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妹妹回来了 第223节(2 / 4)
这福气当年王晓红咋就不知道珍惜呢,只能说她活该啊!
舒今越刚走到门口听见这么一句,忽然想起王晓红,她上个月才刚见过一面,他们拎着东西去王家感谢王老五,正巧遇到她也在。
据她自己说,那年病好之后,她就去了南方,在一个校办皮鞋厂里打工,多劳多得做计件的,她工资可不低,这两年回村后还把村里好几个姐妹也带出去了,现在她们合计着要从厂里承包一批活计出来自己干,干不完还能从外面招人来干,看穿着和谈吐,应该是挣到不少钱了。
“王晓红她妈真是,把我当成啥了,最近又来磨我家老赵,让老赵给王晓红介绍对象,说不拘是城里还是农村户口,只要不嫌弃她以前那些事就行,老赵想答应,我跟他吵了一架,这家子的事他要敢管,我就不跟他过了!”赵大妈这不,一下又说到了王晓红的终身大事上。
“这事确实不好管,我听今越说,人现在在南方,时髦得很,又能挣钱,一般的男人她也看不上,你别媒没做成反落埋怨。”赵婉秋诚心劝道。
舒今越听了两耳朵,没再放心上,陪着老妈把最后一个病人的药抓好,在玻璃门上挂上“休息中”的大牌子,上面写着下午的上班时间,母女俩一起回家吃饭。
“怎么样,去看那病人?”
“还行,有七八分把握吧。”
赵婉秋眼睛一亮,拉着她的手,“快跟妈说说你的思路。”
跟其他的母女不一样,她俩除了聊八卦,更多的时候是聊专业问题,聊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各自的治疗思路和效果,这种时候舒立农总说,她俩更像同事,而不是母女。
“病人的脉是沉细弦的。”
赵婉秋一点就通:“所以你考虑是脾肾两虚,湿热下注?”
“对,结合问诊情况来看,也确实是这样。”
于是,赵婉秋又追问问诊细节,今越一边说,一边吐槽病人的反驳型人格,她行医很多年了,这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类型的,别说还真有点新鲜。
舒今越的方子到底有没有效,比她们更期待效果的除了病人一家,就是布莱恩。
布莱恩这两天可没闲着,他找杨茉莉询问,能否为他请一位专门的中医学老师,他想了解一下这门学科。
是的,现在他愿意称之为学科,以前他称东方巫术的东西。
杨茉莉和覃海洋都不懂,他们医院又是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这么些年都半死不活的,要找一名中医老师难倒是不难,可却需要懂外语,这就难了。
覃海洋见女朋友这么为难,笑道:“咱们可以找今越的同学啊,那天跟今越坐一起那个小姑娘,听说是她们班的尖子生,成绩和今越不相上下。”
杨茉莉半信半疑,她记得那姑娘很娇小,一整个就是少女版的舒今越,以她的审美那就是个中学生(小学生),能懂啥专业知识?
“咱们就试试吧,那个女孩子也很聪明的。”
杨茉莉实在是想不出还能去哪里找这么一个既懂中医又懂英文还精通西医的人,只能说那就试试吧,不行还是得她自学中医。
林珍接到这么个特殊任务也很高兴,带教老师直接给她放了三天假,让她好好的陪同外宾,尽量把外宾带到环境好的、能展现龙国文化的地方,这事还惊动了主管外事的部门,直接给她批了三百元经费,要求只有一个——展现龙国新风貌,让外宾宾至如归。
林珍领了任务,怎么执行的,舒今越暂时还不知道,她这几天兴冲冲的每天都期待二嫂的小卖部快点开张。什么外宾什么接待,柳叶胡同的人们并不在意,他们只关心老舒家最近最大的事。
“都装修好了,货也进来了,但你二哥说刚装修完,屋里有气味儿,怕对我身体不好,等散散味儿再开业。”徐文丽指着胡同口第一家的倒座房说。
舒今越看过去,墙上正对胡同口挂着个白底红字的牌子,上面大大的写着五个字:文丽小卖部。
“咦……居然还是闪着灯的?”
徐文丽得意道:“对,你二哥说了,这种灯是徐端找人帮忙做的,说是跟汽车上的什么灯一样,白天看着跟其它的招牌一样,但光线一暗下来,它就会发光,到了晚上更是,亮堂堂的,我昨晚试过,站在胡同对面的马路上都能看见。”
这样,文丽小卖部的招牌可就亮到马路对面去啦,更何况马路上经过的行人和车辆,一眼就能看见!这无异于是每天都在播放的免费广告呀!
