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礼 第81节(2 / 4)
他当然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讲这件事的原因牵扯的到旁人身上。
雷鸣响彻黑夜,劈向长安的千家万户。
一道闪现从窗前划过,皇上看了一眼,紫色的。真是配得上这无底洞的暗夜。
皇上问:“你们觉得这雨下得如何?”
三人闻言,皆有些意外。老师并没有同他们讲这雨究竟如何。
三皇子道:“春日降雨是上苍在护佑大雍的百姓。”
七皇子道:“儿臣同三皇兄想的并无差别,雨适时而落,如此才适合百姓耕种。”
到了赵臻,又是支支吾吾。
三人的目光皆落在赵臻身上,他有些紧张低下了头,“久旱逢甘霖。”他只吐出了这五个字。
而这五个字却让另外两人深感意外,久旱?活在深宫的人对这些节气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只有那些依靠着老天生活的人才知道这雨究竟是不是久旱的甘霖。
对于赵臻的回答,就连皇上也有些意外。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是心系万民的君王,如此,便能是。
但他还是叹了声气,谁都能是,唯有赵臻,真的能是吗?
房中安静仿佛他们置身于外面的雨中,恐怕这天下都没有再比他们更显生分的父子了。皇上微微闭上双眼,这景象在他年幼时也记得,当初他和两位兄长、三个弟弟陪同父皇夜聊。
当时谁都不会想到,最默默无闻的他会成为下一代君王,就连他自己都没想过,当日所在的所有兄弟都死在了自己手下。
那他的儿子们呢?若是一个成为了君王了,会不会放其他人一条生路?
“若是将军打了败仗回来应当如何处置?”皇上强行将自己从那股情绪中逼出来,问了一个他当下正要解决的问题。
“这次,太子先说。”皇上道。
这回赵臻倒没有退缩,他想了想开口道:“儿臣以为,要视情形而论。若是我方本就不占上风,败兵之责不一定在将,将归,若是尽力为之,要念其操劳,若未尽全力且畏畏缩缩,便责罚之,群臣观之再不敢犯。倘若我方乃上风,兵败,说明其不适合带兵,贬职。带兵之将如大雍帝王一般,君王稳臣民之心,将领稳士兵之心。一战胜负,将领是要担主责的。”
“儿臣以为太子所言并不恰当。”三皇子忽然开口道:“操劳无用那便是无功,无功又何念其操劳?败军之将,必责罚之,如此往后的将领才不敢再犯。”
三皇子激烈的样子之击太子,而对方却一个眼神都没给他。
气氛活跃了起来,皇上打心眼儿里高兴。方才的两种说辞,其实三皇子最像他,往常的败军之将,能逃一死便是好的。只有这样,他们在战场上才会为了自己的性命拼命厮杀。
他又指了指七皇子, “老七来说说。”
“儿臣的想法同太子相似,方才三皇兄说的不无道理,只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恐怕太强人所难,容易……”七皇子瞧瞧抬眼看了下皇上,他自然是清楚自己父皇的治国之策的,这话若是说出来岂不是让父皇不痛快。
“但说无妨。”皇上道。
七皇子接着说:“容易失了臣心。倘若将领真的在战场拼尽全力却还是惨败,若念及一家老小,或可回长安,但若是自私些,想要苟活,未免不会叛变。”
皇上的手轻叩着案,“臻儿可还要再补上两句?”
赵臻正欲开口,只听三皇子又道:“所谓忠臣良将都是筛选出来的,若是真的叛变了只能说明他本就有此心思。况且,若是连妻儿都能抛弃的人,留着又有何用。”
“儿臣不同意三皇兄的话。”赵臻声音轻柔,他低头深思的样子,像极了他的母亲。皇上看着看着便愣了神,这孩子还是有些他母亲的聪慧在的。
“无论是对臣子还是百姓,都要将其看做活生生的人。只有将限度放开,言官才敢上谏,也只有给足将领权利和后路,战场厮杀才能无后患。若是一有错就要赶尽杀绝,岂非是个臣子都必须战战兢兢?他们连自己都忧心不过来,何来心思担心大雍的天下?”
