺牲的。可是现在看来,苏将军的确正直,然而他也已经被逼上了绝路了。他被逼迫到要用人命来填补两军战术之间的差距,试图来守住虎头崖,守住苑城,守住上林郡。
  戚慈的眼神都快将那张薄薄的纸张盯破了。
  越是局势紧张越是要冷静,对方有个擅长掌控心理的高手在,苏将军的心理已经奔溃了。换句话说,就是他已经不能绝对的冷静了,在战场上,指挥的人若是都不能冷静,那么……结果一目了然了。
  戚慈想,也许她应该做一个决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