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 第296节(2 / 4)
“那啥,还有件事。”
晴嫣看着康熙拧着浓眉,眼中蕴含迟疑的样子,心中更不解了,到这份上她也算是看出来了康熙跑来是真得找她有事儿,但是这婆婆妈妈的作风完全不像康熙啊,她不由用贝齿咬了咬下唇,担忧地看着跟在右手旁的康熙开口询问道:
“皇上,你有话就说吧,你到底想和臣妾说什么?”
康熙看了晴嫣一眼,瞧见夕阳在她与双胞胎长得很像的大眼睛里照出一抹亮光,勾唇笑道:
“等咱回宫后,朕就要挨个论功行赏了,白晋说他那献药的两个传教士朋友是忠诚的耶稣信徒,最大的梦想就是来大清传教,朕已经答应白晋等回京后,给他的俩朋友一处大宅子,方便他们在大清传教。”
“这是应该的,毕竟他们那金鸡纳霜真得把皇上你的命给从阎王爷手里救了回来。”
晴嫣拽了拽缰绳,点头道。
“白晋对皇家科学院很感兴趣,喜欢化学,朕也答应他让他去皇家科学院任职,并且给他在科学院里开个专属的化学实验室,方便他制作西药。”
“西药疗效快,我们大清也确实需要这种药,这也是应该的。”
晴嫣继续点头,认可康熙的决定。
康熙看到自己都举了俩例子了,他的爱妃还是傻乎乎的想不到他想表达的真正意思,忍不住脱口询问道:
“那嫣儿你呢?”
“嗯?”
“此战你是最大的功臣,你想要朕给你什么奖赏呢?”封后吗?
晴嫣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后美眸中瞬间迸发出极亮的光,夕阳将她梳起来的高马尾染成了金色,用手紧紧地捏着缰绳,目光灼灼地看着康熙期待地询问道:
“皇上,臣妾想要什么奖赏都可以吗?”
“嗯,只要不危害到大清的江山社稷就行。”
“那就请皇上在京城里开设几所真正的女子学院吧,不论身份贵贱,只要是想读书的小姑娘,都让她们有机会走出家门,高高兴兴的上学吧……”
作者有话说:
第二百八十六章
酉时末,蓝色的天穹开始渐渐泛起了黑。
宛如白玉盘的皎洁明月斜斜地挂在东方,镶嵌在夜幕上的群星,星光璀璨,迎面吹来的夜风带走了白天大草原上的最后一丝热意给牧民们送来了阵阵清凉。
入夜后,清军的营地里处处燃烧着火把、蜡烛和油灯。
成百上千的火苗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偌大的营地里,从空中俯瞰的话,像是一个闪亮的小星座。
经历九死一生,侥幸从战场上存活下来的士兵们穿着破损的铠甲,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手里端着个粗瓷大碗,碗中盛着油水很足的荤菜,聚在一起高兴地畅聊着。
他们谈天说地,全都期待着等明日大军拔营回京城后,他们与家人相见的温馨场景。
营地中央的明黄色御帐的前面清理出来了一大片的空地。
随军的后勤人员按着“回”字形状,在空地上摆放了两圈矮桌与坐垫。
内圈正北面的主桌是皇上的御座,御座往南退一米的位置,横着摆放了三张矮桌,从西到东依次是大阿哥、皇太子和皇贵妃的席位,皇家四口人占据了内圈正北方的四个席位。
内圈东面的几张矮桌是留给漠南蒙古亲王、郡王的席位。 ↑返回顶部↑
晴嫣看着康熙拧着浓眉,眼中蕴含迟疑的样子,心中更不解了,到这份上她也算是看出来了康熙跑来是真得找她有事儿,但是这婆婆妈妈的作风完全不像康熙啊,她不由用贝齿咬了咬下唇,担忧地看着跟在右手旁的康熙开口询问道:
“皇上,你有话就说吧,你到底想和臣妾说什么?”
康熙看了晴嫣一眼,瞧见夕阳在她与双胞胎长得很像的大眼睛里照出一抹亮光,勾唇笑道:
“等咱回宫后,朕就要挨个论功行赏了,白晋说他那献药的两个传教士朋友是忠诚的耶稣信徒,最大的梦想就是来大清传教,朕已经答应白晋等回京后,给他的俩朋友一处大宅子,方便他们在大清传教。”
“这是应该的,毕竟他们那金鸡纳霜真得把皇上你的命给从阎王爷手里救了回来。”
晴嫣拽了拽缰绳,点头道。
“白晋对皇家科学院很感兴趣,喜欢化学,朕也答应他让他去皇家科学院任职,并且给他在科学院里开个专属的化学实验室,方便他制作西药。”
“西药疗效快,我们大清也确实需要这种药,这也是应该的。”
晴嫣继续点头,认可康熙的决定。
康熙看到自己都举了俩例子了,他的爱妃还是傻乎乎的想不到他想表达的真正意思,忍不住脱口询问道:
“那嫣儿你呢?”
“嗯?”
“此战你是最大的功臣,你想要朕给你什么奖赏呢?”封后吗?
晴嫣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后美眸中瞬间迸发出极亮的光,夕阳将她梳起来的高马尾染成了金色,用手紧紧地捏着缰绳,目光灼灼地看着康熙期待地询问道:
“皇上,臣妾想要什么奖赏都可以吗?”
“嗯,只要不危害到大清的江山社稷就行。”
“那就请皇上在京城里开设几所真正的女子学院吧,不论身份贵贱,只要是想读书的小姑娘,都让她们有机会走出家门,高高兴兴的上学吧……”
作者有话说:
第二百八十六章
酉时末,蓝色的天穹开始渐渐泛起了黑。
宛如白玉盘的皎洁明月斜斜地挂在东方,镶嵌在夜幕上的群星,星光璀璨,迎面吹来的夜风带走了白天大草原上的最后一丝热意给牧民们送来了阵阵清凉。
入夜后,清军的营地里处处燃烧着火把、蜡烛和油灯。
成百上千的火苗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偌大的营地里,从空中俯瞰的话,像是一个闪亮的小星座。
经历九死一生,侥幸从战场上存活下来的士兵们穿着破损的铠甲,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手里端着个粗瓷大碗,碗中盛着油水很足的荤菜,聚在一起高兴地畅聊着。
他们谈天说地,全都期待着等明日大军拔营回京城后,他们与家人相见的温馨场景。
营地中央的明黄色御帐的前面清理出来了一大片的空地。
随军的后勤人员按着“回”字形状,在空地上摆放了两圈矮桌与坐垫。
内圈正北面的主桌是皇上的御座,御座往南退一米的位置,横着摆放了三张矮桌,从西到东依次是大阿哥、皇太子和皇贵妃的席位,皇家四口人占据了内圈正北方的四个席位。
内圈东面的几张矮桌是留给漠南蒙古亲王、郡王的席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