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才渐渐知道,日本人鞠躬跟尊敬不尊敬没有任何关系,那就是人家的一个礼仪,跟你见人就握手是一个意思。
  “这些日本人的心思可真坏,他们还在讨论说要把什么厂子买下来,拿来生产自己的品牌,然后把中国的品牌雪藏。”秘书坐在最外围,离隔壁桌最近,另有两个人日本人没参与议论这些歪门邪道的话,只在交谈工作上的事,也同样被她听了去。
  “什么意思?你再说说,一定要说清楚。”路晁顿时警觉。
  秘书没想到路晁会在意这件事,苦着脸道:“我就听到这么多。”
  舒雨想了想道:“我可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涌现了不少自己的品牌。很多品牌到三十年后都有人记得,可为什么他们最后会消声匿迹。固然有一部分是自己经营不善破产倒闭,可也有相当部分是中了圈套。
  当时一些自己的品牌获得成功后,不可避免的有扩大生产的需求。扩大生产并不是做小生意小买卖,攒足了钱再去开家分店,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等你攒到了钱,竞争对手早就占领市场了。
  所以一般是靠银行贷款,或是吸纳投资来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消费行业虽不能说赢家通吃,但谁先占领行业第一的位置,只要不出昏招,后来者想居上,是非常困难的。
  速度一定要快,市场竞争可没有情面可讲。
  而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又因为价格并轨的关系,通膨严重,金融单位收紧银根,不是国家重点保障单位,几乎不可能获得贷款。
  再加上当时的领导迷信外资,而外资也用糖果包裹住毒/药,承诺利用自己的优势将中国的品牌推广到全世界等等甜言蜜语,投资入股。又利用当时中国人不看重合同,而在合同中巧设陷井。
  嘴里讲的好听的话,统统不写进合同,等合同生效之后嘴脸便变了。将中国工厂沦为自己的加工厂,雪藏工厂本身的品牌,还利用工厂原本的渠道,将自己的品牌推广进中国市场。
  等到中国人反应过来,木已成舟,想要反悔,可是白纸黑字的合同,是拥有法律效应的。如果你强行驱赶,那么外头还在观望的外资企业,谁还敢进来。最后不得不打落牙齿和血吞,认下这笔学费。
  无论是官员,企业领导,还是市场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在血的教训中,交纳一次又一次的学费中,渐渐成长起来。
  听舒雨讲完,每个人都是叹为观止,尤其是路晁,“这些人在市场上历练多年,无论心机还是手段,远非我们可比。”
  特别是很多企业和外资的谈判都掌握在政府官员的手里,他们的头脑僵化,思维一时半会儿根本转变不过来。
  许然拍拍路晁的肩膀,“吃饭,别谈这些了。”
  一顿饭没吃完,许然的大哥大响了,他一手操起大哥大边走边喂,最后移动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才站立说话。
  大家早就见怪不怪,大哥大的信号不是太好,所以要一边说话一边移动,寻找一个信号好的地方。
  所以就看到许然所到之处,客人也好服务生也好,纷纷避让。
  等他说完,大家也吃喝的差不多,许然将大哥大给秘书拿着,哈哈大笑道:“我说就二鬼子最坏,他还敢跑去派出所告我,我呸。”
  派出所本来还挺重视,结果一听根本没有动手,等酒店的经理过去说明情况,知道就是推搡了几下,哪里还会管。
  舒雨和姐姐进了房间,舒雅往床上一倒,舒服的打了个滚,“原来有钱人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
  “怎么,羡慕了?”舒雨收拾着行李问道。
  “谁不羡慕。”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她还是不想因此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
  下午刚享受着资本主义的**生活,许然穿着泳裤在酒店的游泳池边又接了一个电话。放下电话看向刚从水里上来的路晁道:“我们得提前去美国了,姑奶奶来电话,工厂的工人罢工,她要让我回去做决断。”
  刚做完面膜,又被按得通体舒泰的几个女人,一出美容室的门就看到两位男士斜依在门边等着。
  “这是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过许然也在是什么意思?”舒雅吐槽道。
  许然罕见的没跟舒雅斗嘴,手指夹着几张机票,递到他们面前,“明日一早飞往美国。”
  “什么?”舒雅被吓了一跳,她倒是知道有这么个计划,还提前给他们办好了签证,不过那不是假期的最后几天,去看一看当个观光客就回来吗?怎么提前这么多,还这么突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