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3 / 4)
林瑜点点头,道:“我知道你没打什么坏心思,要不然你以为你能安稳到现在。”将手里批改完的文章还给聂桓,他淡淡地道,“我听他说,你自小没有娘,是大郎的母亲将你一视同仁的照顾。后来,大疫兴起,也是你们三人相依为命,直到他为了活路,陷阱白莲教那个大坑为止。”
想起了旧日的时光,聂桓惨笑一声,道:“他还与您说了这个。他说得没错,大郎的娘就是小生的娘。同样生了天花,大娘却没有熬过来,小生恨不能代大娘去了。”他自小接受大郎母子的照顾,后来他想念书,是大郎想方设法赚来了银钱供他读书。两人其实比亲兄弟还要亲一些,也是为了照顾生病无力的他,大郎才会在暴民四起的时候,卷进了白莲教这一摊浑水之中。
听了聂桓的话,林瑜摇头道:“就算没有你,白莲教也不会放过这样身条壮硕的汉子,并非全是你的过错。不过,你能承他的请,就不算辜负了他一番心意。”他当然看得出眼前人的真心实意,“也不枉他给你说情。”
聂桓眼睛一亮,正要说什么却想起自己在马车之中,边上都是人,忙压低了声音道:“这么说,大郎是不是还活着!”他能见上人,用得自然不是什么正道。若说之前,还是买通了兵士的话,晚上再去的时候,他是做好了劫狱的准备的。横竖,就他们兄弟两个了,到时候去哪里过活不是活呢?
只是,那时候的典大郎已经被林瑜提出去了,他只当是已经被拉出去杀了,心生悲痛之下,这才没有闹出大事来。只是回去之后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念着他说过的林瑜是个好知府,浑浑噩噩地就去揭了榜。
“你以为你准备劫狱,真的没人看见?”林瑜轻声道,“是他给你求了情,念在你们两个都有情有义的份上,这才把你给安全地送了出去。”整个府衙都在他的眼皮弟子之下,居然有个书生想要劫狱,要不是典大郎正好听见子鼠的禀报,猜到是自己兄弟,恐怕聂桓可没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难怪那一天居然这么顺利。”聂桓这才有些反应过来,也不管林瑜为什么要拆穿他,急切地问道:“小生能问问,他现在还好吗,过得如何,人在哪里?”
“人在姑苏,好不好,以后你有机会见到他了自己问他去。”林瑜想了想,正在被张忠操练的典大郎生活肯定是无忧的,但是日子绝对算不上好过。然后道,“还有,记住了,典大郎已经死了。他叫典山,以后别叫错了名字。”
“多谢大人仁心。”聂桓跪在林瑜的对面,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大礼。他也不问林瑜为什么独独救下典大郎,也不问他为什么对自己另眼相待。他在心中立誓,此生必以林瑜为马首是瞻。
兴化府并不大,却一面靠海,又与建平府、福州府、还有泉州府都接壤。小小一个兴化府被三个府城包围其中,颇有点众星拱月之势。
地理位置靠的这么近,兴化府大疫横行的时候,自然闹得另外三个府也非常紧张。当今着急地派了林瑜前去控制疫情,就是担心会扩散到其他三个要紧的府城。
林瑜临危受命,自然没有拜见过算是他顶头上司的福建巡抚,也没经过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靖承明制,在府之上,便是行省级别。当然,行省只是民间叫起来简便的说法。在官场上,正确的名头是承宣布政使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即福建省最高长官便是福建巡抚。巡抚之下尚有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三司。
其中布政司主管一省之政务、官吏的考核等等,算是直接把着林瑜这样知府未来的人。按察司主管刑名,都司主管军事。这两司名义上在巡抚之下,但实际上直接对比巡抚略高一级的总督负责。
比如,这一回文会上也会到的闽浙总督,他治下就有福建、浙江两个省。这两个省的按察司和都司直接对他负责,并不经过巡抚。而总督一般也不会直接插手巡抚治下的布政司,在林瑜理解中,算得上是古代版本的军政分离。
在林瑜正是踏进官场之后,他还专门拿这些研究过,省得到时候,连自己的上司是谁都摸不清楚。
如今林瑜出现在了建平府,算是正式解除了其他几个府城对兴化府的戒备,表明这一场的大疫已经过去。民众可以继续安心地生活了。
等他到的时候,福建巡抚简海钧已经派了人在建平府府城之外三十里处等着,以示重视。
一般而言,若是巡抚身上没有加封的话,就是从二品,比如现今的浙江巡抚。总督也可能有加封或是兼任,若是有加封兵部尚书衔或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么就是从一品,若是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那就是正二品。
