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光荣传统不能丢(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在整个联合体内,只要是守着林子,有合适土壤的,都已经铺开这个项目,以后每一年,都会源源不断地有这笔收入。
  为此还要感谢刘青山的老朋友崔敏浩呢,他单独成立了人参加工厂,这些人参,就都被他给收购去的。
  据崔敏浩秋天那时候来的时候说:夹皮沟出产的人参,品质是他见过最好的,所以价格也最高。
  当然了,加工成红参之后,崔敏浩也有着很大的利润空间。
  这两年,刘青山东跑西颠的,两个人只能电话联系,但是感情没变。
  刘青山对此倒是一点也不意外,他们这边的老山参,本来就是最好的。
  无论是土壤的营养成分还是酸碱程度以及气候条件,都极为适合人参的生长。
  南韩那边吃人参进补,早就形成传统,每年要消耗海量的人参。
  虽然这些种植参的功效,比野山参差远了,但是他们的原则是以数量取胜,多少还是有点滋补效果的。
  这也造就了南韩人对人参的痴迷。
  但是南韩地域有限,所以出口人参,绝对是一项长效投资。
  唯一注意的,就是要合理进行轮作。
  当老板子报出,每股收益达到一百五十万元的时候,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张杆子也还阳了,笑嘻嘻地第一个站出来:“俺就不那麻袋了,给个存折就成。”
  “存折也没有,每家先发五万块,留着家里的开支,剩下的,全都统一投资。”
  老板叔叫人搬出来一个大纸箱子,从里面拿出五捆钞票,递给张杆子。
  因为县里的机械厂,需要上马农用三轮项目,所以今年的分红,包括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大部分都投入到这上面。
  张杆子一瞧,反倒乐啦,拿起一沓钞票,用大拇指一捋,发出哗哗的声响:
  “哈哈,嘎嘎新,还是发钱的感觉好。”
  想想还真是有点道理,发个存折,感觉钱就是一堆数字,没有钞票这么实在。
  “行,那你就领着五万块,剩下的都别要了,充公。”老支书笑骂道。
  张杆子也变得嬉皮笑脸:“五万块,太够用了,要不是俺家小曼在首都念书,一万块都花不了。”
  九十年代初期,人均生活水平才几百块,一万块的话,确实够一家子用的,而且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那种。
  虽然这两年不怎么提万元户这个词儿,但是在农村来说,年收入过万的,也还是少数。
  这次分红比较痛快,每家领五万块回去,大伙都一样。
  吴教授也同样如此,他手里捧着一摞子钞票,退休金才几千块,这刚入合作社,就领了五万块,感觉有点不大真实。
  吴教授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多带几个徒弟,把工艺品这块的收入增加起来。
  他并不知道,在几十年之后,浪木和琥珀木工艺品,已经成为了夹皮沟合作社的一项支柱产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