舒今越心说,徐端还挺会的。 ↑返回顶部↑
舒今越刚走到门口听见这么一句,忽然想起王晓红,她上个月才刚见过一面,他们拎着东西去王家感谢王老五,正巧遇到她也在。
据她自己说,那年病好之后,她就去了南方,在一个校办皮鞋厂里打工,多劳多得做计件的,她工资可不低,这两年回村后还把村里好几个姐妹也带出去了,现在她们合计着要从厂里承包一批活计出来自己干,干不完还能从外面招人来干,看穿着和谈吐,应该是挣到不少钱了。
“王晓红她妈真是,把我当成啥了,最近又来磨我家老赵,让老赵给王晓红介绍对象,说不拘是城里还是农村户口,只要不嫌弃她以前那些事就行,老赵想答应,我跟他吵了一架,这家子的事他要敢管,我就不跟他过了!”赵大妈这不,一下又说到了王晓红的终身大事上。
“这事确实不好管,我听今越说,人现在在南方,时髦得很,又能挣钱,一般的男人她也看不上,你别媒没做成反落埋怨。”赵婉秋诚心劝道。
舒今越听了两耳朵,没再放心上,陪着老妈把最后一个病人的药抓好,在玻璃门上挂上“休息中”的大牌子,上面写着下午的上班时间,母女俩一起回家吃饭。
“怎么样,去看那病人?”
“还行,有七八分把握吧。”
赵婉秋眼睛一亮,拉着她的手,“快跟妈说说你的思路。”
跟其他的母女不一样,她俩除了聊八卦,更多的时候是聊专业问题,聊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各自的治疗思路和效果,这种时候舒立农总说,她俩更像同事,而不是母女。
“病人的脉是沉细弦的。”
赵婉秋一点就通:“所以你考虑是脾肾两虚,湿热下注?”
“对,结合问诊情况来看,也确实是这样。”
于是,赵婉秋又追问问诊细节,今越一边说,一边吐槽病人的反驳型人格,她行医很多年了,这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类型的,别说还真有点新鲜。
舒今越的方子到底有没有效,比她们更期待效果的除了病人一家,就是布莱恩。
布莱恩这两天可没闲着,他找杨茉莉询问,能否为他请一位专门的中医学老师,他想了解一下这门学科。
是的,现在他愿意称之为学科,以前他称东方巫术的东西。
杨茉莉和覃海洋都不懂,他们医院又是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这么些年都半死不活的,要找一名中医老师难倒是不难,可却需要懂外语,这就难了。
覃海洋见女朋友这么为难,笑道:“咱们可以找今越的同学啊,那天跟今越坐一起那个小姑娘,听说是她们班的尖子生,成绩和今越不相上下。”
杨茉莉半信半疑,她记得那姑娘很娇小,一整个就是少女版的舒今越,以她的审美那就是个中学生(小学生),能懂啥专业知识?
“咱们就试试吧,那个女孩子也很聪明的。”
杨茉莉实在是想不出还能去哪里找这么一个既懂中医又懂英文还精通西医的人,只能说那就试试吧,不行还是得她自学中医。
林珍接到这么个特殊任务也很高兴,带教老师直接给她放了三天假,让她好好的陪同外宾,尽量把外宾带到环境好的、能展现龙国文化的地方,这事还惊动了主管外事的部门,直接给她批了三百元经费,要求只有一个——展现龙国新风貌,让外宾宾至如归。
林珍领了任务,怎么执行的,舒今越暂时还不知道,她这几天兴冲冲的每天都期待二嫂的小卖部快点开张。什么外宾什么接待,柳叶胡同的人们并不在意,他们只关心老舒家最近最大的事。
“都装修好了,货也进来了,但你二哥说刚装修完,屋里有气味儿,怕对我身体不好,等散散味儿再开业。”徐文丽指着胡同口第一家的倒座房说。
舒今越看过去,墙上正对胡同口挂着个白底红字的牌子,上面大大的写着五个字:文丽小卖部。
“咦……居然还是闪着灯的?”
徐文丽得意道:“对,你二哥说了,这种灯是徐端找人帮忙做的,说是跟汽车上的什么灯一样,白天看着跟其它的招牌一样,但光线一暗下来,它就会发光,到了晚上更是,亮堂堂的,我昨晚试过,站在胡同对面的马路上都能看见。”
这样,文丽小卖部的招牌可就亮到马路对面去啦,更何况马路上经过的行人和车辆,一眼就能看见!这无异于是每天都在播放的免费广告呀!
舒今越心说,徐端还挺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