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以后还有他,他一定会代替所有爱过、保护过这个姑娘的人,永远、永远守护在她身边的!
  这边其乐融融,而一墙之隔的地方,前去拜访清竹坊叶老先生的明寅铖正大吃一惊:“世伯您,竟然就收那小子为关门弟子了!?”
  叶老微微一笑,悠哉地饮下一口茶:“尚未行礼,还需考量。”
  明寅铖张了张嘴,面前的老人家嘴上不肯承认,可管他神情,竟似是已经定下来了。
  第35章
  在大齐国,这些年老百姓们最耳熟能详的,不是皇帝姓甚名谁,而是两位驻守边疆的大将军。
  一位是镇守北疆,将蛮人拒之城门之外的宣大总督蒙炽,而另一位,是面对倭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将其打得丢盔弃甲的前江浙巡抚叶长安。
  蒙炽将军已经老了,如今还苦苦支撑在边疆,实在是朝中无后继可用,而叶长安之所以是“前”江浙巡抚,是因为他前不久被褫夺官职,押解回京了。
  如今的大齐,面上一片歌舞升平,可实质上,早已经岌岌可危,皇帝沉迷权术不思治国,朝中贪腐弊政横行,若再无变数澄清宇内,恐怕……
  那白莲教叫嚣着的叛逆之言也就不只是个笑话了。
  明寅铖原本便一直在叶长安麾下做事,眼看着朝中党争愈演愈烈,他们将军夙兴夜寐,好容易将海防治理出一点模样,谁知道远在盛京的派系斗争失败,直接就被卸了任。头顶的参天大树都倒了,他们这些小鱼小虾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不过,被贬来平洲府安平县,明寅铖其实还是挺高兴的。
  一来,这地方地处要津,位置十分重要,他守在此处,将来有个万一,总还能随机应变,多护些百姓。二来……便是一点私心,叶将军的父亲,大名鼎鼎的问渠先生便隐居此处——将军对他有知遇之恩,如今将军被害,能代他照顾家人一二,明寅铖感觉自己也能稍安心些。
  此时,清竹坊比隔壁大了不少的后院里,几位气度不凡的先生围桌而坐,叶审言敬坐末位,面色恭谨,心中暗暗叫苦。
  ——他最不耐这种场合,本以为跟着祖父从家族里跑出来,能过得清闲自在些,这怎么还阴魂不散地找上门来了?
  早知道就该早些跟谢良钰一起回去的,他家每日烧饭那味儿隔着墙飘过来,可是香得很。
  叶审言神游天外的,冷不丁听见爷爷又在炫耀他新收的徒弟,忍不住暗暗叹了一口气。
  他还挺不服气——谢良钰那小子不就是记忆力好些嘛,怎么就能得祖父如此看重?自己当年也是号称过目不忘的神童来着,祖父可从来没对自己流露出过如此赞赏期待的神情呢。
  明寅铖的震惊只能比叶审言更甚:“您、您真的收他为关门弟子了!?”
  谢良钰不知道,可身处宦海十多年的明寅铖却十分明白问渠先生的影响力,不说他那个被沿海百姓供了不知多少长生牌位的大儿子,便是他自己,在天下士林的影响力也不是简单说说的。
  问渠先生原名叶沉,老先生出身世家,父兄都是大齐的进士,可谓门庭显耀。可他偏偏无心仕途,弱冠之年考中举人之后便再未踏入科场,而是云游天下,著书立说,其书画诗文都是当今一绝,在学子中享有很高的清名。
  而且叶家世代为官,如今问渠先生年事已高,家族小辈也一个个都在朝中站稳了脚……虽则如今长安将军一系暂时落败,却也未伤到这个家族的根底,那姓谢的小子若真能攀上这艘大船,未来着实不可限量啊!
  更别说,他本身能在一介白身之时被问渠先生看重,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而且明寅铖来此之前,分明便从“上面”听到过他的名字,他甚至还精通岐黄之术,品德更多得晏老先生称赞……
  锦衣卫,清流,,世家……这谢良钰何德何能,一个深居陋巷的小小童生,就这么机缘巧合地在众多大佬面前挂了号?
  明寅铖暗暗心惊,和同样震惊的黄县丞对视一眼,已经打算好了要跟那个堪称神秘的年轻人打好关系。此外,这番事由,也要快些报给“上面”才是……
  清竹坊的小院里暗流涌动,隔壁谢家却要简单温馨得多了。
  谢良钰虽然对自己如今造成的局面稍有猜测,但也着实没有想到效果竟如此惊人,他正品尝梅娘所做的名叫“拨烂子”的东西,颇感到新奇。
  这道既可当菜又可当主食的美食主料是土豆丝,豆角丁,胡萝丝和一些他叫不上名字来的野菜,梅娘把那些东西洗干净,挂着水与玉米面和在一处,搅拌均匀之后上笼屉蒸熟。待面和里头裹着的菜丝熟透之后,再放一点点油,与葱花、辣子一起翻炒,最后出锅时的面皮晶嫩泛黄,蒸熟的菜口感绵软,与面糊融为一体,再拌上蒜泥和酱豆,香辣爽口中带着一丝清甜,简直让人停不下来。
  谢虎吃得小脸通红,辣得“嘶嘶”吸气,却是头也不抬,恨不得将脸蛋埋进碗里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