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辞旧迎新,醉酒作诗,偷的半日浮生(3 / 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然的话,你怎么超越自己?
  而且还要天下读书人的支持,自己已经把天下读书人给得罪了一遍,不说朱圣一脉全部厌恶自己,或许有一些读书人还没有那么迂腐。
  可最起码七八成是不会支持自己的。
  今日废掉百万读书人才气,这百万读书人回去以后怎么骂自己,许清宵都没啥好想的。
  还指望天下读书人帮自己?不害自己都要烧高香了。
  摇了摇头。
  许清宵长长叹了口气。
  成圣之事,现在不能去想,越想越觉得困难,纯粹是浪费时间。
  索性,许清宵将这件事情,放在一旁,至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切还有机会。
  文宫脱离之事放在一旁。
  许清宵继续落笔。
  【国运】
  是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国运之事。
  通过女帝所说,许清宵大致也明白了国运的重要性了。
  中洲有仙物之根,中州龙鼎,化为山河国运。
  所以在中州内,一旦有人建国,就会形成国运,无非是起初的国运十分虚无缥缈罢了。
  而国运的好处,最基础的便是保证你国家年年丰收,风调雨顺,不会动不动有什么大灾大难。
  如若发展成为王朝,就会形成国运之鼎,就可以稳定江山气运,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大的灾祸了。
  纵观古今往来,大部分的国家,除外敌和脑子有问题以外,大部分的国家,都不会因为资源问题而被灭国。
  无非就是百姓吃的少一点,穿的差一点罢了,但只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不会造反,也没人会去造反,毕竟你当皇帝了,国家就能发展起来?
  每一个国家或者是王朝灭亡,都离不开‘天灾人祸’,譬如说蜀郡一代,是大魏的粮仓之地,如若来一场二十年的大旱。
  看看大魏会不会乱。
  粮食短缺,马上引起市场恐慌,回头粮比金贵,有钱人屯粮,穷人饿死,民生怨道,最后怪谁?还不是怪皇帝和朝廷。
  来个有心人挑拨挑拨,没事都能给你整出点事来。
  这也是顾言为什么一直掐着钱不放了,因为一旦有真正大型的天灾人祸,所需要花费的银子,不计其数,百万万两白银,都能给你吃干净。
  当然这种级别的灾祸,千年难逢而已,但大魏国运若真的溃散,也会引起极其不好的影响,顾言也时时刻刻再防备。
  而大魏王朝自北伐之后,还能坚挺下来,最起码还能苟延残喘,就是因为国运还未散。
  国运这一块。
  许清宵的想法倒也简单,文宫脱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天灾人祸,这也是无法阻挡的事情,而眼下要做的事情就是两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