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2 / 3)
反正他在北方的声望也已经足够了,正好要开分院校,他打算去南方找个合适的地方,再开展第二所分院,换谁去,都不如自己亲自去放心。
况且,退一步,也算是给皇上留下一个证明。
表示自己真的毫无谋反做大之心。
毕竟都干脆利落的“自贬”出乡了,还能怎么一呼百应呢?
学院里不少先生们仍旧难以接受,可一些人,如柏老、曹老等人,却莫名的被这套理论所说服。
他们是知晓分院校的事情的,原本想的是对方随便派几个老师去打前阵,等房子、地方都一并收拾好了,童启再过去招生不迟,可万万没想到,对方竟希望自己亲自去选择,从择地开始。
这份一心为了教书育人的纯粹,令不少人都感觉到了自省之意。
果然,折子递上去,皇帝看完后,也是十分的惊讶。
他既震惊于童启竟然愿意用山长之位,来换取十几个百姓的性命,又意外于以华夏书院如今如此庞大的影响力,已经是个完整的书院了,可童启却能够说退就退,毫无犹豫。
难道,对方就不贪恋这背后的权力吗?
他到底图什么?
不为钱不为官,现在连名也能不要,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可想起自己还打算让童启入朝为官,担任辅政大臣的事,他又彻底的安下了心来。
不管如何,对方能够做到如此诚意,便已经表明了对大奉朝的忠诚。
他作为帝王,自然也乐得成全。
尤其是折子上那:“臣自愿前往南方,教化蛮夷,为圣上培养更多的忠良之士……”等话,更是无疑戳到了他的心坎上,让他甘愿给对方留下更多的空间与时间,慢慢科考不急。
大手一挥,同意了童启的要求。
几十名犯事的百姓被正式发往环县,担任苦役,但好在郭胜开在那处做父母官,所以可以稍微照顾着点,比起凌迟砍头之类,已经算是非常好的结局了。
亲自送着几十名百姓家属眼含热泪的离开,童启重新收拾行囊,准备前往江南,参加轮值讲学,然后再继续往南走,思索适合他建立分院校的地方。
学生们休沐归来,得知山长即将离开,且不再担任山长一职后,个个如同天塌了一般,嚷嚷着便要一同跟随。
童启立马阻止了,他道。
“明
年就是恩科考试了,难道你们不打算参加了吗?不必跟我走,科考最重要,我是去建校,又不是游玩。等分院校建好了,你们再去参观不迟。”
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搞得这么重大做什么?
他明年可还要回来呢!
毕竟家就在这里。
对哦……
因着童启这如常的态度,学生们原本的不安与焦虑也重新被安抚了下来,不再闹了。
可原本说好了要带去江南的学生名单,也跟着重新换了个遍。
童启从自愿跟随的学生们里面开始挑,不必马上参加科考的,年龄小的,优先考虑。 ↑返回顶部↑
况且,退一步,也算是给皇上留下一个证明。
表示自己真的毫无谋反做大之心。
毕竟都干脆利落的“自贬”出乡了,还能怎么一呼百应呢?
学院里不少先生们仍旧难以接受,可一些人,如柏老、曹老等人,却莫名的被这套理论所说服。
他们是知晓分院校的事情的,原本想的是对方随便派几个老师去打前阵,等房子、地方都一并收拾好了,童启再过去招生不迟,可万万没想到,对方竟希望自己亲自去选择,从择地开始。
这份一心为了教书育人的纯粹,令不少人都感觉到了自省之意。
果然,折子递上去,皇帝看完后,也是十分的惊讶。
他既震惊于童启竟然愿意用山长之位,来换取十几个百姓的性命,又意外于以华夏书院如今如此庞大的影响力,已经是个完整的书院了,可童启却能够说退就退,毫无犹豫。
难道,对方就不贪恋这背后的权力吗?
他到底图什么?
不为钱不为官,现在连名也能不要,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可想起自己还打算让童启入朝为官,担任辅政大臣的事,他又彻底的安下了心来。
不管如何,对方能够做到如此诚意,便已经表明了对大奉朝的忠诚。
他作为帝王,自然也乐得成全。
尤其是折子上那:“臣自愿前往南方,教化蛮夷,为圣上培养更多的忠良之士……”等话,更是无疑戳到了他的心坎上,让他甘愿给对方留下更多的空间与时间,慢慢科考不急。
大手一挥,同意了童启的要求。
几十名犯事的百姓被正式发往环县,担任苦役,但好在郭胜开在那处做父母官,所以可以稍微照顾着点,比起凌迟砍头之类,已经算是非常好的结局了。
亲自送着几十名百姓家属眼含热泪的离开,童启重新收拾行囊,准备前往江南,参加轮值讲学,然后再继续往南走,思索适合他建立分院校的地方。
学生们休沐归来,得知山长即将离开,且不再担任山长一职后,个个如同天塌了一般,嚷嚷着便要一同跟随。
童启立马阻止了,他道。
“明
年就是恩科考试了,难道你们不打算参加了吗?不必跟我走,科考最重要,我是去建校,又不是游玩。等分院校建好了,你们再去参观不迟。”
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搞得这么重大做什么?
他明年可还要回来呢!
毕竟家就在这里。
对哦……
因着童启这如常的态度,学生们原本的不安与焦虑也重新被安抚了下来,不再闹了。
可原本说好了要带去江南的学生名单,也跟着重新换了个遍。
童启从自愿跟随的学生们里面开始挑,不必马上参加科考的,年龄小的,优先考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