这些话从皇上的耳中过去,他已经许多年没听人这样说过了。他自己就是个固执己见的君王,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听臣子的建议。不过他虽然顽固,耐不住朝中有几个硬的。有人不怕死的提意见,他也就是当时恼怒,事后还是会思考是否要采用。 ↑返回顶部↑
雷鸣响彻黑夜,劈向长安的千家万户。
一道闪现从窗前划过,皇上看了一眼,紫色的。真是配得上这无底洞的暗夜。
皇上问:“你们觉得这雨下得如何?”
三人闻言,皆有些意外。老师并没有同他们讲这雨究竟如何。
三皇子道:“春日降雨是上苍在护佑大雍的百姓。”
七皇子道:“儿臣同三皇兄想的并无差别,雨适时而落,如此才适合百姓耕种。”
到了赵臻,又是支支吾吾。
三人的目光皆落在赵臻身上,他有些紧张低下了头,“久旱逢甘霖。”他只吐出了这五个字。
而这五个字却让另外两人深感意外,久旱?活在深宫的人对这些节气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只有那些依靠着老天生活的人才知道这雨究竟是不是久旱的甘霖。
对于赵臻的回答,就连皇上也有些意外。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是心系万民的君王,如此,便能是。
但他还是叹了声气,谁都能是,唯有赵臻,真的能是吗?
房中安静仿佛他们置身于外面的雨中,恐怕这天下都没有再比他们更显生分的父子了。皇上微微闭上双眼,这景象在他年幼时也记得,当初他和两位兄长、三个弟弟陪同父皇夜聊。
当时谁都不会想到,最默默无闻的他会成为下一代君王,就连他自己都没想过,当日所在的所有兄弟都死在了自己手下。
那他的儿子们呢?若是一个成为了君王了,会不会放其他人一条生路?
“若是将军打了败仗回来应当如何处置?”皇上强行将自己从那股情绪中逼出来,问了一个他当下正要解决的问题。
“这次,太子先说。”皇上道。
这回赵臻倒没有退缩,他想了想开口道:“儿臣以为,要视情形而论。若是我方本就不占上风,败兵之责不一定在将,将归,若是尽力为之,要念其操劳,若未尽全力且畏畏缩缩,便责罚之,群臣观之再不敢犯。倘若我方乃上风,兵败,说明其不适合带兵,贬职。带兵之将如大雍帝王一般,君王稳臣民之心,将领稳士兵之心。一战胜负,将领是要担主责的。”
“儿臣以为太子所言并不恰当。”三皇子忽然开口道:“操劳无用那便是无功,无功又何念其操劳?败军之将,必责罚之,如此往后的将领才不敢再犯。”
三皇子激烈的样子之击太子,而对方却一个眼神都没给他。
气氛活跃了起来,皇上打心眼儿里高兴。方才的两种说辞,其实三皇子最像他,往常的败军之将,能逃一死便是好的。只有这样,他们在战场上才会为了自己的性命拼命厮杀。
他又指了指七皇子, “老七来说说。”
“儿臣的想法同太子相似,方才三皇兄说的不无道理,只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恐怕太强人所难,容易……”七皇子瞧瞧抬眼看了下皇上,他自然是清楚自己父皇的治国之策的,这话若是说出来岂不是让父皇不痛快。
“但说无妨。”皇上道。
七皇子接着说:“容易失了臣心。倘若将领真的在战场拼尽全力却还是惨败,若念及一家老小,或可回长安,但若是自私些,想要苟活,未免不会叛变。”
皇上的手轻叩着案,“臻儿可还要再补上两句?”
赵臻正欲开口,只听三皇子又道:“所谓忠臣良将都是筛选出来的,若是真的叛变了只能说明他本就有此心思。况且,若是连妻儿都能抛弃的人,留着又有何用。”
“儿臣不同意三皇兄的话。”赵臻声音轻柔,他低头深思的样子,像极了他的母亲。皇上看着看着便愣了神,这孩子还是有些他母亲的聪慧在的。
“无论是对臣子还是百姓,都要将其看做活生生的人。只有将限度放开,言官才敢上谏,也只有给足将领权利和后路,战场厮杀才能无后患。若是一有错就要赶尽杀绝,岂非是个臣子都必须战战兢兢?他们连自己都忧心不过来,何来心思担心大雍的天下?”
这些话从皇上的耳中过去,他已经许多年没听人这样说过了。他自己就是个固执己见的君王,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听臣子的建议。不过他虽然顽固,耐不住朝中有几个硬的。有人不怕死的提意见,他也就是当时恼怒,事后还是会思考是否要采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