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节(3 / 4)
雄伟壮观的开封城墙此时却也成了阻挡赵德昭救命稻草的天堑。城外各军厢都指挥使又惊又怒,合兵一处,但却只能望城兴叹。
皇宫之中,皇城已完全落入到皇城禁军之手,三千大内侍卫中有近半叛变,剩下的一千五千大内侍卫全部缩到了崇政殿之外,层层叠叠地死死围住,大内侍卫统领汪海江执铁枪,站在崇政殿高高的台阶之上,在他的身后,便是宋帝赵德昭,这里,已是他们最后的倚仗。
不是很急促的马蹄声敲在外面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却成了这里所有人的摧命符。
没过多久,一队队的士兵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密密麻麻,数之不尽的禁军将士已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一驾驾巨型强弩被推了上来,饶是这一千多名大内侍卫都是悍卒精勇,甚至其中还有不少高手,但面对如此阵势,也是面露惊慌之色。
叛军两边分开,宰相赵普,参知政事卢多逊,枢密院副使马志阔,以及城防军统领张风虎和宋卫府情报司使范长才等一众人出现在崇政殿外。
赵普越众而出,看着台阶之上的汪海江,一字一顿,慢慢地道:“汪海江,放下武器投降,或是全家被诛杀,你选择吧?”
赵普的手高高抬起,强弩带着令人牙酸的声音开始绞紧,汪海江的额头大滴大滴的汗水掉下来,他知道,赵普的手落下之时,便是强弩的弩箭射出之时。回头看着紧闭的崇政殿大门,汪海江发出一声长叹,手里的长枪当的一声落在地上,随着汪海江手里长枪落地,这一千五百多的大内侍卫的战斗意志被彻底瓦解,并且很快被张风虎缴械,带到一边看守了起来。
赵普傲然一笑,举步向着崇政殿大步前行,殿门大开,赵普站在门口,殿内宋帝赵德昭脸色苍白,一手携着皇太子,立在大殿中央。
……
……
凌晨,一名传旨太监携带盖有赵德昭玉玺大印圣旨及枢密院大印的命令文书至开封城外,令各军立即回营,并着令各军厢都指挥使进宫面圣。旋即,进宫的大宋京畿禁军九军的厢都指挥使中的五位以谋反罪被下狱。
三日之后,赵德昭皇帝暴卒。宰相赵普,参知政事卢多逊、枢密院副使马志阔,以及城防军统领张风虎等人拥七岁太子登基,国号天庆。下令全国举哀,为赵德昭举行葬礼。同日,天庆皇帝加封赵普为辅政大臣,马志阔为枢密院使,张风虎为枢密院副使,范长才为宋卫府总司使。
而原参知政事吕馀庆和枢密院使李继勋因被怀疑与五个军的厢都指挥使的谋反一案有关,被下狱待审。一时之间,开封风云色变,京都百姓家家户户挂上白灯笼,开始给已经被宣称死亡的赵德昭带孝。
……
……
武器装备生产基地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祥符国军队人数不断增多,武器装备需求量急剧提升,再加上每隔一段时间的大战,所耗费的各种攻城器械和海量的武器装备,快速的推动着祥符国武器装备生产基地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可不光是生产规模的扩大,还有生产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以及武器装备质量的提高,此外便是一些新式武器装备的诞生。
当然造就这一切的发生可不简单只是战争的推动,宋国和辽国这些年同样战争不断,军队人数更多,但为何没有这样的辉煌成果?整个天下的明眼人都知道这一切的根源是祥符国伟大的皇帝陛下叶尘。
具体来说便是叶尘施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手段的结果,比如对格物学的重视,祥符学院的开办、武器装备研究司和民事研究司的组建,专利申请和奖励制度的实施,以及大力提升匠师这个行业的地位及丰厚报酬,此外还有叶尘让基地开办的匠师培训技术学校,等等,就因为有了叶尘对这些事情的大力推动,才有了如今让大宋和大辽,乃至整个天下各个国家和势力都想要一窥秘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要得到一字片语秘密的武器装备生产基地。
此外,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地扩大,使得国内国外各地的有着一技之长的匠师蜂涌来投,大匠师逐年增加,这也让宋国和辽国、大理等国家势力加强了对自己区域内人口的管控,特别是匠师的管制和监视,严禁他们随意出境。
