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娇美人[年代] 第132节(3 / 4)
小叔子一贯蛮狠,当初拿走丈夫抚恤金时那副嘴脸依旧在她脑海中,当时村里也不是没有干预,但像二叔公这样能屈能伸,能蹦能跳的人还真是少见,正派人士来了他就给你耍浑的,喊打喊杀的来了他就给你耍蛮的,谁都怕他三分。
冼家可以说是一门烈士。
三叔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那会儿部队的抚恤政策没建国后完善,三叔一走二叔就仗着自己是家里的男丁,要把三叔的妻子赶出去。
幸好那时候老大还在,制止了这件事情。
自此以后,二叔就跟大哥结了仇,等大哥一死,尸骨未寒就来欺负人家孤儿寡妇。
那会儿村里也不是没管,但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事情外人并不好掺和,而当时村里也乱的很,村长出来主持公道,也怕这种二混子,二叔公霸占了三叔家原本的地,又把主意打到大哥家孤儿寡妇身上来了。
这种人,听着就让人很想暴打他一顿。
偏偏好人死的早,坏人活千年,他现在七十好几了,身子越发利索。
尹秀说:“前几天他来还想要我把丫丫她们的抚恤金交他手里保管呢,我连菜刀都拿出来了才作罢,不过这梁子肯定是结下了,他现在没事就来家门口晃,我看着他在心跳都要快几分,他还扬言要烧了这个屋子。”他怕二叔真耍狠起来,一把火把全家人都烧了。
于小丽却说:“他不肯死在你家门口的。”
两人都把目光齐齐投像于小丽。
于小丽却很坚定的说:“他最怕死了,怎么可能死在你家门口,要是谁耍赖都能拿到房子拿到钱,那以后都不要干活好了,往人家家门口一躺,问人要钱不就得了,他这么怕死,打鬼子的时候躲过去了,打美国佬的时候又躲,越老越怕死。”
这理论,也真是让人服气。
郑冬梅“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第102章
欺善怕恶,人性就是如此。
二叔公仗着什么,年轻时候仗着自己体力好,男人体力上远胜女人,就逮着姑嫂使劲欺负。
年长以后仗着自己年纪大,一言不合躺在地上耍赖皮,这种人也不少。
但,像二叔公这样一言不合就说要烧死人全家的还真不多,仗着什么,无非是仗着自己老呗。
反正我年纪大了,什么人我都不怕,国家把我抓去了还要给我养老,就是这种心态,对付这种人,于小丽最有办法。
“他不敢放火,最多也就是吓唬吓唬你,不过这事儿要跟村长说一声,阿婆你家隔壁就是村长家,真烧起来了一户连着一户,他自己家里也得不到什么好。”于小丽说完,转身看尹秀:“我听说人到了老年,越发怕死,不怕死的反而是小年轻,阿婆你觉得呢?”
那些小年轻反倒是豁得出去,就阿婆这个年纪,身体越差越是害怕死。
于小丽说:“如果可以,把三个孩子的户口转到村里,把宅基地写上孩子们的名字,就算阿婆以后不在了,宅基地写到谁的名字就是谁的,他再闹咱们就上法庭,这事儿打官司打到哪里都不怕。”
上过一次法庭,现在就连村里出了什么纠纷,婆娘们都会说“闹不好咱们就去打官司呗”。
听于小丽这么说,尹秀那双浑浊的老眼顿时闪出来光芒。
她怎么没想到,把孩子们的户口都转回来。
要是以后这事儿不好办,可现在农转非难,从城里转回来却是容易的,她在城里也没什么关系,孩子们把户口上到城里,读书也不方便,房子也不可能给到她们名下。
要说哪里不好,也就是以后分配工作有难度,阿婆犹豫了一下。
“城里户口好,大家都想转城里吃公粮,接班,可是阿婆有没有想过,赵峰的工作肯定不会给三个女儿接班了,城里也不会因为谁谁谁有城市户口就包分配,现在进私营厂上班,还不一定比国有厂工资低呢,如果以后大丫她们出息,自己能够考上中专大学,跟着学校迁出去也行,现在转回来只是为了在村里读书方便,把房子过户给孩子们,省得别人总惦记。”
