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1 / 3)
众人在楚家庭院里坐下, 这会儿已经有些许初春的景致了。
大家的确是越到三月心头越不安稳。楚元肯回来把大家伙叫到一起说说,呼啦啦的就都来了。
长公主一进来, 先到的边将夫人等都起身给她行礼。然后都眼巴巴的盯着她,等着她说点什么。
长公主扯扯嘴角,“本宫并无最新消息。今天是楚将军召集大家来的,大家一会儿听他说吧。”
楚府婢女将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点心端了过来,让众人品尝。
楚府有几个御厨的消息早传开了。不过来历大家伙也清楚,是几家人凑的。尤其如今,王爷和姜二公子、长公主都搬走了,那就只剩东宫出借的那一个了。
但是冲着是宫中的点心样式,大家还是都拿了一个来吃。
长公主心道:你们难道是来吃东西的?吃人的嘴短啊。
她心头暗骂那两口子奸猾, 把她拉来当靶子。
总算, 到了点那两口子总算是来了。
楚元道:“大将军知道大家都很焦虑, 让我回来安抚一下。”
有人道:“楚将军, 别的事儿都好说。可这是白花花的样子倒进海里去了啊。你要怎么安抚啊?”
楚元道:“我家也有五万两银子在船上,我能不急么?大家耐着性子听我说。这钱呢, 就是长公主府、东宫, 那都是决计赔不出来的。而且也没有这个道理。您说是吧,长公主?”
长公主自然只能说‘是’, 还补充了两句,“都是自愿的。本宫投了五万两,皇上投了二十万两。这是天灾,没处找人赔去的。”
“那你还安抚我们什么啊?”赵将军的夫人道。
楚元道:“如果宝船真的出事了, 搞不好接下来的军需都要拖欠。大将军的意思,让我设法把向诸国出售丝绸、瓷器的生意明路化。”
胡夫人道:“这个可以啊。那宝船是天灾, 一出事就全倒进海里了。但走陆路的话, 之前我们各府家将护送, 哪怕遇上沙匪,十次里也能有六七次成功的。但是,之前不是说有隐患么?”
楚元点头,“对,这两年北戎人过来抢不到多少粮食。就有黑心粮商走私粮食,高价卖给北戎人。甚至还有人替北戎人打听咱们的布防的。悬镜司杀了一批,都是斩首示众的。但财帛动人心啊!所以才说要明路化,官营。这次损失的各位,到时候可以按数额再投资。”
“还要投资啊?”
“总不能无中生有吧?这说的是宝船沉海的情况,如果没沉自然是最好。大家伙就等着分钱就是了。消息到了京城,悬镜司会以最快的速度送消息到北境的。”
众人点点头,算是有点底了。海贸翻船了,走丝路做生意能赚回来也是可以的。
“楚将军,这真能过明路?”
楚元看向长公主,“如有需要,我会呈请户部姜侍郎代为奔走。到时候长公主也可以替我们敲敲边鼓的。”
长公主道:“这事儿怎么就落到本宫大儿头上了?”
“这不正是户部的差使么?而且如果宝船沉海,户部肯定也想开辟新的财路的。姜侍郎当仁不让啊。又或者,萧尚书亲自主理此事?”
长公主觉得牙疼,不是她大儿子,就是她亲家。反正这事儿跟她家脱不了干系。她还真的去帮忙敲边鼓才成了。
得到了这个答复,边城众人算是被安抚住了。一个个谢过谢穆宁招待的点心,告辞去了。
楚元问长公主,“姜、萧两家结亲,这户部可就被你们把控住了。朝上没人多想?”
长公主也在想这茬,“殿下需要韬儿在户部。而萧尚书更是在户部多年,也没道理让他离开。照这么说,让韬儿出京负责海陆商路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不还有个右侍郎么。姜世子出京也是捏着财权,一样可以为朝廷、为皇上和殿下出力。” ↑返回顶部↑
大家的确是越到三月心头越不安稳。楚元肯回来把大家伙叫到一起说说,呼啦啦的就都来了。
长公主一进来, 先到的边将夫人等都起身给她行礼。然后都眼巴巴的盯着她,等着她说点什么。
长公主扯扯嘴角,“本宫并无最新消息。今天是楚将军召集大家来的,大家一会儿听他说吧。”
楚府婢女将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点心端了过来,让众人品尝。
楚府有几个御厨的消息早传开了。不过来历大家伙也清楚,是几家人凑的。尤其如今,王爷和姜二公子、长公主都搬走了,那就只剩东宫出借的那一个了。
但是冲着是宫中的点心样式,大家还是都拿了一个来吃。
长公主心道:你们难道是来吃东西的?吃人的嘴短啊。
她心头暗骂那两口子奸猾, 把她拉来当靶子。
总算, 到了点那两口子总算是来了。
楚元道:“大将军知道大家都很焦虑, 让我回来安抚一下。”
有人道:“楚将军, 别的事儿都好说。可这是白花花的样子倒进海里去了啊。你要怎么安抚啊?”
楚元道:“我家也有五万两银子在船上,我能不急么?大家耐着性子听我说。这钱呢, 就是长公主府、东宫, 那都是决计赔不出来的。而且也没有这个道理。您说是吧,长公主?”
长公主自然只能说‘是’, 还补充了两句,“都是自愿的。本宫投了五万两,皇上投了二十万两。这是天灾,没处找人赔去的。”
“那你还安抚我们什么啊?”赵将军的夫人道。
楚元道:“如果宝船真的出事了, 搞不好接下来的军需都要拖欠。大将军的意思,让我设法把向诸国出售丝绸、瓷器的生意明路化。”
胡夫人道:“这个可以啊。那宝船是天灾, 一出事就全倒进海里了。但走陆路的话, 之前我们各府家将护送, 哪怕遇上沙匪,十次里也能有六七次成功的。但是,之前不是说有隐患么?”
楚元点头,“对,这两年北戎人过来抢不到多少粮食。就有黑心粮商走私粮食,高价卖给北戎人。甚至还有人替北戎人打听咱们的布防的。悬镜司杀了一批,都是斩首示众的。但财帛动人心啊!所以才说要明路化,官营。这次损失的各位,到时候可以按数额再投资。”
“还要投资啊?”
“总不能无中生有吧?这说的是宝船沉海的情况,如果没沉自然是最好。大家伙就等着分钱就是了。消息到了京城,悬镜司会以最快的速度送消息到北境的。”
众人点点头,算是有点底了。海贸翻船了,走丝路做生意能赚回来也是可以的。
“楚将军,这真能过明路?”
楚元看向长公主,“如有需要,我会呈请户部姜侍郎代为奔走。到时候长公主也可以替我们敲敲边鼓的。”
长公主道:“这事儿怎么就落到本宫大儿头上了?”
“这不正是户部的差使么?而且如果宝船沉海,户部肯定也想开辟新的财路的。姜侍郎当仁不让啊。又或者,萧尚书亲自主理此事?”
长公主觉得牙疼,不是她大儿子,就是她亲家。反正这事儿跟她家脱不了干系。她还真的去帮忙敲边鼓才成了。
得到了这个答复,边城众人算是被安抚住了。一个个谢过谢穆宁招待的点心,告辞去了。
楚元问长公主,“姜、萧两家结亲,这户部可就被你们把控住了。朝上没人多想?”
长公主也在想这茬,“殿下需要韬儿在户部。而萧尚书更是在户部多年,也没道理让他离开。照这么说,让韬儿出京负责海陆商路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不还有个右侍郎么。姜世子出京也是捏着财权,一样可以为朝廷、为皇上和殿下出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