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赶紧走!(2 / 3)
还有朝中一些三、四品大臣,平素和沈华善来往不多,在斟酌一番后,也前来赴宴了。皇上都令少府监送礼去沈家了,证明皇上对沈家还是有情义的,他们犯不着在这个时候和沈家过不去了。
总之,到了宴请的那一晚,京华楼济济一堂,堪比国宴。——除了左良哲等少数几个官员,朝臣几乎都来了,阵势已够大了。
“沈某多谢各位大人拨冗前来,沈某明日就离开京兆,归乡养老。感谢各位这些年来的相助配合,沈某今日要和各位同饮三杯酒。”
京华楼大厅之中,沈华善高举着酒杯,朝在座众人这样说道,语气很激荡。
就像当初沈宁的感叹一样,他一生最荣显最精彩的是岁月,都是在京兆这里度过的。如今就要离开京兆了,还有这济济一堂朝臣来相送,沈华善觉得这十几年也不枉了。
“第一杯酒,祝愿皇上龙体康健,大永国祚绵长!百姓和乐,天下太平!”
沈华善举起了酒杯,喝下了第一杯酒。作为大永朝臣,除了祭敬天地之外,这第一杯酒当然是为此而饮。
“这第二杯酒,是祝愿在座诸位步步高升,仕途得意!也愿在座诸位谨记贤臣能吏的本分,全心全意襄助皇上!”
第二杯酒,为的是尽臣本分,算是沈华善的期望了。不管辞官归乡还是在朝任职,做个贤臣能吏都是这些人心中所向吧?
“第三杯酒,我们今晚只叙别情厚意。沈某感谢在场诸位!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和诸位宴饮!”
第三杯酒水过后,京华楼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了。觥筹交错、灯光辉映,沈华善那一丝离愁别绪,也都消弭了。
离开之前,得意尽欢。也是几十年官涯的作结了。
沈华善在京华楼宴饮,沈宁和应南图也在作着最后的安排。
“常真禅师那里已经能说好了吗?”沈宁问道。
对于应南图来说,在京兆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千秋钱庄。千秋钱庄的事情处理好了,他也就无后顾之忧了。
“嗯,已经跟他说了。千秋钱庄的本金,都陆续迁出京兆了。这里,不适合作千秋钱庄的总部了。”
应南图的神色,有些冷淡。想到千秋钱庄,他就想到秀山之上的艰险。最后幸好常真禅师没事情。不然他都要悔恨终生。
怀璧其罪,他没有想到千秋钱庄之财,就连国之君主、重臣都想谋算。如果不是最后常真禅师站了出去。这事不定怎么收场。
常真禅师早就将印鉴送回有余居这里了。就算他是钱庄钱庄的东家,对于钱财商事也一窍不通,最后做主的,还是应南图。
“那就好。春诗和秋歌已经将有余居的物什都打点好了。明日就可以跟随祖父一起离开了。”
应南图和沈宁会跟着沈华善一起离开。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了。个中原因。沈宁和应南图都知道。
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京兆这里虽然是国都,却不见得是太平之地。
对于天下大势,沈宁和应南图都是有预感的,而他们都打算顺势而行。
对于即将离开京兆,沈宁和应南图很干脆,他们没有在朝为官,也没有长时间接触过景兴帝。因而沈华善那样复杂的心情,也没有反复思虑再三。
“我们是否应该向老爷辞别?”想了想。沈宁问道。
她说的“老爷”,自然是应南图的父亲应平川。
自从应如登出生之后,应平川除了洗三、满月礼来了一趟有余居,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期间,当然不会有询问关意或者礼物送来了。
对这一点,沈宁都觉得很奇怪。别人都说隔代亲,她还以为,如登的出世,会让应南图和应平川的关系缓和的。
看来,是她想多了。
“早上,我已经去向他请辞了。”应南图平平地陈述。 ↑返回顶部↑
总之,到了宴请的那一晚,京华楼济济一堂,堪比国宴。——除了左良哲等少数几个官员,朝臣几乎都来了,阵势已够大了。
“沈某多谢各位大人拨冗前来,沈某明日就离开京兆,归乡养老。感谢各位这些年来的相助配合,沈某今日要和各位同饮三杯酒。”
京华楼大厅之中,沈华善高举着酒杯,朝在座众人这样说道,语气很激荡。
就像当初沈宁的感叹一样,他一生最荣显最精彩的是岁月,都是在京兆这里度过的。如今就要离开京兆了,还有这济济一堂朝臣来相送,沈华善觉得这十几年也不枉了。
“第一杯酒,祝愿皇上龙体康健,大永国祚绵长!百姓和乐,天下太平!”
沈华善举起了酒杯,喝下了第一杯酒。作为大永朝臣,除了祭敬天地之外,这第一杯酒当然是为此而饮。
“这第二杯酒,是祝愿在座诸位步步高升,仕途得意!也愿在座诸位谨记贤臣能吏的本分,全心全意襄助皇上!”
第二杯酒,为的是尽臣本分,算是沈华善的期望了。不管辞官归乡还是在朝任职,做个贤臣能吏都是这些人心中所向吧?
“第三杯酒,我们今晚只叙别情厚意。沈某感谢在场诸位!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和诸位宴饮!”
第三杯酒水过后,京华楼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了。觥筹交错、灯光辉映,沈华善那一丝离愁别绪,也都消弭了。
离开之前,得意尽欢。也是几十年官涯的作结了。
沈华善在京华楼宴饮,沈宁和应南图也在作着最后的安排。
“常真禅师那里已经能说好了吗?”沈宁问道。
对于应南图来说,在京兆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千秋钱庄。千秋钱庄的事情处理好了,他也就无后顾之忧了。
“嗯,已经跟他说了。千秋钱庄的本金,都陆续迁出京兆了。这里,不适合作千秋钱庄的总部了。”
应南图的神色,有些冷淡。想到千秋钱庄,他就想到秀山之上的艰险。最后幸好常真禅师没事情。不然他都要悔恨终生。
怀璧其罪,他没有想到千秋钱庄之财,就连国之君主、重臣都想谋算。如果不是最后常真禅师站了出去。这事不定怎么收场。
常真禅师早就将印鉴送回有余居这里了。就算他是钱庄钱庄的东家,对于钱财商事也一窍不通,最后做主的,还是应南图。
“那就好。春诗和秋歌已经将有余居的物什都打点好了。明日就可以跟随祖父一起离开了。”
应南图和沈宁会跟着沈华善一起离开。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了。个中原因。沈宁和应南图都知道。
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京兆这里虽然是国都,却不见得是太平之地。
对于天下大势,沈宁和应南图都是有预感的,而他们都打算顺势而行。
对于即将离开京兆,沈宁和应南图很干脆,他们没有在朝为官,也没有长时间接触过景兴帝。因而沈华善那样复杂的心情,也没有反复思虑再三。
“我们是否应该向老爷辞别?”想了想。沈宁问道。
她说的“老爷”,自然是应南图的父亲应平川。
自从应如登出生之后,应平川除了洗三、满月礼来了一趟有余居,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期间,当然不会有询问关意或者礼物送来了。
对这一点,沈宁都觉得很奇怪。别人都说隔代亲,她还以为,如登的出世,会让应南图和应平川的关系缓和的。
看来,是她想多了。
“早上,我已经去向他请辞了。”应南图平平地陈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