如今一年多前的小镇现已扩大了数倍之多,虽然祥符国武器装备生产基地实行的是军事化管制,但武器装备生产基地之外,依托武器装备生产基地而发展起来的小镇上,却居住着匠师们的亲属家眷,匠师们严格落实周末一休制度,每工作七天都会得到一天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回到镇上自己的家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匠人们的社会地住提高了,腰包也鼓了起来,便有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这边的商机,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在这里买地起房,开了商铺,做起了买卖,随后来这里做生意的商人便如同井喷一般的增长,如今这里的人数已超过了五万人,足有一个县城的规模了。而如这般的突然出现的小城不止这一个,还有夏京城东边的民事研究司及各个工坊所在地域同样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小城。
武器装备生产基地所在区域以前是属于夏京府衙下瞎的武山县管辖,后来又直接划为军枢部装备部管辖,这一年多来随着武器装备生产基地的高速发展,韩熙载和杨继业经过商讨研究,奏请叶尘同意之后,干脆将武器装备生产基地这整片区域独立出来,成立了一个县治单位,因为这个县里居住生活的都是匠师和他们的家眷,以及看守基地的军队及军属,韩熙载便将他命名为武工县,派遣官吏管辖,由祥符国中书省朝廷直接管理。
武工县行政上虽然直属中书省,但实际上在它头顶上还有另外两个部门也可以管辖他的具体事务,其一自然是军枢部装备部,因为祥符国的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从这里出产,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二却是安全部,因为这里安全保密事务太重要了,甚至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涉及到安全保密的事情。
三个部门,权力最大的却是装备部,中书省直司的武工县县衙只是进行武工县的日常管理,维持治安,收取赋税,而安全部这里设了一个办事衙门,和驻守在这里的一个营军队负责各种安全保密和防卫事宜。军枢部的装备部的管辖权却是极大,并且对武工县的核心武器生产基地有着直接的管辖权。这其中包括武器装备的生产研究,建设和生产,匠师的升职奖励,等级评定等等,还包括将武器装备给各个军团分配调拨,以及各个军团的下单或者是收货。总之几乎参与到整个武器装备生产基地的所有工作中去,鉴于武器装备生产基地对整个祥符国的重要性,军枢部装备部部长喻文经杨继业同意,奏请过叶尘之后,干脆将自己装备部衙门搬到了武工县。
整个武工县分作了生活区和装备生产基地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之间被一堵围墙隔开,生活区不禁往来,但要进入装备生产基地,则不是那么容易了。每一个装备生产基地内的匠师或是学徒,都有一个特制的腰牌,一个独拥的编号,只有拥有这些腰牌的人才能出入基地。
第1012章 冲锤
而基地内一些要害部门,更是警卫森严,闲杂人等是根本无法靠近的,比如武器装备研究司的大院子和火药武器厂房等。
安全部这里除了有一个专设的公开部门,暗地里布下的探子更多,而外围,还有一个营的军队在此驻防。一年多以来,随着武工县的不断扩张,安全部每过一段时间便会破获几起企图潜入厂区的暗探,其中不乏轻功高明、武功高强之辈。
今天的武工县更是非比往常,祥符国皇帝陛下将要来视察,所以天蒙蒙亮,武工县便开始戒严,街道上布满了荷枪佩刀的士兵,人群之中安全部的探子早已撒下,警觉地探寻着可疑人员。
武工县县令、安全部在此地分部司使、装备生产基地总管,武器研究司使等大小一百多名官员早早等在了这里。当年在大宋华夏卫府武器司的大匠,如今武器研究司使刘东明春风满面,当年那个烟熏火燎,不整边幅的纯技术人员现已可算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官员了,身着簇的六品武官袍子,现的他已经不需要自己亲自研究动手去研究,更不会亲自打制器械,只要组织和督促好手下的各个不同研究部门的研发,协调人手的调配和经费物资材料等等。不断的更新进步现有装备和发明创造新的武器装备便是他如今唯一的目标。 ↑返回顶部↑
皇宫之中,皇城已完全落入到皇城禁军之手,三千大内侍卫中有近半叛变,剩下的一千五千大内侍卫全部缩到了崇政殿之外,层层叠叠地死死围住,大内侍卫统领汪海江执铁枪,站在崇政殿高高的台阶之上,在他的身后,便是宋帝赵德昭,这里,已是他们最后的倚仗。
不是很急促的马蹄声敲在外面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却成了这里所有人的摧命符。
没过多久,一队队的士兵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密密麻麻,数之不尽的禁军将士已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一驾驾巨型强弩被推了上来,饶是这一千多名大内侍卫都是悍卒精勇,甚至其中还有不少高手,但面对如此阵势,也是面露惊慌之色。
叛军两边分开,宰相赵普,参知政事卢多逊,枢密院副使马志阔,以及城防军统领张风虎和宋卫府情报司使范长才等一众人出现在崇政殿外。
赵普越众而出,看着台阶之上的汪海江,一字一顿,慢慢地道:“汪海江,放下武器投降,或是全家被诛杀,你选择吧?”