名义上看,总督略高于巡抚。但是,也有例外。
这一任的闽浙总督身上并未有加封,只是个正二品,而简巡抚加了兵部侍郎衔,这个闽浙总督少不得对他客气一些,上下之分就不怎么明显。是以,看在这位的面子上,闽浙总督也要在他的文会上露个脸。
原本,像林瑜这样的地方官是可以在驿站落脚的。当然,有钱的也可以自己租一个小院子下来,住得更舒适一些,特别是对那些大家公子出身的官员来说,不必在驿站与其他的官员挤在一块。万一遇上级别高一些的,还要面对驿站吏目的踩高捧低。
林瑜之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派人租下了一个院落,没想到那个前来迎接他的文士打扮的却道:“简大人已经备下薄酒小菜,请您过府一叙。”又道,“简大人交代了,巡抚府衙大得很,院落虽然简素但也齐整。若小林大人住不惯的只管说,外头另找合适的。只万万莫要去驿站挤着,叫人冲撞了就不好了。”
一番话说得又漂亮又好听,还全了双方面的脸面。林瑜心道这大约就是简巡抚的心腹幕僚,才会代东家说话。就笑道:“简大人一番好意,可解了怀瑾燃眉之急。”他就指了指身后一长串的马车道,“这后面的都是兴化府的秀才,我顺路带了来。还想着顺道与他们一起挤一个院子,如今正好了。”
一句话解释了自己已经租了院子,又接受了简巡抚的好意。听得那个幕僚暗暗点头,心道能这么快时间按下兴化府之疫,并叫大疫又大乱后的兴化府能太太平平直到今朝,果非普通人。
可见,名不如其实。那幕僚只觉得自己满腔的期待落到了实处,再看看林瑜,难免觉得那些个赞誉实在苍白,比不上其人多矣。
等林瑜请的护卫驾着车送走了那些秀才,这位幕僚瞧着林瑜简简单单一辆马车,身边只跟着一个小厮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护卫,不免忧心道:“小林大人如何没有多带些人?”
林瑜就笑道:“兴化府百废待兴,留着他们干活呢!”又问,“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那幕僚忙摆手道:“不敢担先生之称,我姓姜字一尘,小林大人只管唤我一尘就好。”他也不与林瑜一道坐,而是坐在马车车辕上,替驾车的子鼠指路。
三十里并不算远,不过这时候官道之上来往行人较多。多是来赶考的士子,穿着文士衫。除了个别贫穷得很的,一般身后还跟着一个书童。有些是家里买下来的仆役,有一些就是良民,可能就是族里头天资较好还是家境实在贫困的小子,跟着这些书生一边能念上一些书,一边也帮着照顾这些书生的起居以作报答。
姜一尘瞧见了,心道,若是里头的那个小林知府带着书童这般出现的话,不穿公服保管别人只当他也是个来赶考的书生。 ↑返回顶部↑
想起了旧日的时光,聂桓惨笑一声,道:“他还与您说了这个。他说得没错,大郎的娘就是小生的娘。同样生了天花,大娘却没有熬过来,小生恨不能代大娘去了。”他自小接受大郎母子的照顾,后来他想念书,是大郎想方设法赚来了银钱供他读书。两人其实比亲兄弟还要亲一些,也是为了照顾生病无力的他,大郎才会在暴民四起的时候,卷进了白莲教这一摊浑水之中。
听了聂桓的话,林瑜摇头道:“就算没有你,白莲教也不会放过这样身条壮硕的汉子,并非全是你的过错。不过,你能承他的请,就不算辜负了他一番心意。”他当然看得出眼前人的真心实意,“也不枉他给你说情。”
聂桓眼睛一亮,正要说什么却想起自己在马车之中,边上都是人,忙压低了声音道:“这么说,大郎是不是还活着!”他能见上人,用得自然不是什么正道。若说之前,还是买通了兵士的话,晚上再去的时候,他是做好了劫狱的准备的。横竖,就他们兄弟两个了,到时候去哪里过活不是活呢?
只是,那时候的典大郎已经被林瑜提出去了,他只当是已经被拉出去杀了,心生悲痛之下,这才没有闹出大事来。只是回去之后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念着他说过的林瑜是个好知府,浑浑噩噩地就去揭了榜。
“你以为你准备劫狱,真的没人看见?”林瑜轻声道,“是他给你求了情,念在你们两个都有情有义的份上,这才把你给安全地送了出去。”整个府衙都在他的眼皮弟子之下,居然有个书生想要劫狱,要不是典大郎正好听见子鼠的禀报,猜到是自己兄弟,恐怕聂桓可没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难怪那一天居然这么顺利。”聂桓这才有些反应过来,也不管林瑜为什么要拆穿他,急切地问道:“小生能问问,他现在还好吗,过得如何,人在哪里?”
