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卖菜的老阿姨知道卫老太在大学教书,是体面的文化人,每次卫老太从她家摊儿上买菜的时候,她都会给卫老太算的便宜一点,一来二去,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见卫老太领着两个满面风霜、衣着土掉渣的人过来,卖菜的老阿姨关切地问,“孙老师,你哥嫂来京城这边看你了?”
  卫老太愣了一下,见卖菜的老阿姨盯着卫四柱同姚翠芬看,满头黑线,“这哪是我哥嫂,这是我儿子和儿媳妇,四儿子和四儿媳妇,就是我家喜丫头的亲爸亲妈。”
  “啊?”买菜的老阿姨就差在脸上写‘我才不信’四个字了,她问卫老太,“孙老师,你长得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有看着这么显老的儿子和儿媳妇?你家喜丫头更是俏生生的,嫩得和鲜花一样,她爸她妈看着这么老呢?”
  卫老太瞅了一眼哭丧着脸的姚翠芬,赶紧描补说,“他们夫妻俩之前一直都在艰苦岗位上工作,那边水土不如京城这边养人,所以看着有点显老,但你想想,喜丫头都二十岁了,她还是家里小的那一个,她爸她妈都是四十出头的人,长这样不是正常的吗?”
  买菜的老阿姨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十分大方地给卫老太抓了一把香菜,还抹去了买菜的零头,同卫老太说,“那你可得留你儿子儿媳在京城多住一段时间,把人给养的年轻一些,还有这衣服,你记得都带着换一换,咱京城早就不时兴这些款式了,我卖菜都不好意思穿出来。”
  “对了,孙老师,你家喜丫头是不是处对象了?她刚刚和一个模样长得特别俊的小伙子搭伴儿来了菜市场一趟,她从猪肉摊上买了一刀肉,还从我这儿买了一把嫩蒜薹,我看那样子,你家喜丫头应该是要给那小伙子做饭吃,是不是好事将近了?”
  卫老太:“???”她咋不知道这回事?
  姚翠芬:“……”她亲儿子结婚的事情,她是被人安排好的,现在闺女处对象的事情连卖菜大妈都知道了,她也从未听说过,那真是她儿子和闺女吗?
  “四柱,我决定了,这次来了京城之后,咱俩就不回去了!不然哪天我这儿子和闺女不认我了,我都不知道。”姚翠芬带着哭腔说。
  第94章
  听了那卖菜老阿姨的话, 卫老太一脸惊讶, 不过她惊讶的地方与其它人不一样, 准确地说, 卫老太是惊喜,她问那卖菜老阿姨, “你说的是真的?喜丫头真的开窍了?我看她从小到大,除了学习的事情之外,再没操心过别的,原本还担心这孩子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开窍呢!这下可好了, 省的我再替她操心。”
  “老妹儿,咱改天在聊, 我得回去看看我孙女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对象去!对了, 那我得再多买一些菜, 未来孙女婿上门,给人家吃的东西可不能寒酸了。”
  卫老太高兴地又挑了好几把嫩嫩的青菜,一并结了账, 领着卫四柱与姚翠芬往四合院走。
  姚翠芬憋了一肚子的疑惑想问卫老太, 忍不住开口了, “妈, 喜丫头处对象,你怎么一点都不担心呢?这还八字没一撇呢, 你说说是未来孙女婿了, 万一喜丫头处对象的那人长得磕碜还心眼坏, 那咱不哪怕是做让喜丫头嫉恨的大棒, 也得把这对儿不怎么合适的鸳鸯给打散啊!”
  卫老太睨了姚翠芬一眼,“我不信喜丫头的眼光,信你的?喜丫头做事,什么时候不靠谱过?”
  姚翠芬无话可说,她觉得卫老太说的挺有道理。
  她那个闺女确实比别人家的娃儿省心多了。
  卫老太领着姚翠芬和卫四柱到家时,卫添喜正和贺远在厨房里忙活呢,她刚把新鲜的肉切成小肉丁放到锅里炖着,贺远手里抓着一把蒜薹,熟练地择菜,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卫添喜问贺远,“贺老师,你平时自个儿做饭吃?还是去食堂吃大锅饭?”
  “自个儿做饭吃,科学院不同研究所是单独开设的,又不聚在一块儿,那些人多的研究所还好一点,值当开设一个小食堂,咱核物理研究所统共也没有十个人,还招个厨子进来?咱没有那闲钱,也没有那空地方,我一般都是在宿舍里自个儿做饭吃。”
  卫添喜说,“核物理研究所迟早都会做大的,相比起核裂变来,核聚变的发展前景更好,西南核物理研究所因为看不到核聚变的前景,暂时也不想在核聚变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才把核聚变单独分出来,等咱这边做出一些成果来之后,他们迟早会后悔的。”
  贺远没有卫添喜这么乐观,他问卫添喜,“那你呢?是准备一直都专注于数学研究,还是往其它领域也探一探?”
  卫添喜眉头轻皱,“我没说我一直都专注于数学研究啊,别的我也在看,就好比最近在科工院那边做的超级计算机迭代,其实真正费时间的不是数据迭代设计,而是其它领域出现的问题,比如说计算机处理器的优化,芯片材料的选择……很多问题看似是同数学不沾边的,但如果深入研究的话,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是宇宙的密码,从宏观到微观,所有真理的解开都离不开数学,同样,如果能把数学学好,想要跨到别的领域去做研究,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补充一些那个领域特有的理论知识就可以。”
  “就拿你们所研究的可控核聚变举例,你们现在所纠结的低氚滞留问题,其实很简单,氘氚反应是最容易控制的聚变反应,但氚的半衰期短,不存在天然氚,人工制造的造假太昂贵,所以氚需要循环利用。”
  “问题处在氚回收的途径上,你们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材料将氚回收,但苦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想要进行大面积的试验不可行,所以无法推动下去。”
  “但在我看来,熟悉了氚的性质之后,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很容易就能推导出合适的材料来。对于数学好的人来说,很多科研人员遇到的大山,其实不过是一叶障目,掀开那片叶子,问题自然就明了了。”
  贺远一个出身就把蒜薹扯成了一段又一段的,他问卫添喜,“你用数学模型计算过?你的结论是什么?”
  “用倍增过的中子和液锂反应,便可以实现把氚回收的目的。”卫添喜说完之后,生怕贺远不信,又补充了一句,“我有九成的把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