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蒋太后凤驾归天。当时柳娘刚刚生下第二个儿子出月,跪在蒋太后床前和皇帝一起送别太后。太后拉着儿子儿媳的手叹道:“皇帝三子二女,哀家如今有脸去见先帝了。皇后贤德,皇帝勿要负她。”
  柳娘拉着蒋太后的手泣不成声,蒋太后待她一直很好,虽有子嗣的原因,可终究是她受益。柳娘精心安排葬礼,又要照顾丧母的皇帝,自己也是哀毁过甚,几次在蒋太后灵前哭到昏厥。
  后宫随时有不省心的事情冒出来,少看一眼都不成。
  这不,有奴婢向柳娘揭发,慈宁宫张太后在蒋太后停灵期间大笑咒骂。这位张太后即便已经隐居冷宫,仍然时不时出来刷存在感。柳娘内心同情这位张太后,可她现在是新帝的皇后,屁股决定脑袋,她若为张太后说话,她丈夫、儿子继位的合法性怎么办?柳娘只能正妆去见了张太后,说什么无外人知晓,但殿内传出争吵声的打砸声。皇后也以太后新丧,后宫节俭为由,减少了对慈庆宫的供奉。皇帝对此持默许态度。
  蒋太后去世,日子照样过。
  后宫就是这样,即便有一朵万种挑一的牡丹,也挡不住百花园的万紫千红。在皇帝心中,皇后自然是只得敬重的有功之人,可皇后已经二十多岁,不再鲜艳,又因生产亏了身子,后宫却又无数娇□□孩儿等着她。皇帝也开始在其他妃嫔宫中逗留,怀孕宫妃集中在嘉靖十五年到十九年之间,柳娘做足了贤后的姿态,不争不妒,一心教养孩子。
  嘉靖二十年,皇帝最后一位子嗣嘉善公主出生,自此皇帝绝迹于后宫,只因嘉靖二十一年的一场宫变,柳娘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柳娘早知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她不能事先有所布置,不然事后被查出来如何解释。柳娘只能在外围预防,等着“报信人”,走在钢丝上,一不小心就掉下悬崖。如今她的儿子才七岁,大明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读书人的势力空前强大,皇权极有可能倾覆,柳娘不敢拿儿子冒险。
  第96章 生孩子
  嘉靖皇帝并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 动则打杀宫人內侍, 加上他修道, 道家被曲解的时候, 很多丹方、修炼放肆都是极其残忍的。皇帝为天下至尊, 集天下丰饶奉养一人, 随心所欲,如何会考虑底下人的感受。
  皇帝修仙,柳娘也劝过, 若是皇帝能听, 他就不是嘉靖了。
  “世上长生之人大约可分为类。一是上古神话, 诸如彭祖之类的神仙, 口耳相传, 谬误颇多, 不足以信。二是富贵人家,精心养育,可享延年。三是医者,精于人体调养, 可得益寿。四是佛家、道家高人, 修心,心境平稳,外化于身, 才能顺势而为,得享长寿。后三者才是有书为证,合乎情理, 足以采信。由此看来,天下之人若想长寿,不过是衣食精致,心境平稳,得医者调养罢了。陛下修仙,我也不阻拦,只那仙丹,无人因服食仙丹而飞升,还是少用为好。”柳娘自认在皇帝心里有些地位,轻声细语、有理有据的劝他,应该能听进去一二。
  “卿卿言之有理,在凡俗人中,能有这般见识已是大善。不过卿卿忘了,朕修的仙道也是经诸位仙长试验过,卓有成效才由朕修行的。自修仙以来,朕身姿轻灵、头脑清明,若能一招得道,必带着卿卿飞升成仙。”皇帝却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且深信不疑。有宗教信仰的人总是很疯狂,尤其是皇帝这样无人可约束的,他讲起修道来两眼放光,已经沉迷。
  “有些丹药即便有害,也是慢慢积累的,陛下还是更小心为好。”柳娘怎么不知道那些朱砂、水银练出来的东西有效果,中医也讲究医毒同源,以毒攻毒,可若是过了量,那就是毒药了。以皇帝沉迷的架势,总有一天会过量。
  “你今日怎么了,和外民那些酸腐儒生一般,不见天下大道。他们见不得朕修仙,不过是怕道家凌驾于儒家之上,勾心斗角而已,何必扯上大道的名义做遮羞布。”
  见皇帝生气柳娘也不害怕,只道:“外面人说陛下的不是,我自然站在陛下这边,但我若有了疑惑也不是藏心机的人,自然要把担心告知陛下。”
  “朕知道,卿卿还责骂过那些邀名的儒生,颇有贺后骂殿的风采。哼!妄图走后宫的路子,也不是很么好东西!”皇帝对柳娘十分满意,外人说他是时候柳娘即便也有疑惑,但坚持站在皇帝一边。“放心吧,朕大道将成!”
