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后方努力 〔和氏璧加〕(2 / 3)
西燕入侵,还是三十万大军!太快了,兵力太多了!就算她之前作了充足的准备,这个消息仍是出乎她意料!
岭南卫士兵刚刚出发,就传来了西燕入侵的消息。就算沈家做了这么多事情,时间……时间还是来不及啊!
三十万,以安西都护府和西宁卫的兵力,怎么去抵挡西燕的入侵?
更何况,西宁卫大将军赵钰罡就是个狠毒小人,西宁道的局势会怎样?
父亲、退之、叔父、兄长们……
“秋歌,马上帮我更衣,我要去见祖父!”
沈宁的声音十分冷静,她心里不住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千万不可以慌乱!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为父亲和退之增加助力……
可是,她的眼泪还是立即淌了下来。
沈华善等人,当然也知道了西燕入侵的消息。他们和沈宁的反应一样,先是惊异,然后就是无比的冷静。
西宁道的局势,比想象中更加严峻。沈家所能够用到的势力,都用在了西宁道那里,就连沈家最重要的子弟,即沈则敬和沈则思,也被沈华善用在了西宁道。可是情况,依然如此严峻!
危急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沈华善的预期。
三十万兵力,等于是大永两卫一都护府的兵力,司马昊,这是对大永志在必得啊!
关于西燕大军的最新动态,沈余益并没有送过来。显然,西燕已经戒严,沈余益的密信再难送出来了。
“则思带着三千府兵,应该到了西宁道。只是袁焕出发得太迟了!十二万大军赶到西宁道,最起码要四天,希望他们可以支撑得住。
太快了1”
沈华善压抑不住忧虑,这一番话语说得有些颠倒。
俞正楷和叶正纯,都明白他的意思。西燕大军来得太快了,袁焕去得太迟了。如今的西宁道,会是怎样的情况?
“最起码袁焕已经出发了,西宁道只需要撑四天,局面就有可能不一样!这还是要比朝廷快得多了。若是等兵部的调兵令,西宁道更危急!”叶正纯说了中肯的话语,意在安慰沈华善:现在的局面,已经是运筹的结果,总比之前的形势强!
“叶老弟说得没有错。如今西宁道战况如何,我们都帮不上忙。
唯一能做的,就是处理好岭南道这里的事情。”
俞正楷拈了拈须,这样说道。他们已经将沈则思和岭南卫送去战场,剩下的事情,就看天道了。岭南道这里,是沈家的据地,绝对不能再出事,定要让战场上的人无后顾之忧。
“你说得没有错,岭南道这里的事情,同样重要。西燕入侵,西宁道的百姓必定会往岭南道涌来。看来,朱敦实有得忙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了。”
沈华善所说的准备,主要还是兵器司和存粮的事情。
在战乱之时,一链金子,绝对没有一斛粮食来得重要。多存粮,是在战乱之时生存下来的最好办法。
在预感到西燕将有异动之后,多存粮这个举动,沈家就已经在做了。而岭南道观察使朱敦实,在沈华善的提点下,也做了相关准备。
可以预见的是,西宁道有战事的消息,不会引起岭南道百姓的哄抢粮食。但是西宁道难民涌进来的时候,就难说了。
“我已经叫了颜商前来,他不日就会来到岭南道了。他乃直隶一带有名的粮商,对于战时如何平抑粮价、补充粮食,很有经验。”沈华善已经打算向朱敦实引荐颜商。战乱时的粮食问题,才是困扰主官的一大问题,他希望颜商的到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他也很想知道,颜商,是不是真的像孙女沈宁说的“颜商子”一样。
沈家人所在意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南岭深山中的兵器司。如今战事已经起,兵器的作用就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了。
那一架研制出来的胡弩床,已经被沈则思带去西宁道了。如今胡兆昌带着匠人们,正在赶制第二架弩床,以便为西宁道增添更多战斗力。 ↑返回顶部↑
岭南卫士兵刚刚出发,就传来了西燕入侵的消息。就算沈家做了这么多事情,时间……时间还是来不及啊!
三十万,以安西都护府和西宁卫的兵力,怎么去抵挡西燕的入侵?
更何况,西宁卫大将军赵钰罡就是个狠毒小人,西宁道的局势会怎样?
父亲、退之、叔父、兄长们……
“秋歌,马上帮我更衣,我要去见祖父!”
沈宁的声音十分冷静,她心里不住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千万不可以慌乱!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为父亲和退之增加助力……
可是,她的眼泪还是立即淌了下来。
沈华善等人,当然也知道了西燕入侵的消息。他们和沈宁的反应一样,先是惊异,然后就是无比的冷静。
西宁道的局势,比想象中更加严峻。沈家所能够用到的势力,都用在了西宁道那里,就连沈家最重要的子弟,即沈则敬和沈则思,也被沈华善用在了西宁道。可是情况,依然如此严峻!
危急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沈华善的预期。
三十万兵力,等于是大永两卫一都护府的兵力,司马昊,这是对大永志在必得啊!
关于西燕大军的最新动态,沈余益并没有送过来。显然,西燕已经戒严,沈余益的密信再难送出来了。
“则思带着三千府兵,应该到了西宁道。只是袁焕出发得太迟了!十二万大军赶到西宁道,最起码要四天,希望他们可以支撑得住。
太快了1”
沈华善压抑不住忧虑,这一番话语说得有些颠倒。
俞正楷和叶正纯,都明白他的意思。西燕大军来得太快了,袁焕去得太迟了。如今的西宁道,会是怎样的情况?
“最起码袁焕已经出发了,西宁道只需要撑四天,局面就有可能不一样!这还是要比朝廷快得多了。若是等兵部的调兵令,西宁道更危急!”叶正纯说了中肯的话语,意在安慰沈华善:现在的局面,已经是运筹的结果,总比之前的形势强!
“叶老弟说得没有错。如今西宁道战况如何,我们都帮不上忙。
唯一能做的,就是处理好岭南道这里的事情。”
俞正楷拈了拈须,这样说道。他们已经将沈则思和岭南卫送去战场,剩下的事情,就看天道了。岭南道这里,是沈家的据地,绝对不能再出事,定要让战场上的人无后顾之忧。
“你说得没有错,岭南道这里的事情,同样重要。西燕入侵,西宁道的百姓必定会往岭南道涌来。看来,朱敦实有得忙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了。”
沈华善所说的准备,主要还是兵器司和存粮的事情。
在战乱之时,一链金子,绝对没有一斛粮食来得重要。多存粮,是在战乱之时生存下来的最好办法。
在预感到西燕将有异动之后,多存粮这个举动,沈家就已经在做了。而岭南道观察使朱敦实,在沈华善的提点下,也做了相关准备。
可以预见的是,西宁道有战事的消息,不会引起岭南道百姓的哄抢粮食。但是西宁道难民涌进来的时候,就难说了。
“我已经叫了颜商前来,他不日就会来到岭南道了。他乃直隶一带有名的粮商,对于战时如何平抑粮价、补充粮食,很有经验。”沈华善已经打算向朱敦实引荐颜商。战乱时的粮食问题,才是困扰主官的一大问题,他希望颜商的到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他也很想知道,颜商,是不是真的像孙女沈宁说的“颜商子”一样。
沈家人所在意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南岭深山中的兵器司。如今战事已经起,兵器的作用就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了。
那一架研制出来的胡弩床,已经被沈则思带去西宁道了。如今胡兆昌带着匠人们,正在赶制第二架弩床,以便为西宁道增添更多战斗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