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这也是一桩好事情,之前早就跟老陈家打好招呼的。
  老陈家那边听说京市的户口以后考大学也容易,自然就答应了。
  但是,迁入京市户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等挺长一段时间。
  刚好肖敏这边的事业需要重新做一次规划,这件事情急不得。
  陈小军跟肖敏又去了几趟京市,来来回回,于是,等到陈檬六年级结束以后,家里也渐渐起了很大的变化。
  陈檬六年级结束以后,沈间作为h省的理工科状元,被全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a大录取,要离开生活了七年的新安,去到遥远的京市读书。
  被录取之前,有好几个大学都跟他接洽过志愿的事情,最后,沈间还是选择了自己熟悉和喜欢的a大完成学业,同时,学校也提供了免费入读,以及每月二十元伙食补贴的良好条件——像沈间这样的优等生,不少学校提出来的条件比这个还好。
  临走之前,他交给了肖敏一个企业计划规划书,把这些年肖敏想要做的事情全都写在规划书里面。
  对于沈间未卜先知的能力,肖敏不作任何他想,在她心目中,能够考到全省理工科状元的人,脑子肯定非常聪明,像她这样的等闲之辈是理解不了沈间这种“聪明人”的。
  沈间用自己的成绩来解释了他之前所做的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包括之前,沈间预见到了京市房子以及物价的持续上涨,让肖敏这种商人有着浓浓的危机感。
  快要分别,沈间有太多太多想说的话。
  几年前的万元户,放在现在要贬值不少,钱也越来不值钱。
  用沈间的话来说,如果配置的不是“优质资产”,在未来的几年内,肖敏的钱将会贬值得不值钱。
  对于大河村的村民来说,他们的村长肖敏是很有钱,但是,肖敏这种小商人,放在大城市来说,放在未来来说,如果守不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会像上辈子艰难。
  肖敏和陈小军是养大他的人,他不想看到肖敏跟陈小军走太多的弯路。
  于是,建议陈小军砍掉了目前看起来很赚钱的砖厂业务,把精力都投入到零售中来。
  上辈子的陈小军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曾经提到了自己年轻时期的一次很严重的质量事故,他在之后的回忆中说,自己很后悔做事不专心。当年看不清楚,总想要哪里都抓住,但是最后发现,哪里都抓不住,要赚点钱,其实挺难的,好不容易开发出来的几个赚钱的企业,他太想保住。
  因为什么都不想放弃,最后却被迫放弃了很多。
  这是陈小军在四十岁以后回顾自己人生的时候,最最后悔的地方。
  “放弃掉砖厂,专心做零售?”
  肖敏也知道沈间的这个提议非常大胆,砖厂现在还是很赚钱的。
  “您不觉得您跟小军叔做的行业实在是太杂太乱了吗?早先,虽然砍掉了猪场的生意,您把精力专心投入到服装零售市场上来,看到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吧。”
  沈间说的是去年把猪场跟饲料厂,还有服装厂,从家庭生意中剥离出来的事情。
  这也是肖敏做的一个巨大转型。
  如果是小打小闹,当然处处都赚钱,也很好,但是随着业务开始扩展,肖敏的精力跟专业性已经无法兼顾到这么多家不同类型的工厂和门面的融合了,就服装厂跟零售店来说,一直以来,都有扯不清楚的一笔烂账。
  放在几十年以后的企业运营中,这应该是两个不同企业之间的正常业务往来,即便是总公司跟子公司之间,也是需要正常的采购跟业务往来的,如果长期混杂在一起,除了账目不清楚以外,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所以,在去年的剥离过程中,服装厂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剥离了出去,现在是陈大嫂在管理。
  而猪场跟饲料厂也涵盖在一起,作为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的公司在本地注册,肖军已经正式做了总经理。
  服装厂跟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是有个人参股+集体持股的模式,每年年底分红,肖军和陈大嫂只是管理者,肖敏跟村民到年底可以享受分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