赵普的手高高抬起,强弩带着令人牙酸的声音开始绞紧,汪海江的额头大滴大滴的汗水掉下来,他知道,赵普的手落下之时,便是强弩的弩箭射出之时。回头看着紧闭的崇政殿大门,汪海江发出一声长叹,手里的长枪当的一声落在地上,随着汪海江手里长枪落地,这一千五百多的大内侍卫的战斗意志被彻底瓦解,并且很快被张风虎缴械,带到一边看守了起来。
赵普傲然一笑,举步向着崇政殿大步前行,殿门大开,赵普站在门口,殿内宋帝赵德昭脸色苍白,一手携着皇太子,立在大殿中央。
……
……
凌晨,一名传旨太监携带盖有赵德昭玉玺大印圣旨及枢密院大印的命令文书至开封城外,令各军立即回营,并着令各军厢都指挥使进宫面圣。旋即,进宫的大宋京畿禁军九军的厢都指挥使中的五位以谋反罪被下狱。
三日之后,赵德昭皇帝暴卒。宰相赵普,参知政事卢多逊、枢密院副使马志阔,以及城防军统领张风虎等人拥七岁太子登基,国号天庆。下令全国举哀,为赵德昭举行葬礼。同日,天庆皇帝加封赵普为辅政大臣,马志阔为枢密院使,张风虎为枢密院副使,范长才为宋卫府总司使。
而原参知政事吕馀庆和枢密院使李继勋因被怀疑与五个军的厢都指挥使的谋反一案有关,被下狱待审。一时之间,开封风云色变,京都百姓家家户户挂上白灯笼,开始给已经被宣称死亡的赵德昭带孝。
……
……
武器装备生产基地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祥符国军队人数不断增多,武器装备需求量急剧提升,再加上每隔一段时间的大战,所耗费的各种攻城器械和海量的武器装备,快速的推动着祥符国武器装备生产基地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可不光是生产规模的扩大,还有生产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以及武器装备质量的提高,此外便是一些新式武器装备的诞生。
当然造就这一切的发生可不简单只是战争的推动,宋国和辽国这些年同样战争不断,军队人数更多,但为何没有这样的辉煌成果?整个天下的明眼人都知道这一切的根源是祥符国伟大的皇帝陛下叶尘。
具体来说便是叶尘施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手段的结果,比如对格物学的重视,祥符学院的开办、武器装备研究司和民事研究司的组建,专利申请和奖励制度的实施,以及大力提升匠师这个行业的地位及丰厚报酬,此外还有叶尘让基地开办的匠师培训技术学校,等等,就因为有了叶尘对这些事情的大力推动,才有了如今让大宋和大辽,乃至整个天下各个国家和势力都想要一窥秘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要得到一字片语秘密的武器装备生产基地。
此外,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地扩大,使得国内国外各地的有着一技之长的匠师蜂涌来投,大匠师逐年增加,这也让宋国和辽国、大理等国家势力加强了对自己区域内人口的管控,特别是匠师的管制和监视,严禁他们随意出境。
如今一年多前的小镇现已扩大了数倍之多,虽然祥符国武器装备生产基地实行的是军事化管制,但武器装备生产基地之外,依托武器装备生产基地而发展起来的小镇上,却居住着匠师们的亲属家眷,匠师们严格落实周末一休制度,每工作七天都会得到一天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回到镇上自己的家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匠人们的社会地住提高了,腰包也鼓了起来,便有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这边的商机,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在这里买地起房,开了商铺,做起了买卖,随后来这里做生意的商人便如同井喷一般的增长,如今这里的人数已超过了五万人,足有一个县城的规模了。而如这般的突然出现的小城不止这一个,还有夏京城东边的民事研究司及各个工坊所在地域同样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小城。
