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楚元道:“岳父说得没错, 这一次主要是集资人赚了。但如果不给人看到好处,以后谁舍得拿银子出来啊?”
  银子全有国库承担的话,风险太大。
  万一这期间有灾情或是其他大量用钱的地方, 船又不是说回来就能回来的。
  而且万一船沉了,就容易伤国家的元气。
  倒不如像姜韬搞得这样,朝廷出宝船和护送的水兵从中分得红利。
  而且其他集资人也能分润好处。
  谢朝辉点头,“打下一次集资主意的人怕是多咯。不会像这次一样份额任买了。”
  “肯定的。不过第一次买了的人是有优先权的,只是份额肯定会下降。反正等姜韬来了就什么都清楚了。他这会儿估计是门庭热闹得紧!”
  赵襄失笑, “我回来的时候看到不少人去给长公主请安去了。”
  之前长公主那里可没这热闹。
  谢穆宁没去领钱, 直接存在了银号里。这个银号和海贸挂钩, 放着吃利息还是比较踏实的。
  她只是把之前借的银子还清了而已。
  得到消息的时候她算了算家底,笑眯眯的同楚元道:“总算有点从二品副帅, 堂堂伯爵府大户人家的气派了。”
  楚家的家底是很薄的, 只能从楚元十年前从军算起。
  京城那栋五进带大湖的大宅子那是皇帝赐还的祖宅, 但其他能动用的银钱就不多了。
  如今,总算有十万以上的家底了。
  如此一来,楚元两份俸禄领着,时常得些赏赐、发点战争财, 然后他和谢穆宁名下的铺子、庄子加起来一年约莫二三万两银子的收益。
  十二万两银子放银号,一年又是四千八百两的利息。
  完全可以不用为钱发愁了。
  谢穆宁道:“我觉着有了海贸这次赚钱的先例,陆上贸易如果要集资也会容易许多。户部得赶紧拿章程出来才是。不然, 大家一窝蜂的去走人情、找关系,要乱套的。”
  姜韬如今门庭的确热闹得很。以前是他化缘一样的去跟人讨钱, 如今都是捧着钱上门来求他。
  如今但凡有点分量的人,都在密切关注此事。
  但对姜韬夫妇来说, 感受只有四个字:不堪其扰!
  所以他的确是赶紧初步拟了章程, 进宫见皇帝面禀。
  “皇上, 臣的意见以后必须限额:每户只允许投一万两银子以内。而且宝船上不能超载,不然很可能重蹈覆辙。但就算是这样,恐怕一百个名额也不够分。”
  皇帝看着他,很有几分惊讶地道:“你这意思不会是,朕下回也只能投一万两吧?”
  皇帝这回内库投了二十万两,收回五十万两也是尝到甜头了。谁会嫌钱多呢?
  结果一听,限额都限到他头上了。
  姜韬笑,“皇上、舅舅,您就带个头吧。不然臣这差事真不好当啊。去年跟臣哭穷的人,如今都有银子了呢。臣从宫门到御书房这一路,来打招呼的不下十人。”
  刘钰瞥他一眼。这时节在宫里敢上前同姜世子打招呼,他还得停下来回应的,肯定是各宫主子跟前得脸的人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