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不到这人看上去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骨子里却尖酸刻薄,口锋如刀,我再是好性儿,也心生不悦,正待反唇相讥,卫恒忽然开口道:“伯昭,此事再也无须多言。”
  他的目光终于落到我身上,淡漠如冰,像看着什么毫不相干的物事。“我已决意遵从父命,允了这桩婚事。”
  他说什么?他要……允婚,可是这怎么……这怎么可能呢?
  不等我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荀渊已在一旁急道:“子恒,你竟真要应下这门亲事吗?你——”
  “不然呢?就这样蜗居于府中,养一辈子的病吗?”卫恒嗓音沙哑,满是苦涩。
  我不敢置信地看着他,抢在荀渊之前问出口,“难道,难道司空竟以再不许公子执掌兵权来胁迫公子……答允这门婚事吗?”
  卫恒不再看我,冷凝如冰的目光不知看向何处,淡淡道:“如你所愿,一个月之后,我会娶你过门。除了我卫某正室夫人这名头之外,女公子最好别再肖想其他。”
  他的声音沙哑而清冷,如冬夜落雪般,看似轻飘飘地落在我的心上,实则个个重逾千钧,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除了我卫某正室夫人这名头之外,女公子最好别再肖想其他。”
  这句话如同一只重逾千斤的石磨,在我心上来回碾压。他话虽说得含蓄,却比方才荀渊直言快语的尖刻嘲讽更加伤人百倍。
  他不介意给我个正妻的名份,可是夫妻间的琴瑟和鸣,恩爱情深,每个女子都最为渴盼的美满姻缘,他却永远都不会给我。
  作者有话要说:  各位小天使们好,咱们今儿继续开八昨天提到的千古之迷哈!
  甄氏被杀之迷(一)
  《三国志》其实是陈寿把魏、蜀、吴三国的官修史合到一起写成的。
  在老曹家自己修的魏书里是这么记录甄夫人之死的。
  魏书曰: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
  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令践阼之初,诚
  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玺书
  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
  ,崩于邺。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
  大意就是曹丕是想立她当皇后的,是她自己不要,一个劲儿的谦让,说自己不配啊,
  还有病啊blabla的,为了给曹丕把戏做足,搞得跟禅让似的,还来了个三次下诏封后
  ,三次被甄氏推拒,没等到第四次作秀呢,甄夫人自个就给病死了。把曹丕同学伤心
  的啊,只能追赠她为皇后。
  杨洋版的《新洛神》就是照着魏书这一版拍的,三立三辞,当然剧里头推辞的原因是
  不待见她正牌老公,一心恋着小叔子曹植。
  甄夫人要真是这样病死的,那还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惜这全都是魏国的史官为了
  替他们皇帝遮羞,瞎编乱造的。
  甄氏的皇后,和大唐荣耀里沈珍珠的后位一样,都不是老公给的,而是她们的儿子当
  皇帝后追封的,所以说不怪女人更疼儿子啊,实在是儿子比老公更靠的住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