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妹妹回来了 第22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舒今越想想也是,他能在上辈子做成幕后大佬,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过人之处,哪怕就目前她知道的,他也肯定能成功。
  她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那就是要在至少半个月内卖5辆小汽车出去,一个月内至少要卖7辆,你任务挺重啊。”
  徐端笑笑,“没事,我心里有数,你别太累,记得晚上早点睡。”
  舒今越这一夜睡了个安稳觉,却哪里知道,徐端送她的“礼物”还没完,居然连人日也就昨天的石兰省头条做了一个深入探讨,“四问中医”,围绕着中医中药的历史渊源、科学性、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展开一个讨论,邀请到的是目前全国知名的社论专家,不过因为没放在头版头条,所以今越一开始都没注意到。
  还是她晚上去上班的时候,第一天上岗的胡荣胜拿来一份人日,“今越来来来,这说的是你吧?”
  舒今越一看,人物和事迹都对得上,还附了一张她给布莱恩看病的照片,不过又是另一个角度拍的,跟省报上的不一样,这一次没有再把其他专家拍成实习生,画面里只有她和布莱恩两个人:她一脸自信从容,带着淡淡的笑意,布莱恩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一个稳操胜券,一个愁眉不展,形成鲜明对比。
  不用说什么,但凡看见照片的人都会想:这老外不会是生什么严重的病了吧?这医生肯定能治好,肯定有把握!
  两个不同的人种之间的对比,即使是不懂医学的人看了也会油然而生一种骄傲与自豪,就像山口幸子和布莱恩刚到龙国的时候,看着质朴贫穷的龙国人,他们即使没有恶意,也会油然而生一种傲气。
  再配上由知名社论专家亲自操刀的文字,引经据典,鞭辟入里,妙笔生花,写作水平比省报强了不是一星半点,一看就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当然,最后也着重肯定了现今允许私人开设诊所这一革新政策的重大意义,这不仅仅是缓解了公立医疗机构接诊压力,还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渠道接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中医更能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云云。
  胡荣胜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是逐字逐句的研究,也不知道想挑挑错还是怎么着,最后他不得不心服口服:“写这篇社论的人,实在是厉害。”
  今越看了看名字,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知道徐端上哪儿找的。不过,能找到社论专家操刀跟能在人日上发文比起来,她觉得徐端肯定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果然,就连胡荣胜也说:“而更高明的,是把这件事发到报纸上的人,应该不是你想的招数吧?”
  舒今越赧然,说实话她还真没想到这么干,毕竟每天太忙了,忙到回家就只想睡觉,压根想不起来这些专业以外的事。
  她记得几年前,她在徐端办公室里,他很肯定地说,以后脏活累活就交给他。
  是的,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践行,她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好好的干专业就行了,跟专业无关的事,自有人帮她摆平,有时候她觉得徐端就像她的家庭煮夫,有他在,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遇到疑难杂症会不会看不好。
  “今越想什么呢,听见我说的话没?”
  “啊,胡师傅您说啥?”
  胡荣胜好笑,笑起来露出一张英俊的脸,脸上连皱纹都很少,这张脸可以说是老少通吃,中午三个小不点来玩,都争着要他抱呢。
  “我说,这两份报纸一上,你接下来怕是不得安宁了。”
  话音刚落,门口就涌进一群人,“这就是咱们的舒医生,帮我看肝病的舒医生,上报纸的舒医生。”
  小田立马笑着说:“几位同志,找舒医生看病的话需要来这边挂号哦,今晚限二十个号。”
  于是,刚才还有说有笑亲如一家的一群人,立马就顾不上笑了,抢着排队先!
  开玩笑,二十个号,要是晚几分钟就没了,他们这趟就白来了。
  是的,他们不仅来看传说中的治好自己朋友肝病的舒医生,来看上报纸的舒医生,当然还要看自己的病。只要是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生病的?大病没有,但脾胃睡眠大小便男妇科……总有一种或者几种病吧。
  事实证明,他们生的也确实不是什么大的毛病,今越看得很快,平均五分钟一个。
  这个看完出去交钱,胡荣胜照方抓药,那个又看好交了钱等着了,要是换了别的药师肯定忙不过来,但胡荣胜那可是老师傅,他的动作快准狠,任何药物不用过秤,用手一捏,一撮就精准无比,什么六克九克十二克的,他信手拈来。
  小田在旁边看得咋舌,抽空跟赵婉秋聊天:“赵阿姨,胡师傅都不需要用秤吗?剂量准吗?”
  要知道,她刚来上班第一天,赵婉秋就再三强调药物的种类和克数,有些药名很类似的药物,有些是同一种药物但克数不一样,功效也大相径庭。
  赵婉秋也不敢说话,她是第一次见抓药不用秤的师傅,出于谨慎,她还是走过去,悄悄趁他不注意的时候,用小秤复核了一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