“人在姑苏,好不好,以后你有机会见到他了自己问他去。”林瑜想了想,正在被张忠操练的典大郎生活肯定是无忧的,但是日子绝对算不上好过。然后道,“还有,记住了,典大郎已经死了。他叫典山,以后别叫错了名字。”
“多谢大人仁心。”聂桓跪在林瑜的对面,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大礼。他也不问林瑜为什么独独救下典大郎,也不问他为什么对自己另眼相待。他在心中立誓,此生必以林瑜为马首是瞻。
兴化府并不大,却一面靠海,又与建平府、福州府、还有泉州府都接壤。小小一个兴化府被三个府城包围其中,颇有点众星拱月之势。
地理位置靠的这么近,兴化府大疫横行的时候,自然闹得另外三个府也非常紧张。当今着急地派了林瑜前去控制疫情,就是担心会扩散到其他三个要紧的府城。
林瑜临危受命,自然没有拜见过算是他顶头上司的福建巡抚,也没经过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靖承明制,在府之上,便是行省级别。当然,行省只是民间叫起来简便的说法。在官场上,正确的名头是承宣布政使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即福建省最高长官便是福建巡抚。巡抚之下尚有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三司。
其中布政司主管一省之政务、官吏的考核等等,算是直接把着林瑜这样知府未来的人。按察司主管刑名,都司主管军事。这两司名义上在巡抚之下,但实际上直接对比巡抚略高一级的总督负责。
比如,这一回文会上也会到的闽浙总督,他治下就有福建、浙江两个省。这两个省的按察司和都司直接对他负责,并不经过巡抚。而总督一般也不会直接插手巡抚治下的布政司,在林瑜理解中,算得上是古代版本的军政分离。
在林瑜正是踏进官场之后,他还专门拿这些研究过,省得到时候,连自己的上司是谁都摸不清楚。
如今林瑜出现在了建平府,算是正式解除了其他几个府城对兴化府的戒备,表明这一场的大疫已经过去。民众可以继续安心地生活了。
等他到的时候,福建巡抚简海钧已经派了人在建平府府城之外三十里处等着,以示重视。
一般而言,若是巡抚身上没有加封的话,就是从二品,比如现今的浙江巡抚。总督也可能有加封或是兼任,若是有加封兵部尚书衔或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么就是从一品,若是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那就是正二品。
名义上看,总督略高于巡抚。但是,也有例外。
这一任的闽浙总督身上并未有加封,只是个正二品,而简巡抚加了兵部侍郎衔,这个闽浙总督少不得对他客气一些,上下之分就不怎么明显。是以,看在这位的面子上,闽浙总督也要在他的文会上露个脸。
原本,像林瑜这样的地方官是可以在驿站落脚的。当然,有钱的也可以自己租一个小院子下来,住得更舒适一些,特别是对那些大家公子出身的官员来说,不必在驿站与其他的官员挤在一块。万一遇上级别高一些的,还要面对驿站吏目的踩高捧低。
林瑜之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派人租下了一个院落,没想到那个前来迎接他的文士打扮的却道:“简大人已经备下薄酒小菜,请您过府一叙。”又道,“简大人交代了,巡抚府衙大得很,院落虽然简素但也齐整。若小林大人住不惯的只管说,外头另找合适的。只万万莫要去驿站挤着,叫人冲撞了就不好了。”
一番话说得又漂亮又好听,还全了双方面的脸面。林瑜心道这大约就是简巡抚的心腹幕僚,才会代东家说话。就笑道:“简大人一番好意,可解了怀瑾燃眉之急。”他就指了指身后一长串的马车道,“这后面的都是兴化府的秀才,我顺路带了来。还想着顺道与他们一起挤一个院子,如今正好了。”
一句话解释了自己已经租了院子,又接受了简巡抚的好意。听得那个幕僚暗暗点头,心道能这么快时间按下兴化府之疫,并叫大疫又大乱后的兴化府能太太平平直到今朝,果非普通人。
可见,名不如其实。那幕僚只觉得自己满腔的期待落到了实处,再看看林瑜,难免觉得那些个赞誉实在苍白,比不上其人多矣。
等林瑜请的护卫驾着车送走了那些秀才,这位幕僚瞧着林瑜简简单单一辆马车,身边只跟着一个小厮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护卫,不免忧心道:“小林大人如何没有多带些人?”
林瑜就笑道:“兴化府百废待兴,留着他们干活呢!”又问,“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那幕僚忙摆手道:“不敢担先生之称,我姓姜字一尘,小林大人只管唤我一尘就好。”他也不与林瑜一道坐,而是坐在马车车辕上,替驾车的子鼠指路。
三十里并不算远,不过这时候官道之上来往行人较多。多是来赶考的士子,穿着文士衫。除了个别贫穷得很的,一般身后还跟着一个书童。有些是家里买下来的仆役,有一些就是良民,可能就是族里头天资较好还是家境实在贫困的小子,跟着这些书生一边能念上一些书,一边也帮着照顾这些书生的起居以作报答。
姜一尘瞧见了,心道,若是里头的那个小林知府带着书童这般出现的话,不穿公服保管别人只当他也是个来赶考的书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