  信仰是个很难说清的东西,既给人以力量,又引人入深渊。只要皇帝相信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谁有能拿他怎么办呢?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皇帝长啸吟咏,大步踏出了长春宫。皇帝相信,他将是古往今来帝王修仙飞升第一人。
  柳娘无奈,只能听之任之。
  如今皇帝能在白日来长春宫已经难得一见,因生辰八字合宜,皇帝近两年多歇在曹端妃寝殿中。曹端妃宫中诸人也适应皇帝的起居作息,昼夜服侍不停。
  皇帝白天修道,不许人打扰,但也要留人背着伺候。晚上批阅奏折,处理国事,更要有大量人服侍。等到凌晨到上午的这段时间,皇帝休息,宫人却是不能休息的,她们肩负着为皇帝采集露水的重任。由数名纯洁少女,在清晨采集花瓣上的露珠,用以炼药,这是天地精华以纯洁之身取得,妙用无穷。
  皇帝相信方士的理论,曹端妃宫中诸人遭受不小的折磨。皇帝偶尔到其他宫中歇息,临幸妃嫔,那一宫的人就忙几天,总能缓过气来歇息。曹端妃宫中却是日以继夜,长期不停。长此以往,宫女大量染病夭亡。大明宫女也是采选平民女子或犯官女眷,说句不好听的,也许有些宫妃在闺阁时的身份还不如宫女呢。人都是有脾气的,谁又能任人宰割呢?
  宫女为采集仙露大量病亡,皇帝又听信方士言论,下旨采选宫女,选取那些豆蔻梢头的女孩儿,初潮将至,用初次经血炼丹。这些小女孩儿还要负责采集露水这样辛苦危险的工作,大明医药珍贵,一不小心染病,这些人只能等死。
  看着刀子就悬在头顶,再看看身边一个个感染风寒病逝的姐妹,入了十月京城已是每晚鹅毛大雪。钦天监还有预测,接下来一段时间都是寒天。此次已有数百位姐妹病重,难道就看着今日说笑的姐妹就这么死去?尔后等着同样的命运将领己身?
  宫女杨金英不服,她做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想到的决定——杀了皇帝。这就是老百姓朴素的处事观点了,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有权有势的忍一忍,实在忍不过了,起身干翻就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杨金英才不管什么皇帝、朝政,甚至不管自己的身后事,性命之忧就在眼前,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这日皇帝又来翊坤宫歇息,趁他熟睡之际,杨金英带着十多位志同道合的宫女,按商量好的准备杀死皇帝。
  因宫中禁利器,杨金英她们也找不到一刀毙命的机会,只能解下仪仗用的花绳充作工具。几个宫女扑到床上按住皇帝,两人给绳子打结勒住皇帝的脖子,皇帝刚准备呼救,就被准备好的布团塞进嘴里,皇帝还要挣扎,宫女们众志成城一起拔下头上的簪子往皇帝身上扎,有拳打脚踢的辅助,只盼赶紧杀了他。
  宫女终究力气小,绳子勒了这么久都勒不死,慌乱中又给绳子打了一个结。就是这个结坏事,两个绳结堵在一块儿,刚好给了皇帝喘息的时间。
  这毕竟是弑君啊,事先商量得再好,遇到问题马上就慌。眼见皇帝怎么也死不了,众人不得不信皇帝是“天命之人”“龙气庇佑”,害怕杀不死皇帝,害怕遭到天谴,杨金莲是其中最怕的那一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