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认识,当年我们同乡一起出来人,有几个就在他那边。有啥事?”
  “那里面有口风很严的人的吧?有一些很机密的事情,需要选个人去做。”
  “李老二跟我一起在泥地里打过滚的,也识一点字,从不乱说话,现在在那边是个校尉。你要帮谁做事?”樊哙瞪着牛铃大眼问道。
  “皇后和太子。”范增答道。
  “皇后跟太子?”樊哙疑惑道。吕雉是他老婆的亲姐姐,所以他是绝对要站在她这一边的。可是她有事的话为什么不派人直接找自己呢?反而要通过范增。虽然范增是太子的老师,不过他是从楚军那边过来的,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
  范增知道自己随便一句话肯定是很难取信于人的,就拿出了吕雉给他的那块腰牌。
  樊哙看到那块腰牌,眼睛一亮。不管这中间是怎么回事,范增既然有这块腰牌,那就说明范增绝对是自己人。只要是自己人,那一切就好说了嘛!
  “好!你说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安排。”樊哙爽快地说道。
  “那就先行谢过将军了!”范增微微一揖道。
  吕雉虽然是皇后,但在深宫之中,也不好插手外面的事情。他今天告诉她英布的事情,是让她做些准备,不要让太子这边的人被卷进去了。但是具体怎么收拾英布,还得他们这些朝堂上的人出力才行。
  否则一旦让刘邦察觉到他们这股势力,产生了警觉,说不定就会成为下一个被处理的对象。任何一个君王,都是不愿意看到任何不绝对听从于自己的力量出现的。
  吕雉回到长乐宫,把所有侍从都打发出去后,一个人在内殿中展开了范增给她的绢帛。
  绢帛上只写了五户人家的女儿,分别是:中朗将卢绾的女儿卢燕、留侯张良的女儿张月、宰相萧何的女儿萧芬儿、汝阴侯夏侯婴的女儿夏侯贞儿、平阳侯曹参的女儿曹德馨。
  这几家虽然都是位高权重之人,但是张良和萧何是文官,其他几家也不是首屈一指的人家。目前煊声赫赫的十大诸侯王都没有位列其上。
  张良、萧何就不用说了,曹参是未来的宰相、夏侯婴一直为刘邦所信任,最名声不起的卢绾,也是未来的燕王啊!
  吕雉看完之后,不得不发自内心地佩服范增的狡猾老道。这基本都是现在和以后朝堂的常青树啊!
  第126章 吕雉之吾本贤后(十六)
  汉五年,汉高祖刘邦迁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汉八年,楚王被手下举报有不臣之心,但此事最终不了了之,汉高祖只是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
  韩信心怀怨恚,屡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汉高祖的不满,说自己立下偌大军功,却与一帮文臣和普通将领功名相同,耻与他们并列,还放出话说“若不是我,刘邦哪里能坐得稳这天下”。
  刘邦气得心痒痒,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踏足后宫了。吕雉估摸着,他已然是容不下韩信了。
  韩信有没有反心很难说,但他若是真的要反,单从他能影响的军事力量上来说,倒真的可能会让刘邦帝位不稳。
  韩信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军事家,善于用兵打仗、排兵布阵,若说他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帮刘邦一连灭了魏、赵、燕、齐等四股反秦势力,又灭了项羽,手中掌握过大汉半数以上的军队力量。连张良都说“韩信若反,无人可以制之”。
  刘邦虽然有手段把这些人都笼络到一起,但是他本身的军事能力是很差的。好几次都被项羽追得抱头鼠窜。到最后能够撑过来,反败为胜,离不开韩信的努力。也正因为如此,他心中对韩信更为忌惮了。
  以前两人的利益一致,倒是也算上下相得。现在变成了利益的对立面,就有点不好相处了。
  不过刘邦有自己的优势。他的皇位是义帝禅位给他的,得来的也算光明正大。他手下的张良、萧何、夏侯婴等人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打仗上不一定比得上韩信,但是其他方面也是绰绰有余的。加之老百姓遭受多年战争,正是人心思定的时候,能不打仗,都不希望会打起仗来。所以在制约韩信方面,朝野上下倒是都很团结。
  本来功名利禄就具有两面性,没有人可以只享受它的好而不用遭受它带来的风险。韩信在被贬淮阴侯的时候,没有一个大臣帮他说话的,他没从这件事中看到背后的危机,不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反而对刘邦产生了怨气,还在公众场合随便表达。这不是让刘邦对他更不放心吗?
  “侯”的爵位虽然比不上“亲王”,但是能给他和刘邦之间留出一个缓冲空间啊!没见张良就在“留侯”的位子上过得挺滋润的嘛!张良虽然不亲自带兵打仗,但对大汉的贡献可一点都不比韩信少啊!
  吕雉虽然觉得韩信这样被收拾了有一点点可惜,但也只是觉得可惜而已。路都是自己选的,她也不可能帮韩信对付自己的老公去。毕竟刘邦年纪也大了,这江山是要留给自己的儿子的,她没事干去帮助敌对势力的人干嘛?让他以后有机会威胁到自己和儿子吗?如果今天她处于刘邦的位置,也不会放过韩信的。
  韩信的事情交给刘邦头疼,吕雉在自己的长乐宫中悠哉悠哉地筹划乐儿的婚事,再想想盈儿的亲事。这天清早她正打算去御花园的荷花池边散步,侍从们禀报戚夫人又来造访了。
  这已经是她连着第五天来了,之前几次吕雉都没见她。没想到她还挺契而不舍的。吕雉想了想,让人把她放了进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