武器装备生产基地所在区域以前是属于夏京府衙下瞎的武山县管辖,后来又直接划为军枢部装备部管辖,这一年多来随着武器装备生产基地的高速发展,韩熙载和杨继业经过商讨研究,奏请叶尘同意之后,干脆将武器装备生产基地这整片区域独立出来,成立了一个县治单位,因为这个县里居住生活的都是匠师和他们的家眷,以及看守基地的军队及军属,韩熙载便将他命名为武工县,派遣官吏管辖,由祥符国中书省朝廷直接管理。
武工县行政上虽然直属中书省,但实际上在它头顶上还有另外两个部门也可以管辖他的具体事务,其一自然是军枢部装备部,因为祥符国的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从这里出产,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二却是安全部,因为这里安全保密事务太重要了,甚至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涉及到安全保密的事情。
三个部门,权力最大的却是装备部,中书省直司的武工县县衙只是进行武工县的日常管理,维持治安,收取赋税,而安全部这里设了一个办事衙门,和驻守在这里的一个营军队负责各种安全保密和防卫事宜。军枢部的装备部的管辖权却是极大,并且对武工县的核心武器生产基地有着直接的管辖权。这其中包括武器装备的生产研究,建设和生产,匠师的升职奖励,等级评定等等,还包括将武器装备给各个军团分配调拨,以及各个军团的下单或者是收货。总之几乎参与到整个武器装备生产基地的所有工作中去,鉴于武器装备生产基地对整个祥符国的重要性,军枢部装备部部长喻文经杨继业同意,奏请过叶尘之后,干脆将自己装备部衙门搬到了武工县。
整个武工县分作了生活区和装备生产基地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之间被一堵围墙隔开,生活区不禁往来,但要进入装备生产基地,则不是那么容易了。每一个装备生产基地内的匠师或是学徒,都有一个特制的腰牌,一个独拥的编号,只有拥有这些腰牌的人才能出入基地。
第1012章 冲锤
而基地内一些要害部门,更是警卫森严,闲杂人等是根本无法靠近的,比如武器装备研究司的大院子和火药武器厂房等。
安全部这里除了有一个专设的公开部门,暗地里布下的探子更多,而外围,还有一个营的军队在此驻防。一年多以来,随着武工县的不断扩张,安全部每过一段时间便会破获几起企图潜入厂区的暗探,其中不乏轻功高明、武功高强之辈。
今天的武工县更是非比往常,祥符国皇帝陛下将要来视察,所以天蒙蒙亮,武工县便开始戒严,街道上布满了荷枪佩刀的士兵,人群之中安全部的探子早已撒下,警觉地探寻着可疑人员。
武工县县令、安全部在此地分部司使、装备生产基地总管,武器研究司使等大小一百多名官员早早等在了这里。当年在大宋华夏卫府武器司的大匠,如今武器研究司使刘东明春风满面,当年那个烟熏火燎,不整边幅的纯技术人员现已可算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官员了,身着簇的六品武官袍子,现的他已经不需要自己亲自研究动手去研究,更不会亲自打制器械,只要组织和督促好手下的各个不同研究部门的研发,协调人手的调配和经费物资材料等等。不断的更新进步现有装备和发明创造新的武器装备便是他如今唯一的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