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42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虎算是什么英雄?他一个小卒,战阵输赢与他有多大关系?何况赵虎那次还没赢,反被契丹人干死了!
  俞良情绪复杂,咬牙忍着手上裂口的疼痛,猛地又挥了一下jue头,从军这一年多,忍耐力倒是越来越好。
  就在这时,一员武将的吆喝声惊了迷糊的俞良一下。俞良抬头看时,见那厮骑在马上,趾高气扬的欠抽样,拿马鞭指着挖沟的兄弟们:“谁修得沟墙谁蹲!看好后面,也有沟墙,尔等认为在这里顶不住、能盯着铅丸箭雨往回翻过后面沟墙,那便尽管跑?”
  那武将明显比俞良这个十将地位高得多,俞良心里骂了一句你娘的比,却不能吭声,只顾埋头干活。
  不管怎样,俞良此时甚至很期待来一仗痛快的,在这山沟里这么折腾,早已受够了。世人就是欠抽,党项人这么耗着好过?何不大家摆开了来场痛快的,反正最后总得分个胜负!
  兄弟们似乎和他差不多的感受,有人嚷嚷道:“狗日的,早点来,爷爷们等不及了,杀个痛快!”
  第七百七十五章 十面埋伏
  宁静的夜晚,但郭绍知道敌兵已经靠近,预计明天早上就将出现在附近。
  没当值的将士都早早歇息了,此时连中军站哨的亲兵也或站或坐。郭绍从敞着的帐篷看出去,见一个亲兵士卒正坐在火堆旁边,埋头拿着针线,默默缝着身上的衣裳。那士卒长得很壮实,但特别年轻,看起来也就十几岁。
  郭绍伸手揉了一下脖子,继续在简陋案板上的纸上写写算算。
  平射的铜火炮刚造出来不久,就有炮表。所谓炮表,就是规定火炮尺寸、装药量、铁丸重量了之后,利用抛物线公式,经过计算和测试,制作一个表格,对照每个仰角的射程。
  但是,这个炮表是基于平地的表格。现在郭绍就是在临时计算在坡度十几度的情况下的炮表,因为时间紧迫,今天才刚刚扎营,以至于天黑了他还没算好。
  ……当初的平地炮表是在东京校场制作的。
  首先算出重力加速度,原本公式里的数据不能用,因为找不到单位米、秒与现实计量的对照换算值。方法是重新实验。时间的测量是带刻度的沙漏,以弹指(约等于秒)为单位;长度单位是丈、尺、寸、分、厘、毫、丝,当然后面的所谓精度单位可以不用管,以现在的火炮工艺和测量工具,太小的单位压根无意义。利用铁球从浮屠上丢下去的时间和高度测量,反复多次取平均值,就能算出重力加速度。
  接着就是仰角下产生的初速向量计算,也很简单。仰角用木制量角器,三角函数值只要照角度画一个三角形建模,用各边图形长度乘除就行。
  如此方法制作的炮表,不仅有简单对照表,还能设定公式;临时发现炮表上没有的角度,可以当场快速套公式计算。
  ……当实际战场有坡度时,也能用运动学基础公式进行推算,形成新的炮表。
  而关于战场射程长度的测量,郭绍大概记得近现代是用炮镜;而现在显然没有这个玩意,也做不出来。他的法子就比较笨了。
  两个法子,一是选那些距离感比较强的人用眼睛估计,比如以前守城时、在城墙上替抛石车观测远近的人。二是在战场上用绳子量出整数距离后,钉木桩,开战时就根据那些木桩为参照物。
  现在前面的坡上就有很多木桩,白天时钉的,稀稀疏疏。估计敌军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因为没有丝毫防御效果。
  就在这时,一个人靠近过来。郭绍在陌生的地方本能地比较警觉,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个穿圆领绿袍的书吏端热茶过来。
  他便没有理会,俄而又恍然想起什么,抬头问道:“你会识字算术?”
  那书吏忙躬身道:“回陛下,小人会。”
  郭绍立刻招手过来:“你来帮朕算。”
  那书吏小心翼翼地走上前,瞧了一眼案上鬼画符一样的东西(有各种符号和阿拉伯数字),脸上一副要哭的样子。
  郭绍抬眼瞧了一下,“别急,朕教你用计算过程,你只要照过程算数就行。”
  郭绍与他交谈了一会儿,书吏渐渐恍然,果然只要把特定的数进行加减乘除就可以。书吏又告辞出帐篷,稍许拿了一副算盘来。
  很快中军帐篷里就响起了娴熟麻利的“啪啪”声,那书吏算得非常快……算盘如同古代版的计算器,效率比笔算高多了,郭绍深为佩服。
  ……一夜无事。天刚蒙蒙亮,郭绍便在军营外的熟悉的鼓号节奏醒来,起床穿衣披甲。一众亲兵内侍照顾他。
  郭绍问:“敌军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