“这房子,还能给闺女了?”尹秀问。 ↑返回顶部↑
冼家可以说是一门烈士。
三叔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那会儿部队的抚恤政策没建国后完善,三叔一走二叔就仗着自己是家里的男丁,要把三叔的妻子赶出去。
幸好那时候老大还在,制止了这件事情。
自此以后,二叔就跟大哥结了仇,等大哥一死,尸骨未寒就来欺负人家孤儿寡妇。
那会儿村里也不是没管,但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事情外人并不好掺和,而当时村里也乱的很,村长出来主持公道,也怕这种二混子,二叔公霸占了三叔家原本的地,又把主意打到大哥家孤儿寡妇身上来了。
这种人,听着就让人很想暴打他一顿。
偏偏好人死的早,坏人活千年,他现在七十好几了,身子越发利索。
尹秀说:“前几天他来还想要我把丫丫她们的抚恤金交他手里保管呢,我连菜刀都拿出来了才作罢,不过这梁子肯定是结下了,他现在没事就来家门口晃,我看着他在心跳都要快几分,他还扬言要烧了这个屋子。”他怕二叔真耍狠起来,一把火把全家人都烧了。
于小丽却说:“他不肯死在你家门口的。”
两人都把目光齐齐投像于小丽。
于小丽却很坚定的说:“他最怕死了,怎么可能死在你家门口,要是谁耍赖都能拿到房子拿到钱,那以后都不要干活好了,往人家家门口一躺,问人要钱不就得了,他这么怕死,打鬼子的时候躲过去了,打美国佬的时候又躲,越老越怕死。”
这理论,也真是让人服气。
郑冬梅“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第102章
欺善怕恶,人性就是如此。
二叔公仗着什么,年轻时候仗着自己体力好,男人体力上远胜女人,就逮着姑嫂使劲欺负。
年长以后仗着自己年纪大,一言不合躺在地上耍赖皮,这种人也不少。
但,像二叔公这样一言不合就说要烧死人全家的还真不多,仗着什么,无非是仗着自己老呗。
反正我年纪大了,什么人我都不怕,国家把我抓去了还要给我养老,就是这种心态,对付这种人,于小丽最有办法。
“他不敢放火,最多也就是吓唬吓唬你,不过这事儿要跟村长说一声,阿婆你家隔壁就是村长家,真烧起来了一户连着一户,他自己家里也得不到什么好。”于小丽说完,转身看尹秀:“我听说人到了老年,越发怕死,不怕死的反而是小年轻,阿婆你觉得呢?”
那些小年轻反倒是豁得出去,就阿婆这个年纪,身体越差越是害怕死。
于小丽说:“如果可以,把三个孩子的户口转到村里,把宅基地写上孩子们的名字,就算阿婆以后不在了,宅基地写到谁的名字就是谁的,他再闹咱们就上法庭,这事儿打官司打到哪里都不怕。”
上过一次法庭,现在就连村里出了什么纠纷,婆娘们都会说“闹不好咱们就去打官司呗”。
听于小丽这么说,尹秀那双浑浊的老眼顿时闪出来光芒。
她怎么没想到,把孩子们的户口都转回来。
要是以后这事儿不好办,可现在农转非难,从城里转回来却是容易的,她在城里也没什么关系,孩子们把户口上到城里,读书也不方便,房子也不可能给到她们名下。
要说哪里不好,也就是以后分配工作有难度,阿婆犹豫了一下。
“城里户口好,大家都想转城里吃公粮,接班,可是阿婆有没有想过,赵峰的工作肯定不会给三个女儿接班了,城里也不会因为谁谁谁有城市户口就包分配,现在进私营厂上班,还不一定比国有厂工资低呢,如果以后大丫她们出息,自己能够考上中专大学,跟着学校迁出去也行,现在转回来只是为了在村里读书方便,把房子过户给孩子们,省得别人总惦记。”
“这房子,还能给闺女了?”尹秀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