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蒙仲与赵王何(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此,向缭便解释道:“很简单,只需让赵王何与赵主父亲近即可。……阿仲,你明日不是还要陪伴赵王何么?你可以试探试探赵王何对赵主父的看法,看看这父子二人究竟有什么矛盾,然后我们再做商议。……同理,也可以试着调和赵王何与公子章的矛盾。”顿了顿,他压低声音说道:“我觉得吧,归根到底,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那些人,才是最大的隐患……总不能鹬蚌相争,最后让渔翁得了利吧?”
  “这一点我也同意向缭的观点。”
  乐毅亦开口说道:“‘旧贵族派’,在赵国根深蒂固,据我所知,这些人才真正亲善齐国的人,至于赵相肥义与赵王何,他们在‘亲齐’、‘亲宋’的政见上其实并不坚决,依我看来,只要能使赵国强盛,亲齐或亲宋,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区别不大的,因此对于我等,没有太大的利害冲突……”
  听闻此言,蒙仲摇了摇头说道:“但问题就是,为了压着赵主父与公子章,肥相也不敢过分削弱旧贵族派,他希望旧贵族派与公子章派相互牵制,使赵王何的王位能安然无恙,就好比一座天秤,他希望两边保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都有可能引发动乱。……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
  “唔……”
  蒙遂与向缭对视了一眼,旋即转头看向蒙仲:“什么是天秤?”
  “……”蒙仲张了张嘴,摇摇头解释了一番,这才让蒙遂与向缭恍然大悟:“很贴切的比喻。”
  最后,乐毅叮嘱蒙仲道:“总之,你先跟赵王何接触看看,试探试探。……无论如何,与赵王何拉近关系,这总不会是什么坏事。”
  “唔。”
  蒙仲点点头,又嘱托三名小伙伴道:“那赵主父这边,你们替我关注着,匡章兄曾说过,赵主父或有什么行动的话,应该会在今年……不,应该会在近段时间有所行动。”
  “明白了。”
  乐毅、蒙遂、向缭三人纷纷点头。
  次日午后,昨日得到赵王何邀请的蒙仲,再次前往王宫的正殿,请见赵王何。
  与昨日时一样,待等蒙仲来到正殿时,赵王何仍然捧着一册竹简在观阅着。
  在见礼之后,蒙仲故意问道:“昨日臣请见君上时,也曾见到君上正在翻阅一册竹简,是在批阅奏书吗?”
  “非也。”
  赵王何摇摇头说道:“只是在观阅各国推行的法令,权衡其中利弊。……这是肥相给寡人的功课。”说到这里,他抬头问蒙仲道:“卿对此感兴趣吗?”
  蒙仲当然不会说不感兴趣,闻言便说道:“若是君上不怪罪的话……”
  听了这话,赵王何感到十分高兴,轻轻拍了拍王案的右侧,道:“卿且移步。”
  此时,殿内柱子下仍立着许多卫士,从旁亦有不少宫中的侍从,这些人见赵王何竟然邀请蒙仲移步至王案的右侧就坐,皆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其中或有一名宫侍在旁提醒道:“君上,这不合礼法……”
  蒙仲隐约看到,赵王何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之色,一闪而逝。
  只见在片刻的沉默后,赵王何脸上勉强露出几分笑容,点点头说道:“确实是不合礼法,就连肥相也不曾……这样吧,卿且随寡人移步到偏殿。”
  “遵令。”
  蒙仲一边拱手应命,一边暗暗琢磨着赵王何方才那一闪而逝的不快之色。
  片刻后,蒙仲跟着赵王何来到了这座主殿的偏殿,在这里,就可以稍稍放宽君臣礼制,于是,赵王何索性邀请蒙仲与他同席对坐,将命宫人搬来的几册竹简,通通摆在二人面前的案几上,与蒙仲聊起了这些各国的法令。
  说是各国法令,但实际上,只有魏相李悝推行的法令,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时推行的法令,齐相邹忌推行的法令,韩相申不害推行的法令,以及最最有名的,商鞅在秦国推行的法令。
  但很遗憾的是,这些法令都不是齐全的,残缺了许多,想来各国也有意控制这些本国的法令,不予流落在外,免得被他国借鉴效仿。
  蒙仲简单观阅了几册,旋即就将手中的竹简放了下来。
  毕竟他此番前来的目的,是为了与赵王何拉近点关系,从他口中试探出与赵主父、公子章的矛盾所在,以便加以调和,又不是真的为了学习各国的法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